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抛物线下的梦——美国次贷危机周年祭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抛物线下的梦——美国次贷危机周年祭

  

  朱也 

  

  2007年3月13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濒临破产,被纽约证券交易所停牌,道-琼斯指数狂跌242.66点,标志美国次贷危机爆发。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是向信用级别不高的低收入者发放的住宅抵押贷款。名义上是向低收入者倾斜,政府推波助澜,商业银行竞相放宽贷款条件和以优惠鼓噪招揽生意。年收入2万美元者可以申请到60万美元的按揭贷款,每个星期收入600美元的*可以得到72万美元的贷款。这很容易使人想到《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中所供认的——向穷国游说贷款和建造大工程,然后把它拖进债务陷阱,成为附庸。只是后者是行之于第三世界国家,前者是行之于国内穷人,成为倡导提前消费、奢侈浪费的“美国生活方式”的副产品。
美国本来已经成为一个靠世界养活的国家,一个寅吃卯粮、消费多于生产的国家。到期无法归还的贷款越来越多,巨大的金钱游戏泡沫终于破裂。于是危机爆发。
第三世界国家廉价日用品的支撑、石油价格的飞涨、财政贸易的双赤字,导致全球美元泛滥,从而形成美国以房地产炒作由头、全球买单的金融泡沫。
然而仿佛打开了魔瓶就无法控制。危机严重冲击着美国经济。花旗银行、美林证券、贝尔斯登、瑞银、汇丰、巴黎银行、德国工业银行等世界著名金融机构,陆续发生次贷投资损失。2008年2月29日,瑞士银行预计,全球金融机构将损失6000亿美元。3月10日,日本金融厅的判断是,已经损失 2150亿美元。进入 4月传出消息,银行体系账内可统计的损失达到7500亿美元。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全球股市大动荡。一个月前说,股市蒸发5万亿美元,现在的说法是已经超过7万亿美元。
这还只是说到金融机构的损失。最重要的问题在于: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美国800多万普通家庭,面临被银行扫地出门的困境。英国1500万人,不得不被迫低价出售现有住房。西方主要国家,都在出现新一轮失业高潮。华盛顿金融机构的写字楼里,办公室和走廊,遍地是解雇通知单和求职申请书。美联社4月1日的道说,“美国金融业正在以空前的速度裁员。一些分析师预测,随着各银行削减成本以应对住房市场衰退和美国经济疲软,金融业裁员的速度,在今后一年半时间里只会加快。”大致的数字,是200万中裁员20万。
美国破产研究所3月4日公布:2月间全美平均每天3960人申请破产,比 1月份增加 18%,比去年同期增长28%。2月份的私人破产案创2005年以来单月最高纪录,预计今年将达到100万。
主流媒体音调不定地唱着欢快的歌,当铺却成为热闹的地方。老百姓有自己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判断,大难不远,于是纷纷翻箱倒柜,卖掉黄金首饰。当铺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有时候还要排长队。芝加哥一家经营首饰店的理查德说:金价高的好日子可不多,现在黄金价格算上通货膨胀还比不上80年代,热闹景象却一点也不差。白领工人、退休职员、家庭主妇,或者抱着鞋盒子,或者拎个手提袋,过去的金币、结婚戒指、热恋时候的金项链和金耳坠、断裂的金链子、二手金首饰,都来换现金。在失业领先的俄亥俄州,当铺最兴旺。
次贷危机袭来,西方各国中央银行深知厉害,于是携手救援。美国当局在全球推行新自由主义,一大方略,就是“小政府”,要求削弱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所谓“不找政府找市场”。它的本意,是削弱第三世界国家政府保护本民族经济主权的职能。对于美国来说,这本来不构成问题。美国媒体就坦言:“在布什政府里,大公司是唯一的声音。”布什本人、他的副总统和内阁要员,基本上都由什么总裁、董事长、CEO摇身一变而来,后面都是大公司,政府自己就是个大公司。次贷危机,政府出手,一而再再而三,已经顾不上过去说过些什么。
周年之际,人们在争论,这场危机是即将过去,还是会继续下去,甚至进一步恶化呢?
4月1日,瑞士银行宣布,第一季度出现190亿美元的资产减记,意味着前两个季度因次贷危机损失已达37亿美元。瑞银还说,准备把美国抵押贷款资产方面的投资集中起来,放到一家独立实体中。这个实体,实际上将成为欧洲在这次危机中的第一家“不良资产银行”。这个消息,加上一家华尔街的雷曼兄弟银行股价上涨,让西方主流社会高兴了一阵子。《华尔街日》和英国《每日电讯》都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至少我们能看到抛物线下降的终点了。”
