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伊朗核问题要抓本质:战略缓和的信号?
观察伊朗核问题要抓本质:战略缓和的信号?
杨鸿玺
2007年12月初,美国情机构散发出了对伊朗政策的一个很强的信息和信号:伊朗从2003年起就已经停止了核武器项目研制计划。在美国高调推动对伊朗高压政策的同时,这个消息不仅令世界感到非常意外,也令欧洲和以色列感到非常不解。也有人认为是CIA一致努力逼宫,要布什政府放弃冒险政策打击伊朗。布什以及赖斯都强调要继续推动对伊朗制裁,看来美国政府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当然,这是否意味着布什政府将模仿朝核问题的解决模式,将与伊朗实现战略缓和,推动伊拉克困局以及其他中东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观察。但无论如何,布什在任内存在与伊朗实现缓和、回归克林顿政策、在离任前再造外交业绩的可能性。
2007年,与朝鲜核问题总体趋缓不同,伊朗核问题一直在紧张高位徘徊,不时表现出惊心动魄的表象。但实际上,美国与伊朗都不愿兵戎相见,双方尤其是布什政府更多是希望通过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已。伊朗则是核开发为牌、高调周旋,很大程度上核开发是伊朗与美国斗争的手段。美国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2007年 11月在华进行学术演讲期间,称美国现在政府进攻伊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即便伊朗研制出核武器,美国也不会进攻伊朗,反而可能降低这种可能性。他认为,伊朗作为一个大国,即便有核计划,也不令人费解,作为有自己的民族尊严和国家追求的中等国家,为什么伊朗就无权拥核呢他认为以色列单独打击伊朗的可能很小。这个判断与笔者的一贯判断是吻合的。
伊朗总统的立场基本反映伊朗民意和执政高层的整体主张。很少公开露面的伊朗精神领袖、也是实际一号人物哈梅内伊数次发表声明,抨击美国的高压政策,表示伊朗决不屈服。内贾德多次称伊朗人民已经做好迎击敌人入侵的准备。伊朗总统地位次于精神领袖哈梅内伊和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是伊朗第三号人物,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决策权有限。如果没有幕后执政高层的大力支持,其立场和举措无法实施。伊朗总统反映的其实是整个国家的立场和意志。西方传媒关于内贾德执政地位不稳的诸多评论,不乏夸大和炒作成分。
伊朗的核开发具有两方面的交叉考虑。它既是战略目的也是对美斗争手段,伊朗根据情势的发展而调整两者的着眼分量。在克林顿执政后期,美伊关系转暖的势头强劲,核问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2001年1月布什政府执政后大幅度调整对伊政策,把伊朗重新视为邪恶轴心、流氓和无赖国家,但之后两年多,伊朗一直没有放弃寻求同美国缓和关系的愿望。也就在2003年,当伊朗看到布什政府铁了心要推翻伊朗现政权后,在核开发方面坚持强硬言行至今。
伊核问题可望维持“斗而不破” 。 2007年上半年至今,从英国水兵事件发生以来,尽管人们对美国可能不会打击伊朗的种种理由和根据可能已经产生逆反心理,但关于伊朗核问题发展的参考矢量依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某种程度上看美国的相对优势愈加减少了。当事各方等都非常谨慎,调伊朗关键时候退一步,布什政府曾经宣布严厉打击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同时也严格限定打击范围在伊拉克境内。2007年下半年,尽管一些文章不时发出紧张论调,美国不得不几次予以澄清不准备武力打击伊朗。美国对伊朗的全面打击和手术打击都不可行,一旦开战就身不由己。尽管人们注意到美国副总统切尼总是按捺不住地发出强硬威胁,但他本人孤掌难鸣并不时引发记者的调侃,布什本人及赖斯等人已经持现实态度。可以说美国政府尤其是国防部做梦都想打击并推翻伊朗现政权,已经制定了周详的打击计划也是情理之中,问题在于美国无法抛开许多难以逾越的困境、腾出手来打击伊朗。伊朗本身的军事反击能力、能源制约能力、国家总体实力以及官民同仇敌忾等因素也是制约美国政府三思而行的重大因素。
