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以战逼和:俄格战争之我见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以战逼和:俄格战争之我见

  

  2008-08-18

  

  要独裁,不要民主 中华网论坛

  

   通过不到十天的战争,俄国陆军进占格里,将格鲁吉亚拦腰斩断。海军控制了格鲁吉亚的重要港口波季。空军则如入无人之境,据说还动用了集束炸弹。总之目前在军事上俄国全面占优。但根据消息,俄军在两天前就彻底控制了格里。这个地方离格首都只有56十公里的路程,俄军机械化部队不到一个小时就可以到达第比利斯。但俄军时至今日,却还是只是在第比利斯外围逡巡,相对于“兵贵神速”的教条,俄军的这种速度堪称龟速也不为过。

  

   古人云:兵贵胜,不贵久。俄国这样的拖拉到底所为何故呢?我认为,原因可能是以下几点:

  

   第一、格鲁吉亚通过美国的帮助,适当的收缩了兵力。同时,欧美及亲西方东欧国家给了格鲁吉亚一定的军事援助。但这些帮助对于俄国第58集团军十万之众来说,从军事角度的意义并不很大。从战备,战斗经验等方面看,俄军要远远占优。因此,该因素对俄军进度的影响不是决定性的。

  

   第二、乌克兰等原东欧国家对格鲁吉亚的声援。虽然格是这次战争的挑起者,但由于过去沙皇俄国和苏联在历史方面的欠债太多,因此,俄国进入格鲁吉亚还是激起了东欧国家的激烈反弹。最好的例子就是波兰迅速与美国就反导部署问题达成一致。就这方面来说,美国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很难说美国完全就是输家。俄国在处理对这些国家的关系上必须要所顾忌,不然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因此,不夺取第比利斯有避免刺激此类国家的含义。

  

   第三、美国现阶段虽然肯定不会大规模介入,但并不是说美国完全放弃格鲁吉亚。有消息称,美国特种部队事实上已经开始和格鲁吉亚军方合作。因此,从国力和实际角度看,最好的结果是俄国得到一定的实惠,而美国有台阶可下。因此,俄国迟迟不占领第比利斯是为了给美国面子,好让美国去说服萨卡史维利已达成符合俄国最大利益的妥协。

  

   第四、虽然有美国攻打伊拉克的先例,俄国不会为国际社会异口同声地讨伐。但话说回来,以这样的理由去颠覆一个主权国家岂不是说“有人强奸没被抓,我也可以强奸”?因此,俄国的目的就是要制造一种兵临城下的气氛,逼萨卡史维利出让主权和领土。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似乎萨卡史维利看穿了俄国人的想法,因此声称决不放弃格鲁吉亚的主权和领土。(美国:fuck,小萨你不是故意要拿大叔我在火上烤吗?)

  

   第五、俄国一开始出兵目的之一是要控制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以控制国际油价。但由于俄格战争的局势等因素导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元避险功能的偏爱,所以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元的走强,并相应的使世界原油价格走低。这个结果出乎俄国意料之外。这背后如果还有美国的主导因素,则货币战争的威力可见一斑。因此,俄国对第比利斯围而不攻是想和美国谈条件。

  

   综上所述,现在这场战争美俄双方固然是一对对手。但如果双方都有心谈和。则双方面前最大的对头反而均会是桀骜不驯的萨卡史维利。但不管则么说,萨卡史维利进不能统一国家,驱除外患。退则会成为出卖国土,丧权辱国的国贼。这个自作聪明的傻瓜终于体会到作法自毙的痛苦。但是他个人的得失和目前整个格鲁吉亚人民因为他的错误决策所遭受的苦难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希望萨卡史维利最后不要成为南越的吴庭艳,因为美国并非仁慈的上帝!

  

  加强中俄友好关系、构建和谐美好世界

  

  吴善皓 中华网论坛

  

  

  

  
目前,以美国为首的,以北约国家为主的西方利益集团以称霸世界、独享世界战略资源——石油为主要目的。以9.11事件为契机,陈兵波斯湾。再加上原来在欧洲、亚洲的军事基地。已对“上海合作组织”形成战略包围。最近,又鼓动格鲁吉亚出兵南奥塞梯,以试探俄罗斯的军事实力。另外,美国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军事占领伊朗。但是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才暂时没有实施。出于对中国反对的复,在经济方面,美国人故意借次贷危机使美圆贬值,致使中国大量外汇储备缩水。又打压中国的外贸出口业。迫使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致使大批中小企业倒闭。这一连串的动作反映了超级大国谋求世界霸权的野心。我们如何应对目前的形势呢,我认为应该加强中俄友好关系。只有中俄结成强大的联盟,才能构建和谐美好的世界。

  

