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转嫁金融风险美国杀熟,俄借金融风暴反制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转嫁金融风险,美国“杀熟”

新华网 2008-10-06

  

  转嫁金融风险美国杀熟,俄借金融风暴反制
10月3日,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左二)展示已签署的金融救援方案。

  

   欧洲与美国关系最好,现在陷入危机,其次是日本,再次是中国

国际先驱导记者张皓雯发自北京 涉及金额高达85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10月3日终获美国众议院通过,布什脸上释然的笑容却引起了中国专家的担忧。

  

  美元资产面临缩水

  

  “美国历来有困难都会让全世界替它承担,这次也不会例外。”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周世俭接受《国际先驱导》采访时说,二战以后,美国的几次经济危机,都采取了大量发行美元、发行国债等方式来化解。而这些办法,等于某种程度上将自身的风险转化给包括中国在内其他国家。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副教授陆前进介绍,美国本次救市的资金主要是通过大量发行国债,这将使得财政赤字进一步恶化,导致贸易赤字上升,对美元走强起到抑制作用,美元可能会再次回到贬值的轨道上来。
“如果美元贬值,未来原油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走势可能会仍然处于高位,各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将再次面临缩水的风险。”陆前进说。他同时表示,美国若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来减轻债务,这些国家的美元资产同样面临缩水的风险。
“8500亿美元救市,是美国生病,却需要全世界买药。”周世俭告诉《国际先驱导》,目前只有三分之一的美元在美国国内流动。而据美国财政部的告显示,中国是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

  

  中国企业遭遇“赖账”

  

  实际上,次贷危机以来,美国就一直在将自身危机转嫁出去。周世俭用“杀熟”来形容美国的做法,“欧洲与美国关系最好,现在陷入危机。其次是日本,再次是中国。”周世俭说。
陆前进表示,中国除了面临美元贬值和美国金融机构倒闭带来的风险,还面临美国企业通过“赖账”的方式转嫁损失的风险。
目前浙江省千家出口企业正面临美国企业的拖欠款问题。次贷危机导致美国居民消费下降,美国的进口商不能够迅速回笼资金,流动资金出现短缺。加之银行收紧信贷,进口商不容易获得贷款,一些资金链断裂的进口商干脆宣布破产倒闭,中国出口企业根本无法回收货款。
“这实际上是美国企业转嫁了自己的损失。”陆前进说。

  

  心理影响不容忽视

  

  北京大学中国金融衍生品研修院谭雅玲介绍,在次贷危机中,通过主动调整,美国已经化被动为主动,将自己的损失转嫁出去。
“美国在经济方面比较成熟,它的很多做法是讲究战略和前瞻性的,有些时候甚至是通过心理因素来影响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来转嫁它自身的风险。”谭雅玲举例说,美国股市最近下跌,而美元指数却在反转,“这太反常了,从中可以看出美国的战术搭配非常巧妙和有节奏”。
谭雅玲认为,美元近期走强是为了迎合美国资本流入的需求,属于“特殊时期的市场需要”,而美国同时在利用股市的大起大落让全世界处于惊恐之中。甚至是救市方案通过当天,股市也是以下跌收盘。
“为什么会这样,10月3日是周五,那一周中国股市休市,周一我们开盘前必然要关注美国市场的走势。”谭雅玲说。
谭雅玲告诉《国际先驱导》,美国通过控制自身调节的节奏,从心理、制度等方面来影响其他国家市场的发展。“美国没有比别人强,但做到了别人比他差。”

  

  或将扩大军火出口

  

  由于救市金额涉及8500亿美元,今后美国需要支付巨额的债券本息。陆前进分析,为了填上这个巨大的窟窿,美国可能会扩大军火的出口。
“美国政府通过增加税收,要求美国人民勒紧裤带共渡难关来解决这个问题是被坚决反对的,从这次‘救市方案’的讨价还价中就能够看出这一点。”陆前进介绍,另外一个缓解经济和财政压力的办法就是扩大出口,提高收入和税收。“尤其是扩大军火等的出口,是快速缓解国内经济压力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日前,美国政府已经启动了对台军售程序,总额达64.63亿美元。“美国将来可能利用地缘政治的冲突或宣称有潜在的军事威胁,进一步扩大对一些国家或地区的军售,通过扩大武器出口缓解国内经济矛盾。”陆前进预测。

