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还斯大林以清白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还斯大林以清白

  

  修正主义者出于复辟资本主义的需要,把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糟蹋了,就借“改革”的名义把矛头指向斯大林和毛泽东,说“由于他们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搞平均主义打击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经济发展”。其实无论是前苏联还是新中国;不论是解放前的几千年,还是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都说明前苏联和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是最辉煌的。把前苏联解体和东欧突变统统归罪于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把新中国经济建设中的某些失误推到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头上,归罪于斯大林、毛泽东没有把经济搞好,欺负逝者不能为自己辩护,是十分卑鄙的。他们甚至于把前苏联解体前欠下的2000多亿美元的外债也归罪于斯大林,还要我国从中汲取教训。这完全是颠倒黑白,重复叛徒赫鲁晓夫的一派胡言。试问斯大林死于哪一年,赫鲁晓夫反斯大林从哪一年开始的?为什么现在发生的事件归罪于半个世纪前的斯大林呢?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斯大林对前苏联人民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历史是涂改不了的。我们必须把事实搞清楚,理直气壮地为斯大林翻案。苏联十月革命后,仅几十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需要几百年才取得的经济文化发展成就,使苏联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世界上二号工业化强国,打败了世界上头号强国——德国法西斯,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伟大胜利,拯救了全人类,在航天和尖端技术方面跑在美国前头。凡是正视事实的人,都不会颠倒黑白,把这看作社会主义的失败和资本主义的胜利。苏联解体全面资本主义复辟后,国民经济长期陷入困境,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苏联人民生活也因此急剧下降,苦不堪言,更不能证明什么资本主义的胜利,而只能证明修正主义的破产和资本主义的失败。现在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那些号称中国第几代的领导,竟然也把苏联解体的原因说成是什么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苏联经济没有搞上去,人民生活水平还低于西方发达国家,是斯大林实行计划经济的结果。这是无耻的叛徒,是修正主义的应声虫,为帝国主义的谎言编造注解。但是,由于他们是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以马克思主义者自称,还可以迷惑一些人,必须用事实予以彻底驳斥。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始于1928年,到1957年大约50年时间,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不管是苏联官方的统计,还是西方的资料,都证明这一时期间苏联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除日本以外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苏联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实现最大的社会公正,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做到的。由于实行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使1940年前后,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三十年代苏联工业机床进口量的比例曾达到85%——90%,二战开始后,全部自己生产,一个原来贫穷落后的农业国,竟然凭自己的实力,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德国法西斯的侵略,以后仅仅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将惨遭战争破坏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号强国,而且在国防和航天技术方面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在斯大林领导下产生了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势均力敌。如果说,斯大林的公有化和计划经济没有搞好,又如何解释修正主义者上台以后,江河日下,负债累累,国家解体,主体国家也从世界上第二号强国跌落到第三世界的地位。

  

  苏联共产党曾经是世界上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起来的,有高度政治觉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坚强战斗力的第一支无产阶级先锋队。在列宁和斯大林领导下,同苏联国内外阶级敌人进行过艰苦卓绝的战斗,并在艰难困苦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创造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在漫长的、曲折复杂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布尔什维克以自己的献身精神和模范行动建立起与苏联人民的血肉联系,并赢得世界无产阶级的钦佩和尊敬。然而,自从修正主义者篡夺领导权以后,思想界理论界或是宣传、舆论、教育界把斯大林模式讲得“一无是处”,甚至比“华尔街老板”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攻击和诽谤还要恶毒得多。

  

  究竟什么是斯大林模式?所谓斯大林模式就是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忠诚地捍卫列宁主义路线,同主张保存资本主义的托季反党联盟、布李右派反党集团进行坚决斗争,根据马克思的基本原则和列宁对于在苏联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在三十年代建立的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的社会主义制度。斯大林指出这个社会主义制度有以下六个特征:

  

