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奥巴马的和平变革与剿杀中国的招法、诡道、阳谋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奥巴马的和平变革与剿杀中国的招法、诡道、阳谋

  胡显达

  

  

  奥巴马总统已经在美国上任了,他的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走向就是与布什的单边与黩武政策决裂,而寻求一种和平的变革。他的这种新政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是福是祸,他的这种对和平变革的寻求,是不是暗藏着什么和平剿杀中国的招法、詭道和阳谋,中国又将如何应对?本文试图作出一些分析。  

  作为一个拥有世界霸权的超级大国,美国一直都在以整个世界的领导者自居。就是打着和平变革旗帜的奥巴马也是如此。在他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也不乏这种继续担当世界领导者的词句和意向。奥巴马重申到:“随着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类的共有品性将会自动呈现。在引领一个和平新时代的到来方面,美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无论男女老幼,只要他们致力于寻求和平的有尊严的未来,美国就是他们的朋友,而且我们已准备好再次在这条道路上担当领导。”奥巴马在自己未来的4年执政中,将怎样延续美国的这种领导作用,是继续小布什的滥用武力和绕开联合国及其友邦而独断国际事务的单边主义做法,还是另辟蹊径、回归多边合作、寻求新的和平,这作为一个未知的变数,就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推敲。因为它的对外政策变化将关乎着中国、乃至整个非西方世界的安危和现有秩序的存续。

  

  一、奥巴马的对外政策:否定小布什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致力于寻求和平的变革。

  从历史和现实层面上看,美国已有两次世界领导者的经历。一是二战后通过马歇尔计划和布雷顿森林体系,而主导了西方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重建;二是在华盛顿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的改革浪潮和各种各样的颜色革命,而推进了资本主义和西方价值观在世界各地的移植和扩散。以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宪政、法治等组分为基干的价值观和政治模式,对西方资本主义体系之外的诱惑力,连同它对一些独裁、腐败、异己政权的颠覆力,确实让不少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和地区承受着被其和平演变的巨大压力。小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固然也让美国的这种世界领导者的角色受到了不少道义和伦理上的玷污,但西方价值观和政治模式对异己政权的颠覆力在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地的颜色革命中所发挥出来的推波助澜作用,和它们向自己所主导的那个体系和利益本位的回归效应,却也有可能给奥巴马政府暗示出一种别样的和平演变对手和宿敌的模式来。

  

  在一超独存、诸强并起的战略格局中,世界多极化的制衡力和树敌太多的单边主义,已给美国的领导作用制造了极大的麻烦和阻力。美俄中欧这四大力量中心的战略博弈,更让寻求和平变革的奥巴马不可能再继续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的做法了。在对外政策上,奥巴马政府只能改弦易张,另辟新政。这种政策上的嬗变和动向在奥巴马的总统就职演说中也有不少的流露和传达。

  

  现在,不少媒体都把奥巴马看作小布什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政策的终结者。其实,奥巴马弃用小布什的做法和国际独行侠的角色,是有着多重原因的。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及其引发出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伤害到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同时也伤害到了美国自己的经济。应对美国的金融恐慌和经济萧条,奥巴马政府需要欧盟、中俄这几个大的经济体的合作与支持。这固然是其中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始因却是美国自身实力的不济和欧盟中俄这积极制衡力的增强所致。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战略扩张——比如北约的东扩以及在阿富汗、伊拉克的多线作战,以达到了它自身力量支撑的极限。奥巴马要想继续保持美国的大国地位和领导作用,就只能实行战略上的收缩,以便集中更多的力量对自己的战略对手进行新的围堵和遏制。从伊拉克的撤军到阿富汗的增兵、关岛基地海空力量的加强,其背后隐藏的就是这种难以言表的意图。奥巴马在对小布什8年执政的观察中认识到,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不仅没能把稳定和均势的世界新秩序重建起来,反而把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带入冲突与混乱的穷途末路。苏联解体后,美国的一超独存与单边主义做法的尴尬经历,让奥巴马不得不否定和终结小布什的对外政策,而寻求和平的变革与世界不同制度文明的和平共处。

