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美国“两房”危机的震撼与余波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美国“两房”危机的震撼与余波

  

  
□ 施荃/文

  

   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房利美)、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房地美)日前爆出财务状况恶化的消息,引发公司股价大跌,进而导致美股大幅下挫。这两家“政府资助机构”(Government Sponsored Enterprises)出现问题引发了市场对次贷危机影响深化的担忧。分析人士认为,“两房”危机将进一步拖累已显颓势的美国经济,并将对美元反弹、美国及全球资本市场信心造成冲击。目前美国国会和政府已经开始紧急行动,财政部、美联储表示将采取措施积极支持“两房”脱困,但政府是否应该出手及如何介入引发各界争议。而对于“两房”危机能否消除,次贷危机会否进一步蔓延,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美国国内更是莫衷一是。
“两房”突爆危机 重创金融市场信心
本次金融动荡正是由美国著名投行雷曼兄弟公司分析师布鲁斯·哈廷7月7日发布的一份关于两家机构经营情况的告引发的。
该份告指出,随着美国住房市场持续低迷,美国民众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比例不断上升,加上信贷紧缩,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可能面临严重资金短缺问题。告说,两家公司将被迫筹集750亿美元资金以避免破产,并预计两家公司还将遭受更大损失。
对于这一利空,房地美和房利美当天并未予以回应。但该消息明显打击了市场信心,两家公司的股票随即遭到恐慌性抛售。截至7月18日,两家公司股价今年的跌幅超过了70%,股价已跌至17年来低点。
目前,房利美和房地美持有或担保的住房贷款总值超过5.3万亿美元,占美国12万亿住房抵押贷款余额的将近一半,因此两家公司遭遇困境引发市场极大担忧。由于两家公司主要从事次贷以外的住房抵押贷款业务,其陷入困境似乎预示着次贷危机有可能扩大,并将向住房抵押贷款危机演变。如果两家机构无法摆脱困境最终破产,包括美国各大银行、大型基金和退休基金在内的数千家金融机构,以及外国政府和投资者都将出现重大损失。这不仅将使美国住房市场复苏无望,还会危及美国及全球经济增长,导致新一轮全球金融动荡。
监管缺位 夫妻便利店成巨型超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利美和房地美所面临的财务恶化问题,从表面上看是次贷危机的波及所致,其背后仍有深层次的原因。两家机构的政府背景使其扩张过快,监管缺位,同时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及其可能导致的后果远远超出了资金不足的影响。
次贷危机是两家机构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如前所述,房利美和房地美并不直接向社会公众发放贷款,而是向贷款机构买进房屋抵押贷款,并打包成房屋抵押贷款证券出售给投资者。这两家机构一方面负有增强市场流动性的职能,即在信贷紧缩、流动性不足的情况下,在二级市场购买按揭资产向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促使市场好转;另一方面又通过市场好转,将按揭资产出售给金融机构获取价差,这也是其盈利所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很多投资者因无法偿还贷款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两家公司仅2008年第一季度就购买或担保了所有按揭证券的81%。美国房市持续低迷,致使两家机构持有的房屋贷款证券出现贬值,公司运营受到沉重打击。由于房利美和房地美有政府背景,其所发行债券被认为是零风险,可以被银行等金融机构不限量持有,收益还可以免地方所得税。所以,两家机构提供的证券产品几乎无处不在,但其价格一旦下滑,将严重影响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
由于与政府关系密切,两家机构的过快扩张及监管缺位也是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这与“两房”的“家世”有关。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为解决银行所面临的家庭无力偿还按揭贷款的问题,于1938年成立了美国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即房利美;为避免行业垄断,1970年又成立了职能类似的美国联邦住宅抵押贷款公司,即房地美。虽然两家公司如今都是公众持股公司,但其仍属于政府资助机构,具有准政府机构的性质。许多投资者认为政府赞助企业具有联邦担保,能够从政府资助中受益。正是由于这种背景,两家机构既能够得到政府的政策优惠,能够以大大低于市场水平的利率融资,具备加速发展的条件;同时他们又具有私营机构的共同特点,易受利益驱动,进而过度投资,疾速扩大业务规模。因此,两家机构的规模几乎每5年就扩大一倍。另外,两家机构在美国国会有巨大影响力,由于特权的存在,没有受到妥善的监管。虽然美国国会1992年立法设立了美国联邦住房企业监督办公室,作为两者的监管机构,但其权限较低。再者,内部管理相对落后也不利于两家机构的健康运营,房地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赛伦以“夫妻便利店一跃成为巨型超市”来形容房地美存在的管理问题,认为公司的规模虽然日益扩大,但内部管理相对落后影响了其发展。发展过快、监管缺位、管理不善使两家机构的潜在风险日益加深。
当局力保“两房” 预防系统性风险
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前提下,房地美和房利美陷入困境不仅仅考验着美国经济,更使全球金融市场经受考验。由于两家机构持有或担保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总额巨大,如果陷入危机,将对美国房市及金融市场造成重大打击。另外,“两房”还涉及美国政府的信用问题,一旦倒闭,美国经济前景及当局对经济掌控能力将受到全球投资者的质疑。因此,美国政府及货币当局迅速推出多项应急措施力保“两房”,以免引发系统性风险。但由于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这些政策措施能否实施、是否有效还面临市场检验。