  (一)、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政权已经被推翻而代之以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的政权;
  (二)、生产工具和生产资料即土地和工厂等已经从资本家那里夺取过来并转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群众所有;
  (三)、生产的发展所服从的不是竞争和保证资本主义利润的原则,而是计划领导和不断提高劳动者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原则;
  (四)、国民收入的分配不是为了保证剥削阶级及其为数众多的寄生仆役发财致富,而是为了不断提高工农的物质生活和扩大城乡社会主义生产;
  (五)、劳动者的物质生活状况的不断改善和劳动者的需求(购买力)的不断增长既是扩大生产的日益增长的源泉,因而也就保证劳动者免遭生产过剩的危机,免受事业增长和贫困的痛苦;
  (六)、“工人阶级和劳动农民是国家的主人,它们不是为资本家而是为自己劳动做工的”(《斯大林全集》第12卷280、281页)。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斯大林模式。

  

  这个斯大林模式也是列宁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完全代表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制度,是受到劳动人民衷心拥护广泛支持的制度。正是这个斯大林模式,在三十和四十年代苏联广大人民的积极参与下创造了二战后遭受严重破坏的苏联国民经济获得迅速恢复,继续高速增长的奇迹。使苏联的工业总产值,由1913年只相当于美国的6.3%,到1985年达到美国的80%;使苏联的经济实力从欧洲第四位,世界第五位,跃居为世界第二位,欧洲第一位:使苏联的国民收入1985年是1913年(十月革命前最高年份)的89倍(据苏联中央统计局统计),其增长速度高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这就是说,在实践中,斯大林模式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计划经济优越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市场经济。修正主义在中国的代言人硬说苏联经济没有搞上去,斯大林模式失败了,这是弥天大谎!由于战争和国际环境原因,斯大林时代对农业控制过严,人民生活用品工业发展相对慢了一些,这是由于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生存的需要,当时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必须争取时间着重发展重工业,最快实现工业化,加强国防力量等历史条件所造成的。如果不是这样,苏联在希特勒的突然进攻面前,就会因没有足够的物质力量而亡党亡国。这国际环境逼出来的,这种情况下修正主义者和资产阶级老爷们找到蛊惑人心的借口,胡说:“苏联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太慢了”,其实,当时苏联经济发展也大大超过了工业化前的生活水平。人们要问,为什么在实现工业化前苏联没有发生解体,而到九十年代却解体了呢?为什么高于苏联人民生活水平百分之三十,和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水平相接近的东德也几乎同时崩溃了呢?这些都是斯大林模式失败论和苏联人民生活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论无法解释的。所以,只要心怀坦白,不抱任何政治偏见的人,都会在历史事实面前承认,斯大林使苏联取得了极其辉煌的胜利。历史有力地证明,斯大林模式是正确的,是应该肯定和歌颂的。连从二十年代开始在苏联搞了二十多年新闻工作,亲历斯大林时代,并在1949年被当作美国间谍关进监狱驱逐出境的美国著名女记者斯特朗,也在她所写的《斯大林时代》一书的前言中客观公正地写道“这是历史上一个生气勃勃的伟大时代,也许是最伟大时代。它不仅改变了俄国的生活,而且也改变了全世界的生活。”

  

  正是由于斯大林模式在三十、四十年代取得的辉煌胜利所显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极大优越性,和同时期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经济大崩溃大倒退的严重危机所显示的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弊端,促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了新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高潮。二战后相继有十多个国家都基本上根据斯大林模式联系本国国情建立起自己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于是,斯大林模式就成为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模式。这些国家的实践,都进一步显示了这一模式的优越,从而使这一模式成为人们理念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此看来,斯大林模式失败论者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其目的是要把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加以掩盖,借机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误导人们错误地认识苏东解体的原因,为当今继续推行修正主义路线进行辩护。这一企图是不可能得逞的,历史的真实不是任人随意改变的。

  