  

  在如何与它们和平共处上,奥巴马想到了自己先辈们的经验。他在自己的总统就职演说中回顾到:“我们在此回忆先辈,他们战胜了法西斯主义和共产主义,靠的不是导弹和坦克,更是靠坚定的盟友和不移的信念。他们明白仅凭武力,不足以保护我们,也不能让我们为所欲为。相反,他们知道我们国家实力的增长源于我们对自身力量的谨慎使用,我们的安全源于所开展事业的正义,我们的榜样力量以及谦卑与克己品质的融合。”奥巴马的这段演讲,既是对小布什单边主义和滥用武力做法的委婉指责,也是为自己的外交新政寻求道义和经验上的支持。

  

  既然,滥用武力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也不能让自己为所欲为,倒不如改弦易张,回归传统和多边合作,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榜样力量和所开展事业的正义性来和平地吸引世界向着自己所主导的方向和道路上发展,而更有助于发挥美国的传统领导作用。寻求和平变革的奥巴马为何这么急于否定和终结小布什政府的这种单边主义和对武力的滥用,其因就主要在于此。

  

  在对外政策的勾画和设计中,奥巴马说美国要谨慎使用自己的力量,并十分青睐其先辈们战胜共产主义的经验和做法,这事实上也就为他自己实行美国在全球布局上的战略收缩和扩大和平演变战略的作用,扫清了各种陈腐观念和政策实施上的障碍。向先辈们传统和经验的回归,让奥巴马方对小布什的一些对外政策和做法以及国家独行侠的角色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正因为有着先辈们战胜共产主义经验的支持,奥巴马这也才信心十足地宣称,“我们将信守这一传统。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我们将开始负责任地从伊拉克撤军,并在阿富汗打造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将与老友和宿敌一道竭力化解核武威胁,并遏制地球变暖趋势。”

  

  由此看来,小布什对武力征伐的滥用,固然被奥巴马寻求和平的变革终结和废弃了,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越南等继续坚守社会主义阵地的国家和政权可以从此高枕无忧了。这不过是美国领导世界、对付老友宿敌惯用手法和策略的一种转换而已。实际上寻求和平变革的奥巴马比滥用武力、四面树敌的小布什更难对付。小布什的滥用武力和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并没有让美国的价值观和政治经济的发展模式赢得更多地尊重和认同,反倒招致了不少的拒斥和责难;也并没有把自己的制度文明和发展模式移植和扩散到更多的地方去,而反倒了更多冲突的爆发和加剧。这一点奥巴马肯定看得很清楚。既然硬的不行,就来软的;武的不行,就换文的。寻求和平的变革,更多地运用自己所推进事业的榜样力量和正义性以及价值观、发展模式上的吸引力,和平地演变自己体系之外的世界和武力征伐难以对付的宿敌,将因此成为奥巴马政府的首选之策。开展和平攻势和多边合作,寻求与友邦宿敌的更多和解,推进美国的更多利益,将成为我们观察奥巴马政府对外政策的一大看点。

  

  二、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奥巴马的招法、诡道与阳谋

  无论小布什、奥巴马把中美关系定位成什么,战略合作伙伴也好,战略互惠关系也好,美国都要把对中国的和平演变和战略围堵当作一个长期、一贯的方针和基本的战略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日俱增的影响力,让美国的价值观和发展模式感受到了极大的竞争压力。两大基本制度文明的较量,先前的对手——前苏联已被奥巴马的先辈们给肢解了,而日渐崛起的中国却让这个一超独存的美国很为棘手。武力征伐的办法对付南联盟、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这样的弱小之国,尚且精疲力尽、苦不堪言,更何况中国这样的核武大国昵!