  欧盟拒绝美式救赎


新华网 ( 2008-10-06 )

为应对金融危机,法德英意四国“开小会”,救赎之路没找到,却制造了新的不合

  

   国际先驱导记者尚军发自巴黎 10月4日,法国、德国、英国和意大利这四个欧洲大国的领导人聚首巴黎,试图协调欧盟内部立场,为当前的金融危机找到一条“欧版”救赎之路。

  

  美式救市受冷遇

  

   由于开会前一天,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7000亿美元金融救援方案,因此外界尤其关注同样受到金融危机重创的欧盟是否会效仿美国,拿出类似的救市方案。
早在会前,媒体就有传言说,荷兰首相巴尔克嫩德提议,欧盟各国可按照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出资,组成一个总额达3500亿欧元的欧盟救援基金,而法国对此颇感兴趣。
但是,身为东道主的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当天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再度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表示,根本就不存在这一提议。
分析人士推测,法国原本想促成这个美式救市方案,所以通过媒体放出风来试探一下反应,结果遭到德国和英国的强烈反对,不得不作罢。
德国总理默克尔日前表示,德国“不能也不会给所有银行开出空白支票”,而英国首相布朗也认为,当前金融风暴的首要责任还是应由各成员国承担。

  

  “欧版”救赎重协调

  

   虽然此次小型峰会旨在寻求欧盟各国共同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但在美式救市方案上的严重分歧却凸现了在欧盟层面上联合行动的难度。
面对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四国领导人所能找到的“欧版”救赎之路也只是“各自为战、加强协调”,尤其是避免本国的做法对其他成员国产生不利影响。
萨科齐会后总结说:“各国政府将以自己的方式和手段来行事,但会相互协调。”
过去一周,欧洲已有多家银行因为受金融危机重创向政府求援,但迄今,这些拯救行动都是“单兵作战”或几国临时拼凑在一起,缺乏欧盟层面上的整体协调。
为了稳定本国金融市场,爱尔兰政府近日单方面决定对本国银行储蓄存款提供全额担保。此举立即招致了英国等其他成员国的强烈不满,因为其他国家担心,爱尔兰的做法会造成本国储蓄存款流向爱尔兰的银行。
分析人士评价说,除了喊出加强协调的口号,此次会议似乎没有多少吸引眼球的新举措。

  

  大国“小团体”遭炮轰

  

   与此同时,四国领导人“开小会”的做法却在欧盟内部制造了新的不合,引起了其他成员国的不满。
芬兰财政部长于尔基·卡泰宁当天在接受本国媒体采访时“炮轰”此次峰会是非常糟糕的做法,让人觉得是要把几个大国的意志强加给别国。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糟糕的主意。”卡泰宁说,“欧盟大国和欧盟机构的代表举行会议并不是行动的最佳方式,大家都在一条船上。”
除了四国领导人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欧元集团主席容克和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也应邀出席了会议。
欧洲议会议长珀特林会前则提醒四国领导人只能拿出建议,而不能替欧盟作出任何决定。
实际上,这已经是欧盟四个大国领导人今年以来第二次举行小型峰会,商讨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今年1月29日,四国领导人在伦敦的会议同样遭到了欧盟其他成员国的批判。
正因为如此,法国政府对于此次峰会目的的解释颇耐人寻味,似乎有意与欧盟划清界限。
法国政府在会前新闻公中说,此次峰会旨在协调法德英意这4个八国集团欧洲成员的立场,以便为八国集团有关全球金融危机的会议作准备。

  俄想借金融风暴反制西方

  

  俄总统称,俄有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

  

