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普京三招封杀“颜色革命”

2025-02-28 学习 评论 阅读
  

  普京三招封杀“颜色革命”

  

  
:于靖城

  

  原载:半月谈

  

  经多年实践,美国悟出一个浅显的道理:改变他国政权,自己出人出枪,明火执仗,不如趁人大选或乱局之机,假手反对派实现“民主”来得省事。这样的甜头,美国尝了不少。如今,美国又瞄上了俄罗斯。在美国看来,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变得不够彻底,难以保证“冷战”成果“千秋永续”,而且在普京当政后,俄罗斯滋生了“恢复帝国”和“民主倒退”的危险。

  

  这么说来,俄罗斯也有爆发“颜色革命”的危险?

  

  有危险,但很小。这是因为俄罗斯缺乏“颜色革命”三要素:缺乏“库奇马”——威信扫地、软弱无力、被国人盼着下台的总统;缺乏“尤先科”——受国民欢迎、受西方支持、野心勃勃的自由派政治家;缺乏“革命”情绪——1991年以叶利钦为代表的“民主派”上台,带来十年混乱和衰退,人民记忆犹新。
危险小并不等于万无一失。普京出身克格勃,办事务求十拿十稳。最近一年,他连出三记高招,全面封杀“颜色革命”。

  

  第一招:用“主权民主”抵制“美式民主”

  

  普京一向强调俄罗斯已经是民主国家,从不笼统地否定民主,也不把本国民主同他国民主对立。他在去年《国情咨文》中指出,讲民主、自由“必须顾及俄罗斯历史”,“从本国的地缘政治和国情出发”,“民主原则和民主标准不应导致国家解体和人民受穷,而应使国家更加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建设何种民主的问题上,“俄遵从的不是外国伙伴的态度,而是本国的现行法律”。
俄总统办公厅副主任苏尔科夫把普京对民主的理解,解读为“主权民主”,即根据本国历史、地缘政治、国情和法律,由本国自主确定的民主。他说:“有人认为民主比主权重要,我们不这样看。我们认为,这两者都重要。”

  

  俄社会调查表明,认为现在最民主的人占29%,而认为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时代最民主的人分别为11%和9%,认为斯大林和赫鲁晓夫时代最民主的人仅各为2%。同时,88.4%的人认为,现在最需要的是“秩序”,而不是“民主”。

  

  “主权民主”论使俄罗斯反对派西天取经求“民主”的主张显得苍白无力,也打掉了美国对俄实行“民主化”、搞“颜色革命”的法理依据。

  

  第二招:成立社会院网罗本国精英

  

  克里姆林宫的智囊在总结格鲁吉亚和乌克兰“颜色革命”及吉尔吉斯斯坦动乱的教训后得出共识:要严防政治精英分裂,避免从政权内部产生反对派。确实,不论是萨卡什维利、尤先科和季莫申科,还是巴基耶夫和库洛夫,原本都曾是被他们推翻的政权的高官。

  

  凡事预则立。普京想出好办法:搞一个机构,把本国政治精英“一网打尽”!

  

  俄罗斯于去年颁布法律,建立由126位名人和社会组织代表组成的“社会院”,促成公民和国家机关互动,构筑社会同国家对话的平台,以便在决策时考虑各社会阶层和集团的利益和意见,实现社会和谐。
进入社会院的基本上都是忠于普京但又不依附于官僚机构的政治人物和社会贤达。126人中,前42人是由总统亲自任命的信得过的人,第二批42人是由第一批人从愿意参加社会院工作的全俄性组织成员中,根据支持率高低投票遴选的,优先考虑的是知名度高而且易于共事的人。第三批是由头两批人从地方组织人士中遴选的,优先考虑的是在地区、社会、民族、性别和年龄层面上最有代表性的人。这样一来,俄罗斯凡是有影响的亲普京非政府组织,都被囊括其中。

  

  社会院成员可谓三教九流,成分复杂:既有当红歌星普加乔娃和大作遍布莫斯科的雕塑家采列捷里,也有当初名列“七财阀”、如今依然是亿万富翁的波塔宁和弗里德曼,既有霍多尔科夫斯基的辩护律师列兹尼亚克,也有写公开信要求严惩霍氏的名演员卡利亚金。

  

  社会院跟议会不同。社会院并非权力机关,仅代表精英阶层,无须通过普选产生。议会的主要产品——法律必须在全体会议上通过,而社会院的全体会议一年只有三四次,其主要工作方式是分组会议,由专家对法案和执法情况作评估,下结论,无须社会院全体会议批准,只需社会院理事会讨论通过并以社会院名义送达政权机关。

  

  根据俄罗斯社会院法,89个联邦主体以及各大城市都将建立社会院,行政机关内部也将建立社会委员会。
当然,应对当今世界神通广大的各种非政府组织,俄罗斯还另有法律,通过注册登记、审查章程、监督资金流向、检查活动是否有悖于宗旨等手段,迫使其活动透明化,同时严厉制裁从事与其身份不符或违法活动的组织。

  

  第三招:实施四大社会福利工程造福于民

  

  格鲁吉亚、乌克兰等国爆发“颜色革命”,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衰退,生活水平下降。在社会福利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上,当局被反对派揪了辫子。

  

  而普京早在两年前就提出了十年经济翻番的宏伟目标。

  

  去年俄经济增长6.4%。虽然尚未恢复到苏联时期的最高水平,但如果按卢布同美元的比价计算,俄国内生产总值从普京2000年开始执政时的2598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7500亿美元,早已翻番有余。

  

  但是,俄罗斯总体上依然贫穷。照社会学家确定的俄罗斯贫困标准——人均月收入低于110美元,那就有近一半居民生活在贫困中。

  

  俄罗斯是能源大国,由于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高,石油美元滚滚而来,普京在消除贫困方面豪气冲天。普京决定今明两年各拨60亿~80亿美元,实施四大社会福利工程:

  

  ——在保健领域,重点放在基层,要成倍增加基层医师和护士的平均月薪,到2008年,高科技手术和疑难手术的接待能力要扩大3倍。

  

  ——在教育领域,到2008年,全国能上网的中小学将增加两倍,大幅度提高教师工资,把外流到国外的教师吸引回国。每年将有1万名优秀教师各得10万卢布(约28卢布合1美元)的奖金,科学家的平均月薪将增加到3万卢布。

  

  ——基础设施领域,拨款14亿美元实现农村燃气化。

  

  ——在住房领域,国家提供补贴,使居民买得起按揭房,并增加住房建筑量。

  

  普京还宣布,2008年前,居民的平均收入将增长1/2。

  

  这些措施将消除去年初社会福利“货币化”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俄罗斯人的生活在两年内,即2007年议会选举前有明显改善。

  

  让选民从普京新政中得到实惠,有助于从基层清除“颜色革命”的温床,反对派也就少了一个兴风作浪的借口,普京的继任者就会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俄罗斯的最高权力交替也可以顺利完成。

相关文章 周新城:必须警惕和防止颜色革命人民日整版刊文:“颜色革命”为何行不通日本地震咋成了某些人贬损我们民族的工具?维护者和颠覆者--从国家的希望看我们未来的希望《新三篇》:愚私移公、为资本家服务、纪念胡士泰美国民主基金会:反华势力钱袋子“颜色革命”的破产刘晓波承认自己叛国致水火同志右派要拆庙左派怎么办?--评《水火:为什么和尚要拆庙》《零八宪章》绝非“民间吁”
标签:民主   社会   俄罗斯   革命   颜色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