  

  前苏联的解体不是武力征伐掉的,而是依靠尼克松、里根等人的和平演变,以及前苏联国内民众对其腐败、生计等苦不堪言的现状所诱发出来的社会不满情绪的总爆发所促成的。奥巴马在自己的总统就职演说中所提及的那个战胜共产主义的经验,实则就是指依靠这些民主、自由、平等、宪政、人权等不变的信念,而对自己体系之外的国家和地区从意识形态层面进行渗透洗脑、和平演变的做法。前苏联的被和平演变成为了奥巴马弃用小布什依靠武力征伐而移植、扩散美式价值观和发展模式做法的历史依据。遏制、围堵中国的和平崛起,奥巴马也可能像他的先辈们尼克松、里根那样,依靠军事上的后盾和威慑,而把对手的演变和崩溃寄望于自己不变信念和所推进事业榜样力量的诱惑和感召,以及对手国内因腐败泛滥、贫困加剧、人权残缺和民众觉醒所潜兹暗长起来的社会不满情绪的迸发和高涨。尼克松的《不战而胜》讲的就是兵不血刃的和平演变之道。而前苏联的解体却恰恰就是这种依靠和平演变剿杀敌国和对手的一部活教材。奥巴马为何在自己的演说中重提尼克松、里根这些先辈们战胜共产主义的活经验,其心计和用意义不言自明起来。对付中国,奥巴马肯定要重用此道,其基本的招法估计有以下几点:

  

  (一)汇率和贸易保护主义

  和平演变的一个基本条件和始因就是对方民众对贫困、腐败不满情绪的滋长和加剧。前苏联为何经不住叶利钦和民众街头政治的折腾而很快解体起来,其主因就导源于民众基本生活消费品的匮乏和实际生活水平的停滞不前。前苏联出于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而承担了不少国际性义务。以重工业、军事工业为主干的经济结构和资源战备优先配置的办法,让它们的民用品的生产消费长时期地被压制在一个极低的水平之上。重战备积累轻民用消费,这种做法使繁重的体力付出与低回的生活享受经常性交织在一起,这让不少民众对自己所景仰的苏式共产主义渐渐滋长起难以遏制的怀疑、绝望情绪。在这种关头,外来的思想信仰、政治理念、救世药方最易于侵袭到民众的头脑中去,而成为他们的精神主宰。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中国的传播,凯恩斯理论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的勃兴,哈耶克新自由主义学说在欧美20世纪80年代滞胀危机中的重新走俏,往往就发生在这种社会的怀疑、绝望情绪迸发之时。这往往也是从意识形态层面和平演变掉对手宿敌的绝佳时机。前苏联之所以很快解体,实则就导源于这种因民众日常基本消费品的匮乏和实际生活水平的停滞下降,而对自己生活其中的社会和制度不断滋长起来的怀疑、绝望情绪。

  从前苏联的顷刻解体中,邓小平看到了贫穷及其因之滋长起来的怀疑绝望情绪,而对腐朽社会制度的巨大毁灭力。邓小平认识到贫穷决不能与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长时期地交织在一起。社会主义要存续下去,就必须通过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而让民众尽快摆脱贫穷,普遍富裕起来,保证他们过上殷实、富足、安逸、祥和的生活。所以,最可怕的和平演变隐忧就是对手的富裕与自己的贫穷,及其由此而滋长起来的社会不满情绪。精明的奥巴马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奥巴马就任总统之初,就有他的政府团队要员散布了一些对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之辞。奥巴马政府为何要在中美关系的重建发展上散布这种不和谐的音符呢?其背后的真正用意就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逼迫人民币的重新升值制造一个于情于理都说得过去的借口而已。奥巴马政府的经济政策智囊们很清楚中国经济对欧美等海外市场高达50%左右的依存度的脆弱和隐患。在他们的盘算里,只要通过散布中国操纵汇率的指责之辞,而获得世界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美国就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运用自己的贸易保护和汇率政策,而在自己的市场里截断和枯竭中国经济依靠出口拉动的增长之源。如若这样,也就可把中国经济拖入难以自救的衰退陷阱和萧条之中,由此造成民众的更多贫困和绝望不满情绪的更多滋长。而正是不流血的和平演变所极力达成的一个基本点。