外部因素制约美国对伊朗动武。在中东和伊朗周边,除伊朗的盟友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哈马斯与伊朗保持战略协调以外,多数国家不希望伊朗成为有核国家。但也反对动武解决伊朗核问题。英、法、德、意等国一方面坚决反对伊朗谋求核武器,同时也坚决反对美国对伊朗动武,极力避免欧洲南翼再度陷入更大的深渊。从经济上看,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与的经贸联系和能源交往密切,德国是伊朗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欧洲的波斯人也占相当数量。欧洲的对伊朗政策必然与美国存在很大差异。1979年以来,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和围堵基本没有停止,并通过达马托法等法案划定限额,名义上制裁向伊朗投资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公司。但实际上,美国无法阻止其他国家与伊朗的经贸交往,反而坐失许多经济和能源发展机会。伊朗是俄罗斯势力范围的重要延伸,影响到俄南部安全屏障及其对中东、中亚、外高加索地区的推进,况且俄与伊朗的经贸和军事合作也很密切。当然,俄罗斯同时一贯在中东两面下注,它也看到动武将使美国面临更加巨大的战略困难并导致国际油家大幅度飙升,对于能源储藏非常丰富的俄罗斯而言,这并非没有好处,因而关键时刻俄罗斯的态度仍然需要观察。
美伊仍有可能类似朝鲜,实现战略缓和。伊朗核问题最近出现不少戏剧性变化,急缓势头同时存在。 伊朗核问题存在三种前景:以美国为首推动联合国对伊朗发动升级制裁、通过类似于朝鲜模式以和谈方式缓和危机、美以孤注一掷武力相向。对伊朗的制裁成效有待观察,只要不涉及石油禁运,伊朗回旋的空间依然很大。客观而言,美国打击伊朗的最佳时机已经过去。2003年,美国要么先从伊拉克入手,要么先从伊朗入手,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和优势,然后一起进行战后梳理。尽管可能面临更多混乱和难题,那仍是动武的最佳时机。那时伊朗进行的战争准备和动员非目前可比;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的理由还没有被彻底揭露,同样的理由仍然具有很大欺骗性。2005年美国仍保持很大可能要对伊朗和叙利亚动武,当时后两者言行极为谨慎。而2006年至今,两国的言行发生了很大改变,对美国不那么在乎了。尽管以色列极力鼓噪美国动武解决伊朗核问题,但当前巴以局势微妙而复杂,从自身处境、国家实力看,以色列单独对伊朗动武是不自量力,强硬言辞也多是总理奥尔默特等人的政治姿态,而且说法经常变化,前后矛盾、底气不足。
2006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之后,布什政府都已经感受到民主党的重要制约。民主党不仅强力敦促政府明确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而且已经开始就此付诸斡旋行动。2007年4月,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率领国会代表团访问黎巴嫩之后前往叙利亚访问,下半年,民主党控制的国会继续在军费预算、严厉制止强硬派对伊朗动武等方面发挥作用,迫使布什政府不得不考虑国会的严厉表态。 早在2006年11月中旬,布什政府的两个铁哥们、英国首相和澳大利亚总理就希望美国借助伊朗和叙利亚的力量解决中东困局。当时,伊朗方面很快做了积极表态,美国的一些战略智囊也高调赞成这一思路,老布什的国务卿贝克出台的伊拉克问题告极力推崇这一转型计划,但布什政府最终没有采纳。
考虑到2008年的美国大选即将来临,为共和党利益考虑,不排除布什在选前为迎合选民而对其中东政策作出重大调整的可能。美国与伊朗之间该较量的已经差不多了,从某种程度上看,美国和伊朗处于战略缓和的前夜,布什适时后退、模仿朝鲜问题解决模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在战略上还来得及。一旦双方尤其是美国作出切实让步,伊朗核问题和双方的关系都将出现大幅度缓和。如果布什任内做不到这一点,伊朗核问题可能要继续走走停停,被拖延到2008年美国大选之后,新的美国政府与伊朗政府着手解决。实际上伊朗也有寄希望于美国新总统的考虑。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