   中俄是两个大国,历史上充满着各种恩恩怨怨,但我们应该尽释前嫌。因为,我们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对手——美国。但我们应该向俄罗斯人说明,蒙古过去是我们的领土。如果我们要成为真正的朋友,你就应该协助我们收复它。否则,他们会倒向美国。如果,美国在蒙古有军事存在的话,那将是一件最可怕的事。如果,俄罗斯支持我们收复蒙古,俄罗斯和中国就会获得真正的安全。或许有一天我们会出兵蒙古,或许那是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后。

  

   民族问题也是中俄之间的一个问题。俄罗斯人是白种人,我们是黄种人。文化、礼节、生活习惯都不同,心里难免有猜疑。我有个好的建议。古代,汉族人和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友好的方式就是通婚。因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人口稀少,缺少劳动力去开发。而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过剩。所以,可以建议俄罗斯将大批中国人移民到远东地区与俄罗斯人通婚。这样就实现了民族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俄罗斯远东地区得到了开发,中国也解决了一点人口过剩问题。

  

   中国和俄罗斯发展友好关系,一定要注重经济的合作与发展。“上海合作组织”一定要成为一个强大的经济体。这个经济体一定要超越世界贸易组织的范围。我们要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经济政策。对外共同进退,也实行相同的政策。还可以吸收一些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所涉及的国家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没有任何理由搞不好经济。我们互相之间将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优先将紧俏的原材料出售给本组织成员国。修建本地区最大的公路交通网,将火车铁轨改建成同样的轨道。在教育、科技、农业、工业、军事等各个方面展开交流合作,将本组织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

  

   当然,中俄更应该在“上海合作组织”的基础上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联盟。说说“联合舰队”的问题吧。过去,在毛泽东的时代,我们曾反对成立“联合舰队”。但那是属于过去的时代。现在,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成立“联合舰队”。因为我们不能做孤立的大国,我们需要盟友。只有联合才能成为强大的力量。将我们的军舰航行到世界各地吧。因为,那里有我们价廉物美产品销售的市场、那里有我们需要的资源——矿产、石油。那里还有我们的政治盟友——第三世界的亚非拉兄弟。

  

   美国人已不再将我们当作盟友了。所以,将我们的外汇储备美圆用掉吧。不要幻想美国人会真心推动世界贸易一体化。也不要相信美国人的价值观。大国的角逐从来都是利益的争夺。跟意识形态无关。

  

   我们不能害怕对抗美国可能遭到的复。如果我们妥协,我们只会越来越被动。只有斗争我们才会争取到应该属于我们的利益。如果当初没有抗美援朝,就不可能有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对我们的支援。现在,俄罗斯需要中国,中国也需要俄罗斯。

  

   这个世界不能让一个国家掌控,中国也决不能只做亚洲的中国!

  

   谋士:吴善皓

  

   2008年8月17日星期日

  

  
小国是用来出卖的!美国评论家眼中的格鲁吉亚

  

  
qinyue419 中华网论坛

  

  
声明:《美国评论家眼中的格鲁吉亚棋局》,文中援引美国“战略预测公司”行政总裁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的评论,并不代表本人观点。《THE RUSSO-GEORGIAN WAR AND THE BALANCE OF POWER》(格鲁吉亚-日俄战争式的权利平衡)。

  

   正文:

  

   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并没有改变欧亚大陆的力量平衡。作为幕后推手的美国,几乎所有可以调动的预备队都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再加上与伊朗潜在的军事冲突和巴基斯坦扑朔迷离的政局,使得美国再也无力干预俄罗斯在其周边展开的军事行动。(这是在给自己找台阶下,即便是美国有预备队也不敢轻易与老毛子发生直接的军事对抗,美国人很清楚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当布什宣布支持格鲁吉亚的时候,立即招致很多美国人的批评)。俄国人正是利用了美国分身乏术这一机会,重申了其在前苏联实力范围内的影响力。俄国人行动坚决,并没有过多顾忌美国和欧洲的反应,从8月8日开战的一刻起,高加索地区的权利天平就倾向到了俄罗斯这一边。

  

   回顾:

  

   8月7日晚上,格鲁吉亚军队进入南奥塞梯境内。自苏联解体后,南奥塞梯的分离主义活动就一刻都没有停止,事实上已经成为格鲁吉亚的独立王国。当格鲁吉亚政府军试图进入茨欣瓦利的时候,遭到了抵抗,激烈的战斗就此爆发。

  

