A-A+

儿子要求和他那个怎么办

2025-03-01 学习 评论 阅读
置生死与度外。

  烈士塔内存放的志愿者阵亡将士名单,毛岸英位列其中

  24、血洒疆场

  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后,战争迅速打响。10月25日和11月25日,志愿军迅速发起了两次大规模战役,由于美军对中国的出兵措手不及,志愿军初步收复了平壤和“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1950年11月25日,敌人侦测到总部所在的大榆树附近电报信号频出,派飞机前来轰炸。当时,毛岸英等四人在木板房中。燃烧弹落下瞬间,形成上千度高温。毛岸英与作战参谋高瑞欣正在专心地收拾作战地图和文件,未能及时逃脱,不幸葬身火海,时年28岁。从此,毛泽东失去了一个好儿子,中国人民失去了一个好战士。

  站在岸英的遗体前,彭德怀惊呆了,许久没有说出话来。他们不知如何向毛泽东报告。过了很久,彭德怀从通讯参谋那里要来一张电报纸,他要亲自给毛泽东起草电报。一会儿,彭德怀把起草好的电报交给成普,要他马上发出去。只见电报是这样写的:

  “今天,志愿军总司令部遭到敌机轰炸,毛岸英同志不幸牺牲。”

  不到30个字的电文,彭德怀写了1个多小时,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向毛泽东交代啊!

  彭德怀打电报告诉了周恩来。彭德怀虽然难过得一天没吃饭,还是决定就地安葬,立碑纪念。因为毛泽东正患感冒,又在指挥第二次战役,周恩来在与刘少奇等同志商量后,暂时压下了电报,没有告诉毛泽东。直至1951年1月2日,当赴朝第三次战役取得胜利、毛泽东感冒也已好了的时候,毛泽东的卫士长叶子龙才奉命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报告了主席。据在场的卫士回忆,毛泽东听后怔住了,一声不响,身边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低下了头,不知道该怎么办,没人敢说一句话。只见毛泽东的眼圈湿了,却没有流泪,过了许久,他才发出一声叹息:“谁叫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这时,大家都禁不住泪流满面。

  朝鲜群众为毛岸英烈士扫墓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志愿军归国代表团

  25、“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951年初的冬天,大雪下的北京城,银装素裹,天地皆白,彭德怀在中南海向毛泽东汇报了朝鲜战况,并详细汇报了毛岸英牺牲的经过。彭德怀心情沉重地对毛泽东说:“主席,你把岸英托付给我,我没有保护好他。我有责任,我请求处分!”

  毛泽东听了彭德怀的话,沉思了很久没有说话。最后,他缓缓抬起头说道:“打仗总是要死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献出了那么多指战员的生命,他们的牺牲是光荣的。岸英是一个普通战士,不要因为是我的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毛岸英,是毛泽东为革命事业牺牲的第六位亲人。

  由于志愿军的顽强作战,朝鲜战场进入到僵持阶段。近一年里,在经历了五次大规模战役和第一次谈判无果而终后,1951年10月25日,双方同意再次停火,坐到了谈判桌前。

  此时,在中南海丰泽园的庭院里,面对落英缤纷的古树,“老年丧子”的毛泽东反复吟诵南朝庾信的《枯树赋》:“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黯然落泪。

  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战后,毛泽东曾多次接见回国的志愿军官兵和慰问烈属。在毛岸英烈士的遗骨是否送回国的问题上,父亲毛泽东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了回应。他用无言的行动教育了人民,带了个好头。这也正是新中国强大起来的重要精神力量!

  在平壤以东约100公里的山区,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长眠在平安南道桧仓郡的青山绿水间,那里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的驻地。他和他深爱的革命解放事业,永远永远联在一起。

  毛岸英的个人遗产只有这一个皮包和几件衣服。他牺牲后,毛泽东将他的遗物一直保存在自己的身边,直到去世。后由刘思齐将毛岸英的遗物送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的纪念馆

  26、简朴的一生

  毛岸英壮烈牺牲后,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只发现一个帆布包,里面有几件换洗的衣服、一把剪刀,还有《达尔文传》等一批他心爱的书籍。遗物中还有一件袖子可以拆下来的衬衣,这件衬衣毛岸英一年四季都穿在身上,夏天时把袖子剪掉当短袖衣穿,冬天再把它缝起来当长袖衣穿。这是毛岸英自己改造的“冬夏两用”衬衣,常年仅此一件。

  毛泽东平时对个人生活物品基本不上心,在毛岸英牺牲后,他却瞒着所有人,把毛岸英的这些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身边,悄悄地珍藏了20多年,这期间他曾多次搬家,但身边的工作人员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些衣物。一直到1990年,工作人员整理毛泽东遗物时才发现。