  本特约记者/苗淼   

  身为美国五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华尔街振荡,美国金融风暴瞬间波及全球,全球各大央行都使尽浑身解数应对,俄罗斯央行也不例外。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伴随着俄罗斯央行大动作的同时,普京总理表态说,“我们可平稳度过世界经济中发生的不愉快现象。”普京此言说得很有底气,因为,一直以来,逐渐复兴的俄罗斯正在慢慢掐住西方经济的咽喉。   

  直接掌握对欧能源供给   

  身为石油与天然气大国的俄罗斯很明白,通过控制能源无疑是掐住西方经济命脉的最简洁方法。在全球油价一路高涨的大背景下,世界第二大产油国俄罗斯的石油产量却蹊跷地连续下滑。根据花旗银行统计,过去7年,欧佩克以外国家的石油增量中俄罗斯占了80%。由此可见,俄罗斯石油产量的增长对于缓解高油价至关重要。但根据今年5月的数据,俄罗斯的石油产量此前已连续4个月下滑,比去年10月份日产990万桶的高峰时期减少2%。   

  对于俄罗斯产油量的下降,西方媒体认为是俄罗斯很多油田设备老化,运力已至极限,而开发新油田又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大步伐进展。但真实情况或许并非如此。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的副总裁列奥尼德·费顿就道出了真实原因,他说:“俄罗斯的石油产量不太可能突破1000万桶/天,因为未来石油需求的增长肯定还会推高油价。”   

  另外,俄罗斯在国内开采能力不足的时候,却限制国外的石油公司进入,即使是参与了项目,其入股比例也受到严格限制。对外,俄罗斯更是不断提高油价,力争在全球油价上掌控主动,同时,俄罗斯积极谋求与伊朗等国建立天然气欧佩克,试图控制全球天然气价格。俄罗斯政府日前在没有通过任何招投标程序的情况下,把9个位于俄罗斯北部气田的开发专有权授予了俄罗斯能源巨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这一举动就被媒体解读为将能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   

  俄罗斯除了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油价高涨的局面外,更是直接掌控着对欧洲的能源供给。目前,俄罗斯的石油与天然气供应占了全欧石油与天然气消费的四成多,9月6日,普京就毫无遮掩地表示:欧洲需要俄罗斯所拥有的许多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我们的伙伴简直没法生存。”   

  牢固维护粮食市场稳定   

  除了通过能源掌控西方经济的命脉,俄罗斯还正努力通过农业控制西方经济的根基。自苏联解体以来,由于农业投入不足、大量年轻人涌入城市导致农村人口骤减,俄罗斯农业衰落,数千万公顷的俄罗斯良田被闲置荒芜。   

  不过,目前一场农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打破了平静的农村生活。为了重振农业,俄罗斯正在进行的农业改革允许外国人在其国内购买农田。现在,在俄罗斯农村掀起了一股土地抢购热。但很显然,俄罗斯不会这么轻易放开自己的农业领域给西方资本,俄罗斯在欢迎外国资本进入的同时,对外资很是防备。俄政府规定,农业生意跟大多数大宗物资一样,必须有俄罗斯人参与。   

  对于这一点,俄罗斯农业部长阿列谢·戈尔德耶夫很坦诚,他曾在罗马举行的粮食峰会上说:“俄罗斯经常被认为是世界军事强国,但其实,俄罗斯也是一个农业大国。”   

  对于发展农业,俄罗斯领导人也很是重视,普京在担任总理后,亲自抓本国农业生产,他明确表示俄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出口国。针对世界粮食价格上涨,普京强调,俄政府必须支持本国粮食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并牢固地维护俄目前在世界粮食市场上的地位。   

  提升卢布国际货币地位   

  从根基上控制西方经济,虽然几乎没有可能,但俄罗斯还是希望通过金融市场从宏观上影响全球经济。   

  7月1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公开表示,美国不应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俄罗斯有权在国际经济体系中起到更关键的作用。梅德韦杰夫在第12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还建议:各国应考虑如何建立一个权利义务更加对等的国际新秩序,在这一新秩序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一些新兴经济体应承担起领导责任。此外,梅德韦杰夫还建议今年在俄罗斯召开关于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全球会议,提出了建立卢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和把莫斯科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构想等。   

