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澳大利亚大旱、美国乙醇与世界粮食危机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澳大利亚大旱、美国乙醇与世界粮食危机

  

  
:百草止水

  

  
  
    澳大利亚旱情仍在持续,第一大河达令河已经失掉约一半的水量。由于前所未有的干旱,达令河沿岸的水坝以及灌溉设施也相继减少了供水量,这对于众多澳洲农民来说无疑是个沉重的打击。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决定从7月1日起切断墨累-达令盆地的大部分农业灌溉用水,墨累-达令流域横跨澳大利亚5个州,提供着该国85%的灌溉用水,这意味着该国40%的农牧业收入将命悬一线。自从2002年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之后,澳大利亚已经连续度过了五个旱灾年头,如今正朝第六个旱年挺进。今年的旱灾尤其猛烈,不仅河流水量锐减,大地旱裂开缝,而且农牧业前景惨淡,人民抑郁悲伤过度,号称是千年一遇的大旱灾。此前的1895年至1903年,澳大利亚曾经历过一次持续8年的严重干旱,人们期盼这次的干旱周期能尽快结束。据道,此次旱灾将波及全澳61%的土地,小麦将减产三分之二,大米减产81%,棉花减产46%,平均每位农民将减少收入6.5万澳元,干旱已给澳大利亚经济造成了0.75至1个百分点的下降,创历史之最。澳大利亚是粮食出口大国,海量的粮食出口为澳大利亚赚取了巨额外汇,今年的旱情极其严重,粮食大面积歉收将迫使澳大利亚不得不大量地进口粮食。
  
    澳大利亚大旱使得百草止水想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种种自然灾害。《吕氏春秋·顺民篇》记载“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大旱五年不收。”这里所说的天下大旱虽为五年,但更为古今学者公认的时间却是七年,大旱早在夏桀时就已发生。令人惊讶的是,汤所遭的五个大旱荒年,恰与古埃及所遭的七个荒年中后五年首尾相应,都发生在公元前1766年,两地发生的七年大旱同时发生同时结束。据《圣经》记载,埃及经历了七个大丰年,随后又来了七个大荒年,当时饥荒遍满天下,惟独埃及还存有粮食。1959年--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那么多国人活活饿死被最终铭记到史书丹青。除旱灾之外,大洪水亦是人类的灭顶之灾。据专家们考证,诺亚方舟时期的大洪水,古代亚述人写在泥版上已达5000年历史的《吉尔伽美什史诗》中的洪灾故事,和中国尧舜禹时期泛滥成灾的洪水,都真实存在且发生在同一个时期。那次洪水发生在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某个时间,曾经淹没了整个世界。外国的就不用说了,单单中华史书记载的尧舜禹时期的洪水就肆虐了很久,最后还是大禹耗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才把洪水疏通完毕,他也因此被舜举荐登上了帝位。最近的1998年大洪灾我们都还记忆犹新,那年我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为中国大陆带来了深重灾难。
  
    除旱灾、洪灾外,地震、海啸、蝗灾、雹灾等等都对人类影响极大,他们的共同点都是沉重撞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由此造成了农业大规模的减产和损失。即便人们能够从当时的灾难中侥幸脱身,也很难逃脱被挨饿甚至死去的命运。人类对自然灾害的规律一无所知,不仅无从预知,更难以抗衡,唯有储备更多的粮食以备不测之需,这就是自古及今人类喜欢储备粮食的根本缘由。有了完善的粮食储备,一旦遭逢天灾人祸,就可以及时调拨库存前去救济,不仅一解人道之危机,更可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史上的大洪水和大旱灾触目惊心,这样遍布全球的灾难不知道几千年一个轮回,可是无论如何人类都不能掉以轻心,从中国以及澳大利亚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来看,很难排除未来不久的某个时期地球会降临一场大规模的自然灾难,为此提前做好准备应是全人类的应有之义!
  