  毛泽东将他的遗物一直保存在自己的身边,直到去世。后来由刘思齐将毛岸英的遗物送到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

  1990年10月25日,刘思齐(右一)、邵华(左一)与毛新宇祭扫烈士墓

  2000年,刘思齐去朝鲜为毛岸英扫墓时与他的雕像合影

  2006年5月,刘松林在毛岸英的牺牲地祭拜

  刘思齐去朝鲜烈士陵园为毛岸英扫墓。刘思齐抚摸着毛岸英的雕像

  27、毛岸英的抚恤金

  1990年10月22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在平壤接见了赴朝参战40周年纪念活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属代表团全体成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钟煜代表金日成主席授予毛岸英烈士的遗孀刘松林和原50军副军长蔡正国烈士的遗孤蔡小东等朝鲜三级国旗勋章。

  在离开朝鲜的前一天,蔡小东和刘松林一同去志愿军烈士陵园吊唁崇敬的毛岸英。在毛岸英墓前,刘松林对蔡晓东说:“岸英牺牲后,我没有见到过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主席没有提及此事,我也没有问及。”回国后,多方询问,毛岸英的部队和所在民政部门也专门抽人查证,证实当年确实漏发了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抚恤金。

  当工作人员补发毛岸英的《革命烈士证明书》那天,刘松林尴尬万分,因为按毛岸英当年的职务,一并补发了320元抚恤金。回忆这段往事,刘松林的心情至今依然不能平静:“我很不好意思,真怕他们以为我是想要这笔抚恤金……”

  毛岸英,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主义战士。在苏联,他参加了卫国战争,冒着枪林弹雨,转战欧洲战场;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一名志愿兵,参加抗美援朝。

  毛岸英的牺牲,使毛泽东悲痛不已,但他仍然全身心的投入党和国家的事业,让儿子在异国的土地永远地陪伴着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战士们,更没有为毛岸英邀功求赏、提出任何抚恤补偿要求,以至于他在世时都没有见到儿子的《革命烈士证明书》和抚恤金,儿子唯一的荣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

  今天看来,320块钱的抚恤金,似乎太菲薄了,然而,它却昭示了前辈的昨天:正是毛泽东主席在建国初期带领全国人民粗茶淡饭,节衣缩食的戮力同心,才奠定了今天共和国改革开放得以腾飞的经济基础,才建立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国防!

  1958年周恩来访问朝鲜拜谒桧仓志愿军陵园(资料图)

  2002年4月4日中国驻朝使馆外交官祭扫志愿军烈士陵园

  2017年1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特使宋涛在朝鲜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内的毛岸英烈士墓前默哀

  金日成等朝鲜领导人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

  毛岸英同志之墓 烈士永垂不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财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等敬献花篮)

  毛岸英学校创办于2003年9月,位于位于辽东边陲鸭绿江中下游的长甸镇河口村。2007年,毛岸英生前战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南起上将视察毛岸英学校,亲自为学校题写校名并为学校题词:学英雄精神,育英雄传人。毛岸英妻子刘思齐老人亲自为毛岸英业绩陈列馆题写馆名

  志愿军官兵向位于桧仓志愿军烈士陵园的毛岸英烈士墓告别

  志愿军归国前在毛岸英烈士墓前留影

  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敬立的毛岸英烈士墓碑。碑文: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0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的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毛岸英塑像

  28、永远的怀念

  毛岸英从参加志愿军到不幸牺牲,仅仅五十天的时间。正是这短短的五十天,奏响了他二十八年生命交响曲中永不消逝的最强音。

  毛岸英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真正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一生。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又是光荣的;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作为“志愿军的第一人”,他用生命实践了自己捍卫祖国的理想。

  如今,那场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在朝鲜桧昌郡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里矗立着一块三尺高的花岗岩石碑。郭沫若同志为墓碑题字。正面镌刻着“毛岸英同志之墓”几个大字。背面的碑文很简单:

  毛岸英同志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长子,一九五0年他坚决请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于一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在朝鲜桧昌郡,毛岸英和他的战友们已经静静地躺了半个多世纪,伴随他们的是叮叮咚咚的山涧清泉和美丽如画的天边云霞。他们是一座象征友谊与和平的桥梁,架在鸭绿江上;他们是一座丰碑,永远立在朝鲜和中国人民的心中。

  他们为保卫世界和平而英勇牺牲的志愿军烈士们的精神,万古长存,永垂不朽!

查看全部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