   8月8日上午,俄罗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在空中掩护下开进南奥塞梯。南奥塞梯是俄罗斯的非正式盟友(关系暧昧),俄罗斯出兵的直接目的就是阻止格鲁吉亚收回南奥塞梯。俄罗斯的反击显然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在短短48小时之内,俄军便击败了格鲁吉亚主力部队,并迫使其节节后退。8月10日,俄军已经控制了整个南奥塞梯的局势。8月11日,俄军兵分两路继续他们的进攻。一路由南奥塞梯向哥里市推进,一路经由阿布哈兹向黑海沿岸推进,旨在切断第比利斯与黑海港口之间的陆路通道。阿布哈兹也是事实上的独立王国,和俄罗斯关系不一般。在这期间,俄罗斯轰炸了第比利斯附近的军用机场,俄军地面部队也迅速推进到距离第比利斯40英里的地方,使得格鲁吉亚接收外援的的希望变得十分渺茫。

  

   乔治-弗里德曼关于格鲁吉亚事件背后的谜团:

  

   这个事件看似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谜团”。为什么格鲁吉亚会选择在周四这一天晚上发动进攻?种种迹象表明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也是蓄谋已久的。格鲁吉亚是美国最亲密的盟友(之一),大约有130人的美国军事顾问团活跃在格鲁吉亚,承担文职(情搜集)和部队训练工作。此外,美格两国政府和民间的商业往来也比较频繁。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说事先不知道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是不可思议的,此外,按照美军现有的情搜集和卫星侦察技术,大批的俄罗斯军队集结于俄格边境地区,美国不可能没有觉察。鉴于这个前提和随后出现的结果,情分析师们忽略了一个可能——俄国人明知格鲁吉亚要采取行动,故意设下陷阱,盼着格鲁吉亚对南奥塞梯动武,为自己的反击寻找充分的理由。

  

   格鲁吉亚依靠美国,很多时候在政治抉择方面没有自主权。他们的军事行动肯定是遵照美国的意愿进行的一次试探。但是美国和格鲁吉亚犯了两个严重的错误:首先是格鲁吉亚错误地判断了俄国人的真实意图,中了圈套;二是美国低估了俄国人的战争决心!因为在美国人眼里,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苏军入侵阿富汗以来,俄国军队就没有在境外开展任何一次军事行动。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俄国军队更是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为此,美国假设俄罗斯不会冒险发动对格战争。(美国人这次真的错了,俄罗斯不但打了,而且毫不手软)

  

   如果这是个案,那么它表明俄罗斯维护自身利益的手段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节节退让转变为主动出击。高加索地区大国角力的天平将倾向于俄罗斯,美国和欧盟对此毫无办法。至于战争风险,俄国人好像蛮不在乎,因为包括美国、北约在内的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联盟都不愿意冒着巨大危险与之开战。 俄罗斯同样不怕经济制裁。作为能源输出大国,欧洲人需要俄罗斯的能源,而俄罗斯对欧洲(西欧)的依赖却不怎么大(因为俄罗斯工业门类较为齐全且背靠中国,西方制裁俄国的手段不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政治上,美国人有求于俄国人的地方似乎更多一些。莫斯科的如意算盘是:趁着欧盟和美国的犹豫不决,把生米做成熟饭。

  

   西方对俄罗斯的合围之势

  

   要了解莫斯科的想法,我们需要认真看两组事件:首先是乌克兰的橙色革命。从美国和欧洲的角度来看,橙色革命的胜利是西方民主价值观的胜利。从俄罗斯的角度来看,橙色革命是美国中央情局资助下的干涉乌克兰内政,旨在让乌克兰加入北约,成为围堵俄罗斯的一枚棋子。之前克林顿和布什都曾承诺过不邀请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加入北约,现在美国撕毁这一承诺,不禁积极推动前华约国家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而且还吸收了波罗地海三国加入。之前北约东扩的动作俄国人都容忍了,但讨论乌克兰加入北约则极大地刺激了俄罗斯的神经。美国后来又极力推动格鲁吉亚加入(北约),企图使北约的势力范围深入高加索地区。虽然美国一再重申不针对俄罗斯,但这样的解释绝对站不住脚。

  

   第二个事件是北约推动科索沃独立。塞尔维亚与俄国是传统友好国家,俄国人在巴尔干问题上的底线就是维持南斯拉夫解体后各国现有的疆界,不能给予科索沃独立的地位。但是北约完全没有理会俄国人的诉求。

  

   乌克兰橙色革命使得俄国彻底放弃了对北约的幻想,并引起他们的极大警觉,认为北约是在围堵和扼杀俄罗斯。从科索沃独立事件俄国人得出结论:美国和欧洲根本不会顾及俄罗斯的利益和意愿,即使是在处理小问题上。俄国人在南奥塞梯导演的一幕就是北约在科索沃曾经干过的,既然科索沃可以在北约支持下宣布独立,为什么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不可以在俄国的支持下独立?在这一事件上,欧盟和美国也不好反驳,因为头是他们先开的。综合前因后果,俄国人复的意味似乎更浓重一些。