    自然灾害除迫使人类建立粮食储备制度以外,短期来说更加影响人们的现实生活,区域性的自然灾害必然造成大规模的粮食减产,世界性的粮食价格上扬就会不可避免,持续已经五年的澳大利亚干旱显然对世界粮食价格的攀升做出了“重要”贡献。粮食价格上扬会引起生活成本的上涨,大面积的社会恐慌就会难以避免。最近一个月来,中国的猪肉、禽类和鸡蛋价格迅猛上涨,很多地方的猪肉价格甚至翻了一番。专家们分析原因有二,一是市场供求关系所致,二是作为饲料的玉米价格的迅猛增长。对供求关系的解释,专家们说是由于猪肉价格长期低迷使得养猪者兴趣锐减,百草止水对此不敢苟同。中国的猪肉价格已经十几年比较稳定,今年之前的猪肉价格不仅未曾滑落,而且还存在着微弱的小幅增长。真正导致养猪者兴致索然的根源,不在肉价而在饲料,是饲料价格的上涨大大压缩了养猪业的利润空间,从而导致了生猪供应量的急剧下滑!
  
    饲料价格上涨与澳大利亚干旱有一定的关系,但却不是主要原因。饲料中价格上涨最快的是玉米,正是玉米价格的飞涨带动了其他饲料价格的跟张。玉米价格之所以快速攀升,归根结底就是美国的乙醇战略。自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以来,西方主要国家就开始研究汽油的替代产品。时至今日,尽管汽油替代产品的研制进度缓慢,但基本格局已初步形成,其中德国在生物柴油及配套汽车生产研制方面执世界之牛耳,日本在油电两用车的研制方面领世界之先河,而美国则在乙醇替代汽油方面独树一帜。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美国人越来越把眼睛转向南美近邻巴西。据道,巴西60%的汽车燃料是甘蔗提炼出来的乙醇,几乎是用之不竭的巴西甘蔗为乙醇生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原料,因此巴西人自豪地宣称已经解决了汽车燃料依赖国际市场的问题。今年3月8日,美国总统布什访问巴西,和巴西总统卢拉商讨联手建立“乙醇欧佩克”问题。目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乙醇出口国,尽管美国的乙醇产量超过巴西,但巴西的乙醇生产前景比美国广阔。因为巴西甘蔗产量巨大,而美国多用玉米生产乙醇,用甘蔗生产乙醇的成本比玉米低得多。而且由于越来越多的玉米被用于生产乙醇,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已开始上升。尤其在美国政府鼓励使用生物能源以降低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后,美国越来越多的玉米种植者开始投入到乙醇生产中。布什政府已定下目标,每年生产350亿加仑(约合1591.1亿升)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但光用美国玉米生产乙醇将远远无法实现这个目标,美国的乙醇战略注定严重冲击了世界粮食市场。
  
    美国的乙醇燃料战略搅动了全世界,目前已有很多国家响应美国的政策开发生产乙醇燃料,此前巴西的一家国有石油企业和建筑公司与日本三井株式会社还签署了备忘录,准备在巴西建造管道通向港口以向日本出口乙醇,欧盟也已提出了2010年乙醇等生物燃料的消费比例占汽油消费12%的规划。我国的乙醇燃料开发启动较早,从2001年4月开始中央政府就已在全国推广使用燃料乙醇,建立了四大酒精厂以利用陈化粮生产酒精,并将河南、黑龙江、吉林列为试点省份。据统计,2002年以来中央财政共拨付亏损补贴20亿元以保证乙醇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补贴水平在1800元/吨到1300元/吨之间。2006年6月6日的全国财政经济建设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志刚明确表示中国将大力支持生物质能源、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并将生物质能源放在了这一表述的首位。资料显示,中国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玉米等粮食作物;二是非粮农作物,包括红薯、甜高粱等;三是木本油料植物,中国有30多种植物种子含油率40%以上;四是秸秆、农林废弃物。
  
