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克鲁格曼:高盛的好消息对其他人来说是坏消息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克鲁格曼:高盛的好消息对其他人来说是坏消息

  

  2009年07月23日 时代周

  

  美国经济依然深陷困境,每6个劳工中就有一个失业或未实现充分就业。然而,高盛日前公布了创纪录的季度盈利,并且准备发放与危机前不相上下的巨额红利。这么大的反差表明了什么呢?

  

  第一,这表明高盛干得好。但不幸的是,高盛的做法对美国却不好。

  

  第二,这表明了华尔街的坏习惯,尤其是助长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津贴制度,并没有得到根除。

  

  第三,它表明,华盛顿只是拯救金融体系,而没有对其进行改革,在预防另一场危机方面毫无作为,事实上,它反而使发生另一场危机的可能性增大了。

  

  我们先从高盛如何赚钱谈起。

  

  过去一个世代,也就是自里根时期放松金融管制以来,美国经济已被“金融化”了。与有用的实物商品生产比较起来,把钱搬来搬去、分割、重新打包成金融债权的业务的重要性大幅提高。正式名称是“证券、商品期货和投资”的部门的增长尤为迅速,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只占GDP的0.3%,增长到2007年占GDP的1.7%。

  

  如果金融化确实达到了其所承诺的目标,金融机构是通过把资金投入最具生产力的用途中,通过开发创新的扩张方式并降低风险来赚钱的话,那么这种增长也不错。但此时此刻,有谁能理直气壮地这么说?我们现在知道,金融业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卖不出去的房子和空置的购物中心的建设上去了。他们提高而不降低了风险,集中而不是分散了风险。实际上,这个产业把危险的专利药品卖给了容易上当的消费者。

  

  高盛在美国金融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类似于其他金融机构,但有一点除外:高盛并不相信自己炒作的商品。其他银行都大量投资于自己卖给大众的有毒废物。高盛著名的手法则是,先通过销售以次级抵押贷款为担保的证券,赚取大笔利润。然后在这些证券价值崩跌前,再将抵押贷款证券卖空,赚取更多的利润。所有手法都完全合法,但结果是高盛靠把其他人当傻子来赚钱。

  

  华尔街人有各种诱因继续玩这种游戏。

  

  高盛很快就要发放巨额红利,这表明金融业的野心家们仍然在稳赚不赔的制度下运作。如果你是一位银行家,创造了巨额短期利润,并获得了丰厚回。而当这些钱都变成泡影时,你也不必还钱,那么,你就会有各种理由引导投资者去冒他们并不理解的风险。

  

  过去一年所发生的事件更加助长了这些诱因,如果出了差错,就把纳税人和投资者推下水。

  

  我并不想对有关高盛从最近的金融援助中获得多少直接好处的各种说法进行分析,特别是有关政府承担了AIG负债的情况。很明显,包括高盛在内的华尔街金融机构普遍都获得了政府金融防护网所带来的巨大好处,也就是保证在情况出错时,政府会出手拯救主要的金融机构。

  

  你可以认为,如果要避免大萧条重演,这种援助是必要的。但结果却是,金融体系的负债现在由政府暗中进行担保。

  

  上次这样大规模地扩大金融安全网,是上个世纪30年代联邦存保制度的创立,其配套措施是更为严格的法规,以确保银行不会滥用特权。这次,新法规还处于制定阶段,而金融游说团体已经开始对抗最基本的消费者保护措施了。

  

  如果游说成功,我们将为几年以后更大的金融灾难铺路。下次危机可能有些像上个世纪80年代的储贷危机,在那次危机中,被放松管制的银行拿纳税人的钱做赌注,有些银行还窃取纳税人的钱。不同的是,下次危机将涉及整个金融业。

  

  高盛公布的季度盈利对高盛及其员工来说,是好消息。对金融界的超级明星们来说,也是好消息,他们得到的回将迅速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但对其他几乎所有人来说,却是坏消息。

相关文章 高盛最后的疯狂高盛“道德黑幕”震动美国欧债危机蔓延背后再现高盛“魔影”欧洲新主人就叫高盛金融资本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美国高盛财团“欺诈门”谈起高盛:欧洲的新主人郑若麟:金融资本“高盛嫡系”已渗透欧洲?河清:欧洲的“高盛政府”---全世界都为国际私人银行家买单海啸后的希望:高盛必将在三年左右倒闭高盛涉嫌欺诈国内企业真相忽悠是企业巨亏主因双面高盛“三屠”我国资本市场叶檀:向国际投行泄密就是出卖同胞
标签:金融   危机   消息   银行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