  对于提高卢布在国际货币中的地位,俄罗斯已经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俄塔斯社的道,在黑海度假胜地索契召开的俄罗斯经济论坛上,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与俄进行能源交易将以卢布支付,这一转变将逐步进行。目前,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经向它的合作伙伴建议,2009年用卢布结账。俄罗斯希望将卢布做成储备货币,就如同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一样。如果石油价格最终以卢布定价,美元的涨跌将不再直接左右西方经济局势。

  

  掐住西方经济咽喉非易事   

  俄罗斯如此高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警惕。在目前西方资本进入俄罗斯发展农业的问题上,就有媒体指出,石油和天然气已经让俄罗斯开始复苏,综合实力越来越强大,如果一旦让俄罗斯成为农业大国,成为粮食供应大户,更可能助长它的综合国力和“气焰”,对西方国家造成威胁,这样的后果是难以承受的。   

  就目前的国际形势而言,油价高涨与粮食危机确实给了俄罗斯操控西方经济的绝妙时机,但不管怎样,俄罗斯要真的完全掐住西方经济的咽喉也是困难重重。就俄罗斯本身而言,虽然现在经济有所回暖,但国内阻碍经济发展的问题还有很多,其中,腐败就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西方国家也不会放任俄罗斯发展壮大,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控制。在刚刚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中,俄罗斯所遭遇的一切证明,要想掐住西方经济咽喉并非易事。   

  在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后,俄罗斯股市应声倒下。据俄新社9月16日道,俄罗斯主要证券交易所之一的俄罗斯交易系统下跌了11.47%,莫斯科银行间外汇交易所指数下跌了17.45%,俄罗斯几大上市公司一夜赔掉1/3身家。虽然在16日,财政部和央行当天已向金融市场注资4750亿卢布(1美元约合25.5卢布),以保障俄罗斯银行系统的流动性,但这一招并未改变眼前的状况。17日,俄罗斯股市“轰然倒下”,当天,俄罗斯股市遭遇1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俄两家证券交易所当天被迫紧急终止交易,以遏止股市进一步下跌。   

  新闻链接   

  俄金融机构面临国内信任危机

  

  虽然俄罗斯努力想掌控西方经济,但俄罗斯百姓似乎并不相信俄罗斯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对本国的金融机构一点都不信任。   

  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形势快速好转,俄罗斯老百姓收入快速增长。据俄罗斯统计局9月15日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08年8月,俄罗斯全国的月均工资已达卢布。虽然老百姓的口袋鼓了,居民可支配的收入多了,但俄老百姓不像世界上大多数人一样,选择把钱存入银行。一位驻俄罗斯多年的记者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俄罗斯老百姓对国家金融机构缺乏足够的信任。目前,超过90%的俄罗斯人不愿意将手中的钱存放在银行里,而是选择了在家存钱的方式。大多数俄罗斯人除了领取工资、交纳各种费用和存钱之外,似乎就不愿意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打更多的交道了。全俄舆论研究中心不久前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俄罗斯人不打算在近两年内与包括银行在内的任何金融机构打交道,另有10%的人不能确定金融机构是否对自己有用。   

  根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92%的俄罗斯家庭更加倾向于将钱放在家里,而不是储蓄在银行里,即使在像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也有超过一半的居民愿意在家里存钱。许多俄罗斯人喜欢把钱放在家的理由也十分简单,在家里存钱更加方便、更为安全、更保险。   

  近两年来,随着俄罗斯银行体系的改革和俄高层官员多次呼吁,俄罗斯人已开始信任国家的银行体系。据统计,2007年,俄罗斯全年居民存款增幅已超过30%。据了解,在愿意到银行存钱的俄罗斯人中,中老年人占大多数。调查表明,这是因为这部分人更需要提前为退休生活作打算。   

  另外,目前,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绝对高于绝大多数银行利率,因此人们对存钱没有太大的积极性。(苗淼)《世界新闻》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俄罗斯   美国   美元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