  很显然,一旦人民币的重新升值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而让中国失去其赖以保持增长势头的欧美市场,中国的出口行业必遭重创,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必将加大,外资的抽逃、企业的关闭、工人的失业也必将连锁式的加剧起来。中共政治局的经济研判和市场统计的数据、农民工的大量返乡,早就证实了这一点。温家宝在瑞士小镇达沃斯论坛上的激情演讲——“中国经济的严冬即将过去,暖意融融的春天就快到来”,这又有几分的可信度呢!

  现在,中共政治局的经济研判已认识到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出口行业的市场运营依然困难,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市场的冲击依然严峻。在内需的扩大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时,危机的摆脱和增长的势头依然很脆弱地维系在对欧美等海外市场的依存上。这正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最大软肋所在。正因为如此,尽管法国的萨科奇因达赖的会见而惹恼中国,但中国却不敢对其采取经济层面上的制裁予以回应。中国只能借助温家宝的欧洲之行,用过门不入的办法而让萨科奇失去一些面子,以示惩戒而已。

  目前,奥巴马尚未动用汇率政策和贸易保护这些工具对付中国,中国经济尚且经受不住这种海外市场和金融危机的如此冲击,更何况他的政府真的动用这些经济贸易上的工具围堵剿杀中国之时呢!所以,在奥巴马政府的要员散布中国操纵汇率的责难之后,温家宝和中国的货币高管立马就作出了积极的回应和辩驳,其目的就是为了化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隐患,防止海外市场的失去而把中国经济抛进衰退加剧的陷阱中去。如若奥巴马政府真的动因这些汇率和贸易保护工具来遏制中国的经济复苏与和平崛起,就极可能把中国经济拖入资本抽逃、企业倒闭、工人失业、民众贫困不断加剧的危险境地。真的到那种境地,中国被其和平演变的隐患就可能陡长起来。

  正因为如此,中美之间的汇率之争,中国决不会接受奥巴马的建议——“让市场力量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洗刷自己操纵汇率的嫌疑。”如果接受了奥巴马的建议,中国政府将就可能调控不住自己人民币的汇率了,中国经济就可能遭受人民币升值的更多伤害。须知,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善于运用市场力量和资金优势操纵别国汇率的高手。接受奥巴马的建议就无异于把人民币汇率的调控权拱手让人,而让其成为从经济层面和平剿杀中国的一个工具。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中国的温家宝也才借助这次达沃斯论坛纵论世界经济金融秩序重建之际,而再三强调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水平的至关重要性,决不容许人民币的升值和贸易保护的抬头伤害到中国经济的增长。

  

  (注:在笔者写作本文之后,刚过一星期美国的参、众两院就意欲出台“奥巴马的救市资金只能用于购买美国货”的立法草案,美国的副总统拜登也借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之机,公开宣称美国要与布什政府单边政策决裂,美国将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倾听和磋商,这些新的外交基调定位实则就是对本文一些观点的证实。特此说明)

  从奥巴马政府上任之初对人民币汇率的战略博弈中可以看出,奥巴马的确都有承继其先辈们战胜共产主义的经验,通过贸易保护和人民币升值而在中国制造更多的失业、更多的贫困,引发民众不满绝望情绪的更多增长,以和平演变中国的意向。

  但从温家宝对人民币汇率合理水平的捍卫上,也可以看出中共的首脑们似乎已看穿了奥巴马的这一算计。这也给我们提一个醒,一定要把民生问题的解决当作扩大内需、结构调整的重头戏来抓。只要把内需的拉动在整个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提升起来,只要让中国的民众过上殷实富足安逸的生活,又何惧海外市场的冲击、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又何惧奥巴马运用民众的贫困和不满的增长而和平演变我们呢!

