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扭曲的美国农业补贴制度

  

  2008-5-26 第一财经日

  

  周立

  

  由于大量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上,从而使得美国慢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食物帝国。食物帝国主要由一些食品联合体组成,他们通过政治献金和直接出任政府代表、经济控制和大量的广告宣传,已经捕获了政府、市场和消费者,从而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以至于这样的利益分配结构已经固化,并从其美国大本营,不断伸出巨掌,再“捕获”列国

  

  “要么变大,要么走人”的美国农场,催生了美国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和产业化经营。

  

  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期,美国政府有感于农业作为私人物品经营对国计民生的不利,开始介入农业生产。当时最主要的标志是逐步建立农业常平仓制度以稳定农产品价格、提供农业信贷、稳定农地规模和粮食产量。农业常平仓制度的一个核心机制是“低吸高抛”的粮食储备体系,使得粮食价格平滑化。这项制度使得农民的种植有稳定的收入预期,自然使得粮食的年产量可以稳定在一个大体均衡的水平上。农产品的加工体系、城市居民的消费体系,也可以维系在一个稳定的数量和价格上。

  

  这样一个以价格收入支持为主要手段的农业常平仓制度,自然得到了农民、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也直接促进了美国的农业进步。但是,从粮食储备制度中尝到好处的少数粮食寡头,并不仅仅满足于这样的制度。在他们多年的动员和游说下,粮食储备制度受到怀疑,自1996年起,新的农业法案实行,以农业补贴制度代替了粮食储备制度。政府不再通过粮食储备抛补去纠正粮食市场扭曲,而是简单地支付粮食加工商收购价和农民维持农场可持续的价格差。

  

  市场价格高,则减少补贴,市场价格低,则增加补贴。这给食物集团扩大其利润边界、压低粮食价格并挤占补贴大开了方便之门。事实上,农业补贴制度的出台,使得粮食寡头得到低价格粮食的几乎所有收益,也将每年的粮食补贴尽数收入囊中,并且建立了有史以来从来没有过的食物竞争力。以农业补贴政策出发,一个人造的世界食物系形成了。

  

  实际上,正是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实施的补贴政策,一直在推低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最终,形成了一套人工的食物生产、加工与消费结构:(政府)商品粮补贴→(农业)商品粮生产→(公司)低商品粮价格→(公司)低价格食品加工原料→(消费者)低食物消费结构和消费分野。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的信息显示,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政府一直在提高对农业的直接补贴。这一补贴,主要针对20种重要的商品化农产品。在这20种商品化的农产品中,8种主要农作物(玉米、大豆、小麦、高粱、大麦、燕麦、棉花和大米)约占美国74%的耕作面积,也得到了每年大约70%~80%的政府补贴。补贴的多少取决于基本耕作面积、市场营销协助贷款、贷款不足的支付、分拆支付以及反周期支付。商品粮市价高,则政府补贴就低,市价低,则政府就支付高额补贴。这使得政府每年的补贴额可能有大幅度的变化,比如2005年的补贴额为243亿美元,而2006年则为165亿美元。

  

  在1995~2002年间,美国提供了1140亿美元的农业补贴,年平均142.5亿美元。补贴中,80%流入到农民和农作公司,12.5%是“水土保持项目”,另外7%用于自然灾害救助方面。但是这些补贴的分配结构极不均衡,最大的1%的农场,2003年平均得到了21.4万美元的补贴,最大的20%的农场,平均得到近1万美元的补贴。但多数中小农场补贴甚少,甚至没有任何补贴。

  

  补贴状况的迥异,使得美国农场早已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产业化农场不断扩大种植规模,以保持竞争优势和得到更多补贴。小规模家庭农场则几乎悉数被逐出商品化农产品的种植领域,只能在无补贴的其他农作物上生产,并依赖地区性贸易体系,以维系生存。

  

  田纳西大学农业政策分析中心的数据显示,美国对商品化农产品的补贴,在1990~1996年间,一直在100亿美元左右的规模,1996年美国推出新一轮农业政策后加大了农业补贴,1998年后一直稳定在每年200亿美元的规模上。但是这200亿美元的补贴,表面上是进入了农民的口袋,实际上,农民的农场收入,在近些年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

  

  那么,每年补贴的这200亿美元,到底给谁拿去了呢?是上游的农业投入部门,和下游的农产品储运、加工和销售部门,拿走了几乎全部的补贴。也就是说,控制上游和下游的食物集团,又拿走了全部的农业补贴。

  

  这样的逻辑是:由于大量农业补贴落在商品化农产品上,直接推低了这些农产品的价格。于是,大量新的食品工业投资直接建立在这些农产品上,从而使得美国慢慢建立了一个强大的食物帝国。食物帝国主要由一些食品联合体组成,他们通过政治献金和直接出任政府代表、经济控制和大量的广告宣传,已经捕获了政府、市场和消费者,从而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地位,以至于这样的利益分配结构已经固化,并从其美国大本营,不断伸出巨爪,再“捕获”列国。

