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风波: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课
原股市风波:因祸得福
毛泽东同志经常讲的一句话是:“把坏事变为好事”。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挑战变为机遇。
这次“股灾”,为一些股票炒家提供了一次“把挑战变为机遇”的机会。
在这次股市保卫战中,“国家队”大举进入股市,动用多种行政权力干预股市。所有这些举措都是“双刃剑”,都在拯救股市的同时带来潜在的问题,都可能造成某种伤害,都需要在以后的时日中进行补救和疗伤。
我认为,这次“股灾”最大的收益是用股市的真实故事给庙堂诸君上了一堂生动的“市场经济”课。
我曾在2014年3月26日出版的《经济要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2014年第13期发表了《权力和市场都需要关进笼子》一文。这篇文章先后被《参阅文稿》2014年第20期和《经济导刊》2014年第8期全文转载。我在这篇文章中指出,不仅需要将权力关进笼子,而且需要将资本关进笼子。我在文中写道:“商业资本尤其是金融资本的过度膨胀,不仅会危害到社会的公平,也会侵害到生产的效率。……劳动者,包括工人、工程师和付出管理劳动的企业家,切得的蛋糕太小;金融资本的拥有者,切得的蛋糕太大。这种现实,既不公平,也由于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压缩了科技投入而影响到经济发展效率。……资本的过度膨胀,尤其是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过度膨胀……会抑制购买力和内需的增长,抑制生产要素向制造业的流动,挤压生产企业的科研投入,从而影响到生产效率。对公平和效率的损害,还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我们不仅需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也需要把资本关进笼子里。”
这次股市风波有助于庙堂诸君理解“把资本关进笼子”的必要性,尤其是有助于主管经济的领导同志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主持国务院以来,一些领导的基本思路是不错的:放下该放的权力,管好该管的事情。但是,由于受到厉以宁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影响,身上曾带有一些新自由主义和市场乌托邦的印记。在“放权”方面,堪称大刀阔斧,可圈可点;在“管好”方面,则显得步履蹒跚。在融入“全球化”和“继续开放”方面,举措不断;在建造抵御跨国资本的“隔离带”和“防火墙”方面,则鲜有建树。我相信,这次股市风波一定有助于惊醒领导同志的市场乌托邦梦境,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形成更清醒的、更符合中国国情的认识,带领他的团队走出一条带有更多社会主义色彩的经济发展道路。
这可以算是“因祸得福”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