  (二)和平、民主与人权

  奥巴马从世界各国对小布什8年执政成败得失的评判中认识到,他的滥用武力和绕开联合国及其盟友而我行我素、独断国家事务的单边主义做法,已招致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反感。发挥美国对和平变革的领导作用,奥巴马需要用新的外交政策修复增加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和美国已严重受损的形象。他的办法就是通过小布什政府的单边政策决裂和紧身地适应美国的各种力量,寻求世界的和平变革,来重新赢得世界对美国领导作用的更多认同和支持。追求世界的和平,制止流血的战争,这是人类的一个持久倾向。奥巴马寻求和平的变革,通过承诺从伊拉克撤军和与老友宿敌和解,以共同应对核武威胁和地球变暖趋势,而让他赢得了一种世界性的赞誉和好感。在他的就任庆典上,世界各地的民众都为之欢呼和庆幸,这决不是一时的冲动,而实则是对他的这种寻求和平变革的一种认同和支持。

  单单这种对和平变革的寻求,就让奥巴马的人格和他的对外政策赢得了广泛赞誉,而让他的对手宿敌不得不对他的这种寻求作出积极的回应。中国的反应就是一例。记得奥巴马的总统演说发表不久,胡锦涛很快就对外宣称中国已具有陆基核反击能力,中国将实行核武的新“三不政策”,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继续研发新型核武器,不把核武器瞄准任何国家。胡锦涛为何要恰恰在奥巴马发出和平变革呼吁的时候,向外界发布和传达中国核武政策的这些讯息呢?这很耐人寻味。这是不是对奥巴马寻求和平变革的一种善意的回应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让人看到了滥用武力的小布什远远不如寻求和平变革的奥巴马更难对付。,更让中国畏惧。因为小布什的滥用武力招致的往往是外部世界的更多反感和对手宿敌凝聚力的更多增强。而奥巴马的寻求和平,却在对手宿敌的民众里赢得了更多的认同和好感,这也就为奥巴马利用民主、人权等美式价值观的诱惑和对手宿敌腐败的泛滥,推进某种不流血的和平演变提供了极便利的渗透土壤,这对瓦解对手宿敌的凝聚力将会产生致命的影响。

  奥巴马认识到小布什对伊拉克、南联盟、伊朗的武力征伐或战争恐吓,不仅没能瓦解掉对方及其民众的反抗斗志,反倒让对手宿敌的民众归附力和政府凝聚力几乎增强到同仇敌忾的地步。

  中国的民众也是如此。每遇外辱和挑衅,民族的凝聚力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都会因之这种外辱的凌驾和挑衅而陡长起来。南联盟使馆的被炸,家乐福的抵制、汶川的抗震救灾,让外部世界领略和见证了中国民众爱国主义情绪的凝聚力与排外性的可怕。有着民众的这种极易动员起来的爱国主义情绪作后盾,一味的武力征伐在我们这里又怎能不望而却步呢!

  奥巴马及其智囊们从中国民众对外辱挑衅的这种不寻常反应中认识到,对付中国这样的对手,就必须与小布什滥用武力、四面树敌的政策决裂。与其硬碰硬地对着干,不如采用寻求和平、与敌和解的做法,更易于把对方民众的排外情绪转引到对其内政腐败问题的不满上。须知,腐败的泛滥、贫困的加剧、人权的被侵,这些都极易诱发其民众对其生存境况、现存制度的不满情绪和变革现状的诉求。对付中国这样的对手,采取这种情绪导引法,而把其民众的情绪和眼球更多地转到它的内政腐败上,这是奥巴马的精明之处。如若奥巴马对中国采取这种和平攻势,而不像萨科奇那样去屡屡公开挑衅中国的内政隐痛和民族尊严,中国民众的不满情绪就极可能因为这种外辱的消失而很快转移到它的不尽人意的内政改革和腐败的泛滥上。这样,中国的民族和政府的凝聚力就可能因民众情绪的这种转向而离散起来。不流血的和平演变最需要这种民心的流变和离散。

