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从石油争夺到粮食控制

  

  杨学祥  光明网-光明观察

  

  
  世界粮储只够吃57天,粮食危机阴影笼罩全球。人类已经无法摆脱“高油价”的困扰,现在又面对“高粮价”的挑战。英国《卫》近日道,世界粮食库存储备只有57天,和1962年历史最高水平81天相比下跌30%。与此相应的是粮价和食品价格的飙升,这对贫困国家来说,简直就是场灾难。俄罗斯《晨》今年9月一篇题为《全球恐慌:地球面临饥饿威胁》的文章已经提醒世界说,异常天气正在频繁影响农业生产,加拿大、澳大利亚、乌克兰等产粮国的收成今年都减少了。有专家认为,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祸根。整个冷战期间,全球大规模粮食危机仅发生一次,而冷战后却已发生5次便是最有力的证明。二战结束以来,全球粮食产量增速远高于人口增速,但粮荒仍不时威胁世界粮食安全,关键在于人均粮食消耗的疯狂增长:据统计,在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冷战期间,敌对阵营各国为确保粮食安全,大量囤积储备粮。上世纪60年代末,欧美主要国家粮食储备可供其国民消耗80.9天,美国更高达103天。冷战后,各国普遍认为保持大规模粮食储备不经济、无必要,导致粮食储备的直线下降,并最终出现如《卫》所言“粮食储备危机”[1]。

  

  我们在2007年3月指出,1986-1988年和2005-2007年同为月亮赤纬角(白赤交角)最大值时期的最后一年,符合潮汐18.6年周期;1986-1987年和2006年都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1988-1989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美国、澳大利亚和智利的气象部门预测拉尼娜即将发生。两者的不同点:1988-1989年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2007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据研究,在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事件强烈;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拉尼娜事件强烈。2007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如果拉尼娜事件发生,拉尼娜现象也会非常强烈。我们必须做好1988年旱、涝、震灾害重演的准备[3]。对比2007年与1988年1-3月的全球灾害,确实有许多相同之处。大自然实验室为我们提供了检验预测理论的机会和条件[4,5]。应对2007年旱涝灾害成为气象部门和水利部门的焦点。我们切不可忘记,民以食为天,在灾害威胁和全球粮食短缺的条件下,关注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6,7]。

  

  我们在2006年12月指出,类似20世纪60-70年代的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经到来。1959-1961年中国连续三年严重的自然灾害,前苏联农业连年歉收最终导致政治解体,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8]。

  

  中国人口位居世界第一,中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可靠稳定的粮食供给和能源资源供给,完全依赖国际市场,必然导致生存和发展条件受制于人[9]。

  

  在粮食产量上,美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居垄断地位,仅美国一国,粮食年出口量所占全球份额常年稳定在35%左右,其中小麦更高达60%。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出口国和乙醇燃料生产国。美国现有耕地面积1.9亿公顷,由于生产效率高,农产品过剩,长期采取部分土地休耕制度,一旦需要可很快复耕,且目前多数土地每年仅一熟,而其气候条件完全可一年两熟,可见国际“粮荒”和粮价上涨其实仍处在可控的局面,而控制手柄就掌握在美澳等国,尤其是美国手中,一旦它们决定增加粮食种植面积,或提高粮食战略储备量,危机就会缓解。美国掌握了世界粮食市场的控制权,粮食进口国将受控于美国是国际市场粮食短缺造成的必然趋势。美国每年都在不遗余力地向印度推销其农产品,而印度为了保护自身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拒绝大量进口美国的农产品,力图实现粮食自给。控制和反控制的斗争始终在大国之间反复较量。

  

  印度目前是一个由粮食“出口国”衰落为“进口国”的反面教材。印度在粮食生产上走的弯路,值得很多国家来吸取教训。印度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一直维持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状态,但是自2005年开始,印度的粮食安全问题开始逐步显现,粮食的产量也开始无法满足国内人口的日常所需。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印度政府于2006年7月首次从“小麦出口国”变成了“小麦进口国”,进口了300多万吨小麦以缓解国内的粮食危机。2007年,印度又连续第二年从国际市场进口了小麦。印度农业委员会的一个官员告诉记者,辛格政府已经认识到粮食生产低迷“已经严重威胁到印度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粮食安全甚至比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安全对印度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重要”[1]。

  

  国际市场油价和粮价的攀升,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显著的影响,粮食安全象能源安全一样,成为大国自身安全中最重要的一环。这是国家兴亡的一个古老课题,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却依然存在。

  

  2000年世界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频发——气候剧变——旱涝交替——流感疾病流行,灾害链的历史轨迹值得关注[10]。

  

  参考文献

  

  1.马小宁,陈继辉,陶短房,青木。世界粮食储备只够吃57天印度难以实现粮食自给。2007-11-21:环球时-环球网。

  

  2.杨学祥.中国2007年春旱预测得到证实.2007-3-2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3.杨学祥.做好1988年旱、涝、震灾害重演的准备.2007-3-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4.杨冬红,杨学祥.1988年拉尼娜事件:全球灾害纪录.2007-3-8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5.杨学祥.1988年旱涝灾害重演与世界粮食短缺.2007-5-29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6.杨学祥。关注预防大灾的粮油储备:气候突变与国家安全。2004-7-1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7.杨学祥。关注预防灾害的粮油储备:从崇祯大旱到三年自然灾害。2004-7-1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8.杨学祥.灾害天气导致粮食安全隐忧.2006-12-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9.杨学祥。莫让石油进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死穴。2004-5-31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10.杨学祥.禽流感是世界头号威胁: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2007-10-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相关文章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警惕中国未来粮荒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标签:粮食   印度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