  

  于是,他们继续在美国国内和国外扩张自己的疆域,营造一个由他们所控制的单一食物体系,逐渐形成一个食物帝国。

  

  这一帝国,以少数几个食物集团为核心,以市场扩张、粮食援助和政治游说为基本手段,不断将全球农业生产和食物经销体系纳入其版图,从而使得各国的农业生产和食物经销体系,都在控制之下。这一强大资本,由逐渐扭曲食物利益的分配结构,到逐渐扭曲食物加工结构和贸易体系。同时,也扭曲了消费者营养体系,使得公共健康体系受到巨大威胁。在下一篇专栏中,我们将聚焦公共健康,广大的消费者从这种食物帝国中到底得到了什么。

  

  (为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不平衡贸易体制是国际粮食危机的重要原因

  

  2008年05月22日 中国信息
  □ 张倩 邵海军 姜鹏文

  

  今年以来全球性的粮价飞涨给各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首当其冲,数以百万计贫困人口的生活陷入困境。究其原因,不平衡的农产品贸易体系和发达国家农业政策的失误是重要原因。一些学者和领导人因此提出应对粮食危机的短期和长期行动方案,以解决贫困人口面临的饥荒问题并促进全球农业繁荣发展。

  

  粮价大幅上涨给贫困人口造成生存危机,表面上看是由于这些地区贫困所致。但是长期以来,不平衡的全球农产品贸易体系和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失误才是重要原因。而不平衡贸易体系和政策失误却迫使发展中国家“埋单”。

  

  首先,在农产品自由贸易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对农业的大量补贴扭曲了农产品贸易,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农业的严重依赖。从2002年美国通过的为期5年的农业法案来看,美国每年对农业的补贴高达数百亿美元,欧盟也不例外。分析人士指出,补贴的存在让发达国家的农业能承受更低的边际利润,使其农产品可以在国际市场上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从而给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市场造成冲击。发展中国家在无力对本国农民给予补贴、又承担着高额国际债务的情况下,不得不让出本国农产品市场。由于国际粮价一度长期保持在低位运行,一些发展中国家被迫冒险以牺牲粮食安全为代价,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植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这导致部分发展中国家粮食大量依赖进口。

  

  在此过程中,农产品自由贸易体制是先决条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立指出,全球农产品自由贸易之前,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有一个单独的食物生产和经销体系,能够至少保障其居民的基本生存。但农产品自由贸易之后,粮食的生产地区和粮食的消费地区,却出现日益严重的脱节。生产地越来越集中在几个粮食生产大国,而诸多主动或被动加入农产品自由贸易体系的发展中国家,则失去了他们本来具有的本地化食品体系。

  

  其次,迫于传统能源价格高企,发达国家片面强调发展生物燃料,造成汽车和人类“争食”。

  

  发展中国家因粮价上涨而产生的危机已引起世界的关注。最新一期《新闻周刊》刊登了数位领导人提出的关于如何应对粮食危机的行动方案,以及结束全球贫困地区的饥荒和促进农业繁荣的建议。

  

  从短期来看,向贫困人口提供足够的援助是当务之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雅克·迪乌夫认为,世界各国应该向贫困国家提供种子和肥料以帮助这些国家提高今年的收成。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乔塞特·希兰呼吁说:“我们必须帮助饥饿的人自救。世界粮食计划署正用革命化的粮食援助方式建立当地的自救能力,比如我们将从发展中国家的农民手中购买我们需要的80%的粮食。”

  

  在7月份召开的八国峰会上,各国须在贸易上达成协议,此协议将开放富裕国家市场并缩减补贴,以帮助增加贫穷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

  

  迪乌夫说,有必要对持久的农业发展进行研究。发展中国家应该对农业基础设施进行大量投资,加紧建设灌溉体系、道路、通讯、仓储设施等,降低农民的生产和运输成本。

  

  周立教授认为,在农业自由化贸易的背景下,完全避免不平衡农产品贸易体制的影响是不可能的,他建议借鉴美国的一些做法。美国中北部的中小家庭农场、城市消费者以及地方政府,已经摸索了一整套替代体系,这套体系,以一个本地化食品体系的创建为实际行动,意图实现以消费天然食品替代消费人工(产业化)食品;以公平贸易方式替代自由贸易方式;以本地化食物体系替代全球化食物体系。

相关文章 温铁军等:粮食金融化挑战蒋高明:中国粮食危机严重 转基因不是出路!保障粮食安全,必须手握种子主权中国粮食安全面临不确定性风险白益民:中国粮食安全与隐忧印度和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的根源李昌平:未来粮食危机并非因粮食不够人吃郑风田:入世十年农业挑战巨大,后十年能否保住难讲中国玉米保卫战:美国“先玉335”侵占东北种子过半市场份额警惕中国未来粮荒郭生祥:美国用粮食危机拯救美元?
标签:补贴   粮食   农业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