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13日分别宣布救助措施,以避免这两大金融机构的资金困境进一步冲击美国经济。经过多方紧急磋商,美国财长保尔森当天宣布,拟提高两家公司可动用的信用额度,并直接提供优惠贷款,“必要时”由财政部购入这两大机构的股票。美联储也发表声明说,如有必要,美联储将对这两家非银行融资机构开放“贴现”窗口,为其提供直接贷款。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15日宣布,限制投资者“卖空”包括房地美和房利美在内的多家上市金融机构的股票。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6日在国会作证时甚至表示,对房利美和房地美实现“国有化”也将是考量之一。另外,国会目前正在考虑设立新的更加强势的监管机构,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进行监管。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分别于23日和26日通过一项住房援救法案,该法案将帮助40万无力偿还房贷的美国购房者走出困境,并有助于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经营危机。布什总统随即表示将很快批准这一法案。
美国当局提出的各项措施旨在缓解两家公司的财务危机。财政部提出的方案要求国会给予政府通过投资和贷款注入两家公司巨额资金的权力,美联储提供贴现窗口表示政府随时可以出资救市。
然而,仅仅依靠政府注资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危机。虽然美国政府不会放任“两房”垮台不管,但应该意识到,两大机构之所以会陷入当前的危机,正是因为过去一些年企业利用自身的特殊背景和政府的优惠政策,过度投机和缺乏监管所致。两大机构面临的是偿债危机,并非流动性不足。如果美国政府大力介入援助两家公司,将继续违背市场运行的规律,虽然可以解除一时之困,但潜在风险仍将存在甚至扩大。对此,有消息称,房地美正在考虑通过发行至多100亿美元新股来筹集资金。此举短期内可能令财政部不必出手相助,但该计划可能很难实现,这场危机的本质是市场难以判断两家公司的真实财务状况。
争议激烈 “两房”能否重振尚难定论
虽然美国财政部及美联储已经明确表示将在必要时候援助房利美和房地美,但美国国内对于政府是否应该出手仍有争议,财政部的相关政策也尚待国会表决通过方能实施。对于“两房”能否度过难关、消除危机后又能否继续保持原有地位及发展前景,都面临很多不确定因素。而通过解救两家公司是否能控制次贷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将走向何方,短时期内也难有定论。
支持政府出手的一方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关系到世界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政府绝对不能置身事外。这也是市场的普遍预期。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7月22日发表演讲时再次敦促国会通过对两家机构的救助方案。他强调,在其持有或担保的5万多亿美元住房抵押贷款中,大约有3万亿美元为美国金融机构持有,另有约1.5万亿美元为外国投资者持有,因此“两房”能否正常运营,对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至关重要。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布拉德·塞泽尔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破产可能促使各国央行抛弃美国政府债券和美元资产,美国的住房和金融市场会遭受沉重打击,全球的金融体系也将受到影响。
反对的一方认为,从实质上讲,房利美和房地美已然破产,投入巨资援救只是浪费资金,且与市场规则不符。风口浪尖之中,“两房”高管的高薪也遭到了抨击。美国著名投资人、“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和罗杰斯均表示不看好政府出台拯救措施。索罗斯认为,两家公司在资金运作上杠杆率都比较高,房地产市场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将导致其资不抵债,注资并不能真正起到作用,且其后肯定还有更多机构出现此类问题。罗杰斯认为两大机构已经基本破产,如果国会批准美国财政部可以无限量购买两家公司股份,并为其提供贷款,那么美国纳税人可能将最终为损失买单。两人均认为,政府救助“两房”的举措可能令美元持续承压,不利于美国经济重回上升轨道。
关于美国金融市场和美国经济的前景问题,各方也有不同看法。“两房”面临的困境基本否定了此前关于美国次贷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已经过去的观点。一些分析人士认为,两家机构陷入困境表明,次贷危机远未结束,甚至有继续恶化的可能。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随着次贷危机继续向经济基本面扩展,今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将可能出现负增长。但也有分析家认为,由于美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经济增长,金融危机全面恶化的可能性不大。
其实,房利美与房地美陷入困境造成的最大影响或许是进一步削弱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信心,打击市场对美国经济或美元反弹的期望。资本市场的走向,说到底是一个信心问题,如果美国政府措施得当,能够重振投资者信心,美国金融市场逐步度过难关的同时,美国经济也将缓慢复苏。

  

  
中国信息 更新日期:2008-7-30

相关文章 “大房子梦”难圆--扶阿斗,“两房”背后众相巴塞尔协议与央行储备充足率问题两房债券新危机可能捅破中国股市新自由主义者欲盖弥彰难以自圆其说投资美“两房”亏4500亿该由谁背书?国际金融:白宫酝酿终结“两房”传中国亏损高达4500亿让红色深入人心——红色中国网举办元旦茶话会杨斌:中国崛起必然遭遇美国霸权围堵顾秀林:有事实,无阴谋有垄断,无操纵(“两房”退市是不是阴谋)两房债券的风险究竟有多大美两房面临大修,我巨债是否有忧?
标签:美国   机构   政府   危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