  斯大林1953年逝世时,遗留给苏联人民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伟大国家。赫鲁晓夫上台后,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反斯大林开始,逐步篡改了斯大林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也就是篡改了斯大林模式,推行一条修正主义路线,也就是赫鲁晓夫模式,使苏共逐步脱离了人民,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失去了朝气。当时苏联已经改变了斯大林时代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境况,本来是对国民经济结构作适当调整,加快发展轻工业,更高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大好时机,但是赫鲁晓夫修正主义集团为了推行霸权主义—一和美国搞军事竞赛,耽误了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所有这些就使苏联的经济发展日趋没落,完全是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之流造成的。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1950年至1960年为10.2%,1960年至1970年为7.1%,1970年至1980年为5%,1980年至1985年为3.6%(《当代思潮》1997.6)这才是苏联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缓慢、人民生活水平长期没有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真正原因。中修为了给苏修抹粉,企图把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之流干的坏事,归罪于斯大林,这是不可能得逞的。赫鲁晓夫以反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为名,全盘否定斯大林,实际是全盘否定苏共历史,全盘否定马列主义,给苏联党员和人民脸上抹黑,造成思想极大混乱和信仰危机。苏共“二十二大”后又鼓吹“和平共处”、“和平过渡过”、“和平竞赛”、“全民国家”、“全民党”的“共产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完全抛弃了阶级斗争这一马列主义的核心,从思想上解除了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的武装,以致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和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进攻面前完全丧失了识别抵御能力,使苏联党和政府各级领导人迅速走向腐败堕落,跌落不可自拔的资本主义泥潭中。据资料表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苏联的党政军各级官员,大部分已堕落成拥有豪华别墅、高级轿车、私产万贯,并享有许多特权的官僚资产阶级了。苏联由斯大林时代的无产阶级专政演变成官僚资产阶级专政。苏联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由斯大林时代的国家主人重新沦为雇佣奴隶。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打着“新思维”、“改革”、“公开化”的旗号,用欺骗苏联人民的手法,更加变本加厉地推行修正主义路线,使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完全丧失,对变了样的马列主义已感到厌恶,对苏共和政府各级官员已深恶痛绝,这就是叶利钦喊一声解散共产党,屹立七十多年的苏联大厦顷刻坍塌的真正原因。苏联历史演变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苏联解体不仅不是什么斯大林模式造成的,恰恰相反,是背叛了马列主义,背叛了斯大林模式的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共产主义的叛徒,长期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必然结果。它惊人地验证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的无比正确,验证了毛泽东关于:“修正主义上台,也就是资产阶级上台”“卫星上天,红旗落地”的著名论断。经过修正主义者近四十多年的执政岁月,前苏联一步一步地走向腐化变质的道路,严重地脱离了苏联人民群众。人民从失望到不满,最后,“不堪一击”,红旗终于倒地,像濒危的大厦一样轰然而倒。这不能不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惨痛教训。

  

  苏联东欧资本主义复辟的历程,深刻地告诫无产阶级不要以为社会主义远远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无产阶级又掌握着政权,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彻底战胜资本主义,顺利地过渡到共产主义。两种制度经过几十年竞争的结果,恰恰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崩溃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自身的矛盾运动中去寻找答案。正是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使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社会自身的运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制度是远远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的,这已是为历史证明了的真理。历史同样证明了一个真理,在现实还存在着阶级斗争的条件下,无产阶级如果不认识这个问题,不把它作为头等大事来解决,丧失了政权和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凭借它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里还占有着历史传统优势这一点,还可以打败掌握了政权和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从而实现资本主义复辟。

  

  苏联东欧解体的历程还告诫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革命的主要危险是来自执政党内出修正主义,来自党的领导人看不到还存在着严重阶级斗争的右倾思想。二战中和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面临崩溃的危险和逼于社会主义革命高潮的强大压力,实施罗斯福新政以后,对无产阶级实行了一些福利收买政策,对生产关系作了某些调整,同时加紧推行新殖民主义,依靠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残酷地剥削和掠夺,使资本主义世界又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经济繁荣和科技发展,加上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这就促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孳生了以赫鲁晓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思潮,和各种推崇资本主义的右倾思潮。正是这股修正主义和右倾思潮,在毛泽东逝世后愈演愈烈,从而导致苏东解体和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逆转,走入低潮。在当今修正主义思潮大肆泛滥的国际大气候下,无产阶级必须像列宁在恩格斯逝世后,坚决彻底批判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从而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潮推向高潮那样,坚决彻底批判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为代表的现代修正主义,坚决批判阶级斗争熄灭论,从总结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经验出发,坚决打击一味推崇照搬资本主义,妄图从根本上抛弃社会主义的右倾思潮,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新推向高潮。

  