  当民心、政府的凝聚力因自身腐败的泛滥、分配的扭曲、贫困的加剧而离散起来,民主、人权理念的渗透和诱惑,也就有一个极佳的切入时机。打着推进这种民主、人权变革的政治派别也就极易因民众的归附而和平地获得政权。乌克兰、格鲁吉亚、科索沃等地的颜色革命,就很能证明这一政权和平更替的规律。

  对付中国这样的大国,武力的滥用只能招致双方的共同毁灭。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流血的和平演变,就像奥巴马的先辈们对付前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那样。奥巴马既然要吸取和借鉴其先辈们战胜共产主义的经验,又怎能不抱有和心存这种和平演变中国的意向呢!

  由此可见,在与中国的接触中,奥巴马将会比小布什更多地打出一张张要求中国推进民主变革和保障人权的政治牌。这种牌很难打。因为中国的民众心里潜藏着不少这样的诉求,同时对现状的不满情绪也总处于随时迸发的一种临界状态。重庆的中小学教师因对公务员过高收入的严重不满而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抗议,就是这种情绪濒于迸发临界状态的一个缩影。一旦更多的民众因生计的艰难、腐败的泛滥、公平的扭曲、人权的虚无而无法忍受之时,这股推进民主、人权变革的诉求,在奥巴马所推进民主事业榜样力量的感召和诱惑之下,又怎能不迸发而出呢!

  在对这种和平变革的寻求中,奥巴马依靠美国民主的榜样力量,而更多地打出推进民主、保障人权的招牌,这对推进人类的政治解放事业而言绝对都是值得庆幸的,但对于中国现存制度的维持和存续而言,却极可能是一个潘多拉的盒子,凶多吉少。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就是如此。

  应看到奥巴马在对和平变革的寻求中,已摆好了一种乘势而动、积极作为的架势。他在自己的总统就职演说中警告道:“对全球那些想要播种冲突,将自己国家的问题怪罪于西方社会的领导人,……对于那些通过腐败、欺骗、压制异见来统治的人,你们应该知道,你们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但是,如果你们愿意放开紧攥的拳头,美国会向你们伸手。”他的这种警告,虽然没有明确的指向,但指向的外延很大。中国肯定被包含其中。伸出这样的手,无非就是一些推进民主变革、保障人权的药方和建议。奥巴马有这样的意向,再加上民众有这样的诉求,这才是中国的一个最大隐忧啊!

  笔者写作本文的初稿日期是 2009年1月30日 。过了不到10天的时间,笔者分析到的其中一个方面,即奥巴马以“与布什单边政策决裂,而寻求和平变革”为招牌的外交新政,就通过释放美俄、美伊和解的讯息,而开展起来。笔者关于奥巴马和平剿杀中国的招法、诡道、阳谋的分析思考,也同样不能漠视啊!中国的演变进程会不会沿着笔者的分析框架展开,还是以后的历史证实吧!

  初稿日期: 2009年1月30日 ,论道书斋,胡显达。

  

  

相关文章 潘维:评选举迷信美国政治阶层的搏斗--奥巴马同样是美国富豪们的总统奥巴马2002年的反战演讲是彻头彻尾的战争宣言从奥巴马的一句真话说开去奥巴马对华战略日渐清晰直面美国--一个不能绕开的政治话题“零核”背后的玄机:解读美核态势告美国的“拉登”被捧为英雄向人们昭示着什么?中美冲突不可避免奥巴马出招了,中国会怎么应对?戴旭:奥巴马在中国面前像一只轻佻、嚣张的猴子再调准备金率--从宏观政策透视中美战略博弈
标签:奥巴马   中国   美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