到底是抛物线的终点,还是在做抛物线下的梦?
瑞银和德意志银行承认,3月份市场条件恶化。伦敦研究公司的分析师说,对于欧洲银行来说,第一季度的结果比预想的还要糟糕,今后几周还会有一系列负面消息。花旗银行第一季度将亏损120亿美元。英国《金融时》的文章,题目就是问号——《美国股市已经见底?》。该文说:“在历史上最糟糕的熊市时期,当人们认为最糟糕的情形已经结束时,市场出现过很多反弹。”一家金融公司负责人马伦茨对美联社说:我们还没有走出丛林,银行上空的阴云正加速集结,特别是美国银行业情况更加危急。阴云成了西方银行的“集结号”。4月2日,美联储主席伯南克警告:美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保尔森也承认,美国正在经历“混乱时期”,今后还会有“更多不平坦之处”。
如果不从根本上分析美国次贷危机问题,那就永远找不到事情的症结。
所谓根本,就是美国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已经进入衰退。其后演变东欧、解体苏联、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气势汹汹,色厉内茬,小有回升,起伏曲折,却难以改变基本的衰退走向。一个“9•11”,以反对所谓“恐怖主义”名义,入侵主权国家阿富汗、伊拉克,从此陷入世界人民的怀疑、谴责、愤怒的海洋,没有一天好日子。各国经济学家的一个共同话题,就是把今天美国的经济状况,同 1929年的大萧条比较。4月 1日,英国媒体载《美国2008:经济大萧条》,说据美国国会公布的最新数字,从今年10月起,美国将有2800万人靠食品券维持生计,这个数字打破了1964年实行食品券福利计划以来的最高纪录。现在,除了布什和他的副总统、国务卿几个人继续打肿脸充胖子,连它的主流媒体,也已经不得不承认衰退的现实了。
香港《南华早》3月31日刊出美国前助理财政部长布拉德福德•德隆的文章,说过去15年,世界经济有三大增长引擎——美国信息技术、美国住房价格上涨、美国吸纳出口。现在的情况是,美国信息技术泡沫破裂,房市低迷,美元疲软使得向美国出口无利可图。
然而4月2日,保尔森到中国了。这位美国财政部长,曾经担任高盛公司董事长,其间到中国70多次。出任财政部长两年,这是第六次访问中国。这就有理由相信,他出任财政部长,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对美国解决财政问题而言,有很重的份量。在美国深陷次贷危机的日子里,他出发之前,3月31日,曾经正式抛出一个《统一证券和期货监管》的方案,目的也在应对次贷危机。他到中国,所图为何,一目了然。
中国给美国帮忙的地方很多。3月间美国一家媒体披露,过去10年,美国人从每个贫穷的中国人那里,得到4000美元的资助,今天的美国经济需要从中国输入美元来维持。《环球时》4月3日载文就说,中国三大银行买了100亿美元的美国次贷,中国有1.5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美元从2002年初至今实际贬值已达40%,中国方面可谓损失惨重”。
中国损失的账不难计算。比如,中国主要靠外贸,又主要向美国出口。过去8元人民币的货物,现在只值7元。这个损失是多少?
保尔森来中国,中国人民币就升值。国际上把这叫做“保尔森效应”。
香港《东方日》4月2日《保尔森效应降低 中美对话不言休》中写道:“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财资贸易的互补,实际最终可以大手出资,大举收购的,仍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中国增持美国国债已付诸行动,只要次贷愈深度震动,美国的融资需求就愈膨胀,就愈有中国援手的需要。”
上述《环球时》文章说,“保尔森实际上看到了中美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什么“共同的战略利益”呢?“中国消费者的高储蓄支持了美国的消费,中国价廉物美的消费品支撑了美国消费者的福利”,“美国从中国的发展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
美国和西方势力,正围绕西藏问题、奥运会问题,处处和中国过不去。中国以和谐之心、仁爱之心待美国,但是即使1.5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都填进去,即使再加上《东方日》所说的“大举收购”,恐怕也还是救不了美国。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美国   美元   危机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