  当然,斯大林是有缺点的,苏联共产党是有缺点的,任何一种理论的创立、一切发展中的事物都是有缺点的,不完善的,都要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失败以后才能取得成功,而发展只有在死亡时才结束。要求领导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大党、大国的领袖在极端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面前不发生任何缺点,不出现任何错误是不可能的。当然,尽可能避免错误或尽可能少犯错误,是必要的。问题是错误己经出现,应当如何对待?是站在主人翁立场上,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今后工作中尽可能少犯错误,还是站在旁边指手划脚、评头品足,或者站在敌人的立场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无限上纲,打击挖苦、幸灾乐祸,夸大事实,歪曲真像,蒙蔽群众,彻底打倒,甚至焚尸扬灰,使其永世不得翻身。这正是赫鲁晓夫一类阴谋家、野心家的一贯手段。

  

  正因为发展中的事物是不完善,通过改革某些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是必要的,但只能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不断完善生产关系,绝对不是否定一切,推倒重来。有些经济学家说:所有制是一切生产关系的核心,“所有制是绕不过、躲不开的,改革必须触动所有制”,这话没有说错。问题是向什么方向发展,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还是把公共所有经济甚至是国有企业“量化到个人”。社会主义革命是从变革所有制开始的,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转变为社会公共占有,修正主义复辟资本主义也要从所有制开始的,变公有制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前苏联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调整,是从赫鲁晓夫开始经过长期的舆论准备之后由戈尔巴乔夫完成。戈氏的所谓“新思维”主张否定公有制、搞私有化。他们提出,要搞实质性改革,就要从所有制改革入手,叫嚣“人间正道私有化”;提出,国有制改革的出路是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前苏联解体前通过戈氏的“私有化方案”,他的口号是:把属于人民的总体的财产分给人民个体。为了表示公正性,每个居民分得一万卢布的“私有公证券”,用戈尔巴乔夫的话来说,这就相当于每个公民发了一辆国产小轿车。从浅薄的小生者的眼光来看,这个数量确实不少,但是,用马克思揭示的货币流通规律来衡量,问题就曝露出来了。马克思说:“国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铸币名称的任意数量的纸票投入流通,可是它的控制同这个机械动作一起结束。价值符号或纸币一经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内在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09—110页)过量的发行货币,只是意味着增加符号,但不能增加符号所代表的价值,结果只会随着符号总数的增加,使每一符号所能代表的金、银铸币的价值按同一比例减少。事实上每人一万卢布发下去以后,货币迅速贬值,物价飞涨;不到一年这一万卢布的证券只能买到1公斤香肠,到1998年五万卢布仅能换一元人民币。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所是俄罗斯国家拨款的50个研究所之一,所长月收入不到2000卢布,所里其他人员也都不到2000卢布,过去2000卢布可以买10双最好的皮鞋,现在只能买到两条鞋带。俄罗斯的主食是面包、洋葱、土豆等,除面包的价钱和中国差不多以外,其他蔬菜的价格大约是中国的二到三倍。

  

  斯大林时期70%的俄罗斯人就有别墅,现在这些别墅早就残旧了,成了旧房子。其实就是几间小木屋,这些小木屋旁边都有小花园的。现在俄罗斯人每到周末去别墅已不再是一种休息,而是去种地,不是种花草,是为了生活而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去种过冬的蔬菜、粮食等,收割后窖藏起来,有的做成咸菜、果酱,一个秋天要做几十、几百大瓶。这是俄罗斯工资外的收入。准确地说,现在俄罗斯经济根本不是什么市场经济,而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现在俄罗斯大量国有企业因设备残旧无法更新而倒闭,社会财富被官僚特权阶层鲸吞,大量资金外流,国内资金严重不足,灾难性事故频频发生,国家日益贫困。据资料显示,仅1992——1993年就有200亿至300亿美元流向西方,成为世界上最腐败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暴发户中60%的人是靠侵吞国有企业发家;90%私人企业老板过去是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年通货膨胀率为2500%——3000%。拖欠教师、军人和工人的工资,这是斯大林时期没有的,国有企业被用低得惊人的价格出售,通过小卖大送,或者干脆明卖暗送,落到了少数暴发户手里,用人民的财产培育了一批新贵族。据统计,占人口7%的富翁已经占有全国40%的财富,私有化没有发展经济,反而使经济萎缩,生产连年下降,直到现在仍然在低谷中徘徊!

  

  我们应当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彻底清除修正主义者撒布的流毒。对所谓“斯大林模式”不应全盘否定,对我国自己创造的好经验也不应全盘抛弃;对西方经济学也不应全盘肯定,而应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