  

   俄罗斯总理普京曾经向西方发出过战争威胁,如果格鲁吉亚一意孤行,今年的秋天极有可能爆发一场战争。普京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冷战期间宽阔的缓冲区域被大大压缩。冷战期间,圣彼得堡距离最近的北约国家有1200英里的距离。很多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纷纷投入北约的怀抱。今天,作为北约成员国的爱沙尼亚,距离俄罗斯国土最近的地方只有60区区英里!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了中国的周边区域。(与欧洲的北约东扩遥相呼应,亚太地区封锁中国的一条锁链也已经基本形成)

  

  
重新确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

  

   普京并没有想让解体的苏联重新恢复,而是想在原苏联势力范围的基础上,重新确立俄罗斯的势力范围!要完成这一目标,他必须要做到两件事:首先要重建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威信,俄罗斯军队才是这一区域内的王者。第二,他要北约尊重俄罗斯在这一区域的统治地位,并不再继续东扩威胁俄国利益。虽然普京不希望同北约发生对抗,但他更不希望北约挑战其在这一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环顾四周,接受美国援助、训练的格鲁吉亚成为首选的打击目标。俄罗斯选择美国的铁杆盟友格鲁吉亚下手是十分讲究的,与乌克兰相比,教训格鲁吉亚把握更大些。既打出了俄军的威风,又灭掉了美国的锐气。借此事件,俄罗斯也向捷克、波兰传递出一个强硬的信号:如果这些国家允许美国在其境内建立反导体系,那么这些反导系统给他们带来的危险要远远超过安全的方面。

  

   俄罗斯知道美国一定会谴责他们的军事行动,但是俄国人更清楚美国不会在这一事件中有实质性的(军事)介入。大不了双方在联合国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就是:俄国人把该干的事情都干完了,美国对格鲁吉亚的安全保证到头来只是一句空话!

  

   与高加索地区只有地缘价值的几个山区穷国相比,中东的利益才是美国人最放不下的。伊朗在中东地区对美国的威胁似乎更加值得警惕,美国一直希望俄罗斯参与其对伊朗的制裁行动,特别是不能向伊朗、叙利亚等反美国家出售S-300地空导弹这样极具威胁的武器系统。

  

   基于这个前提,美国需要调整其战略方向,在中东与高加索之间作出选择。鉴于中东的利益相对重要,美国应该避免在格鲁吉亚问题上与俄罗斯摊牌。当前局势下,即便美国有心支持格鲁吉亚打一仗,也不得不考虑俄罗斯会在伊朗或阿富汗问题上采取何种措施。

  

   美国的全球战略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西欧国家也离不开俄罗斯的能源。如果不出所料的话,俄罗斯正在逐渐恢复其地区大国的势力。虽然他们距离前苏联的全球性大国地位还有一段距离,但是庞大的核武库及依仗能源而日益复苏的经济使得我们应该重新对这头北极熊做一番评估了。至于格鲁吉亚,俄国人的目标是通过军事手段迫使萨卡什维利下台,扶植一个亲俄的政权上台,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自普京上台以来,俄国复兴的思潮开始涌动。尤其是在过去的5年中,这种思想表现得尤为强烈。对于俄罗斯来讲,俄格冲突是一个契机。俄国人不但借此确立了新的安全格局,而且摸透了美国人的底牌——美国既不敢与俄国发生正面对抗,反而还要在很多事情上有求于俄国。高加索地区作为俄罗斯帝国数百年间的传统势力范围,从1992年该地区爆发冲突开始的15年中曾经发生过一些小小变化。而现在,这一地区将重新回到俄国人的支配之下。

  

   综合全篇:

  

   中国人对日俄战争当然再熟悉不过,弗里德曼用“日俄战争”来形容俄格冲突还是有一定道理的。虽然表面看起来是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的新仇旧怨,但幕后却是美俄两国在较劲,格鲁吉亚只不过是个竞技场而已。南奥塞梯事件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弱国无外交!小国只是大国角力的棋子,为了中东的石油利益不受威胁,格鲁吉亚和大傻冒萨卡什维利是随时可以出卖的。

相关文章 马也:“玫瑰英雄”的末路——五论格俄之战俄罗斯赢得“新斯大林格勒战役”欧美对于北极熊与大绵羊的区别对待戴旭:俄罗斯将全球反击美国马也:俄罗斯--死路和生路——四论格俄之战“石油卢布”叫板美元霸权马也:冷战问题上的老账和新账--三论格俄之战货币战争又再次拉开序幕!“新冷战”来临?马也:国家的军事抗击开始了--再论格俄之战宋宜昌:啊!又是高加索打破黑海对峙僵局的赌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