    可以说,正是生物质能源战略消耗着众多的植物资源,使得粮食、饲料的供应市场不断紧缺,成为最近几年粮食和饲料价格上涨的最主要根源。今年的肉蛋价格迅猛上涨,正是源于国际和国内的生物燃料生产对粮食和饲料的疯狂掠夺。可以预见,中国市场以及世界市场上的肉蛋价格将会居高不下,因为粮食和饲料随着生物质能源生产已变得供不应求。有人已经辛辣地指出,美国的乙醇战略,是在用汽车和大炮同非洲饥饿人群争夺活命的口粮。百草止水更想指出,如果说改革开放之前曾经的三年自然灾害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那么全球性的生物质能源战略就是在人为地制造粮食危机!生物质能源尤其是乙醇的生产,将大量地消耗粮食和饲料,各国的粮食库存将会越来越稀薄,稍遇天灾人祸就会立现捉襟见肘的致命危机。尤其是那些粮食不能自给自足的国家,一旦像美国那样的传统粮食出口大国,以生产生物质能源为借口拒绝出口,就会在阴差阳错的天灾人祸之时,人为地制造出惨绝人寰的人道主义惨祸。
  
    当然,人类是战争的动物,国与国之间每时每刻都在紧张着磨擦着,战争的火焰随时随都会随着国家间实力对比的演变而绚烂天空。尤其是中国,历史的、现实的、周边的、遥远的,层层危机数不胜数,我们更要理所当然地做好一切战争准备。作为备战的一环,粮食和能源必不可少。过去的能源战备主要是指石油,随着生物质能源的崛起,粮食和饲料也成了能源战备的紧密环节。一旦外在的石油运输线路被外力切断,我们就会立马加速生物质能源的生产,以补充我们的战争能源之需。问题是生物质能源的生产需要源源不断的植物资源,尤其是所需的粮食和饲料还是人和动物的生命基础,一旦调配不当,我们可能就会遭遇国民生存和战争胜败的双重危机。
  
    基于此,中国必须未雨绸缪,建立起完善的植被覆盖、粮食和饲料储备、生物质能源生产和绿色植物的科学管理等的完善体系。对此,百草止水认为:
  
    第一,中国必须以超前的战略战备眼光来看待国家的绿化政策,必须认识到绿色植物不仅能够绿化环境、调节空气、防风固沙、提供粮食水果和饲料、是造纸家具和初级生活燃料的基础,还必须看到它们对生物质能源生产的重要意义。为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强化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战略意义,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创造出天然的最庞大的战略储备。
  
    第二,进一步加速和加强粮食战略储备制度,不仅把粮食看作生命的基础,还要上升到能源战备的高度看待粮食。此外,作为生物质能源生产基础之一的饲料也应该列入战略储备计划,推动国家、企业和家庭相结合的战略储备制度最为可取。另外,青藏高原是我国的宝贵财富,那儿缺氧、干燥、少雨,是战略粮仓储备的最佳之地,而青藏大铁路的开通又为粮食输送提供了极其方便的便捷通道,我们应该在那儿大规模地建造我们的粮仓和饲料及其他作物的储备基地。
  
    第三,尽快改革农村和农业体制,一定要最全面地解放农业生产力,从而挖掘出农业生产的最大潜力,为国民生活和能源战略提供源源不断的丰富作物。从目前的农村和农业状况来看,怎样有利于机械化生产的大规模普及,怎样有利于绿色高科技农业的大力开展,怎样有利于农业生产率的最大幅度提高,就是农村改革的最佳方向。
  
    第四,优化和完善生物质能源生产管理,避免浪费,防止火灾等危险事故。尤其是要营造一个全国爱护绿色植物的氛围,不损害和糟蹋一草一木,提高森林和绿色植物的安全保卫意识,从而创造出国家、民族、企业的绿色植被和能源利用的最佳最科学的效益来!
  
    以上几点若能做到,不仅我们的环境能够大大改善,粮食战略储备的危机应对能力变得极其深厚,而且我们的能源供应会更加地安全可靠,我们的战略战备就会非常强大!当然这仅仅是一国之思维和战略,若要放眼全球,人类最好的战略就是放弃一切战争,因为战争对能源的消耗和损害最为惨烈。但是,地球不是一个国家,世界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统一政府,各国注定要各行其是,未来的粮食危机将会因为生物质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而变得空前凶险和残酷!百草止水更为担忧的是,在此情势之下,如果再有像史前那样的大旱灾或大洪水出现,人类就将遭受灭顶之灾!

相关文章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警惕中国未来粮荒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标签:粮食   能源   乙醇   生产   生物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