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之彭德怀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  

  

  前 言  

  

  一个现实中的大人物成为历史人物之后,世人有所议论是一种正常现象,没有人去关注才会不正常。较于目前来说,毛泽东无疑成为了一个历史人物,但对于毛泽东的议论却近乎毁誉参半的,誉之者,称其为伟大的的革命家、理论家、军事家、领袖、导师、统帅、舵手,似乎用世间最美好的词汇誉之都不为过;毁之者称其为魔鬼、 暴 君、独裁者,似乎用世间最丑陋的词句毁之都言不足。这真的是一种异常现象。但细细想来,却都是大有一番由来的。因为我们发现,无论对毛泽东是誉之还是毁之,通常都是与另一个历史人物的命运相联系的,这真的是一种有趣的现象,不能不让人作进一步的探讨,下面比较几位历史人物与毛泽东的关系。  

  一.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行伍出身,在旧军队里官至团长,后与滕代远、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任军长。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一样,平江起义也遭到了失败,几经辗转,率部到了井冈山,与朱毛红军会合,给当时极为困难的朱毛红军以极大的鼓舞,使朱毛红军增添了一股有生力量。彭德怀是湖南人,与毛泽东同乡,两位的老家相去不远,在旧中国乡风浓郁的境况下,彭毛算是渊源较深的了。彭德怀为人直爽,打仗勇猛,为红军最有名的战将之一。参加过井冈山时期的黄洋界保卫战,瑞金时期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长征时,作为红三军团的军团长率部为中央纵队殿后。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司令员,发动并指挥了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西北野战军后改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全歼蒋介石嫡系胡宗南主力四十余万人。抗美援朝时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一九五八年于庐山会议上被定为右派,撤销了国防部长职务。一九七四年逝世。  

  

  人们赞扬彭德怀时,自然而然地就会引用毛泽东为其写的一首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而说到毛泽东对彭德怀的不公正指责时,就会提到庐山会议。  

  

  同是一个彭德怀,也同是一个毛泽东,有的人却只能允许毛泽东夸奖彭德怀,不允许他批评彭德怀了。也就是说,毛泽东夸奖彭德怀,那就是对的,如果批评彭德怀,那就错了。似乎身为下级的彭德怀一贯正确,身为上级的毛泽东却不正确了,这难道不是很有趣吗?  

  

  所有矛盾的焦点都在庐山会议上。大家所知道的彭德怀因为一封批评大跃进、浮夸风的“万言书”被毛泽东打倒了,不知道的是,毛泽东为什么要将一个与自己并肩作战三十余年的老战友打倒呢?没有人更深地去想这个为什么,却简单地归结为大权在握的毛泽东听不进别人的话,不民主了、独裁了,是个 暴 君了。  

  

  事实的真相是这样的吗?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彭德怀的万言书:  

  主席:

  

  这次庐山会议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组有几次插言,在小组会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特写给你作参考。但我这个简单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评语:会上说不完,会后还要说。)

  

  因此,是否有参考价值请斟酌。不妥之处,烦请指示。

  

  甲、1958年大跃进的成绩是肯定无疑的。根据国家计委几个核实后的指标来看,1958年较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48.4%,其中工业增长了66.1%,农副业增长了25%(粮棉增产30%是肯定的),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43.5%。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各国从未有过的。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成规,特别是象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设备落后,通过大跃进,基本上证实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阵营也将长期的起积极作用。(评语:先肯定成绩)

  

  1958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评语:不加转折地就说到缺点)。基本原因是缺乏经验,对这点体会不深,认识过迟(评语:谁缺乏经验?谁体会不深?谁认识过迟?没说完整,只求嘴上痛快)。因此,1959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评语:既是暂时困难,那就在前进中克服嘛)。但这些建设,终究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在今后一两年内或者稍许长一点时间,就会逐步收到效益的(评语:到底想说什么,十分含糊)。现在还有一些缺门和薄弱环节,致使生产不能成套,有些物资缺乏十分必要的储备,使发生了失调现象和出现新的不平衡就难以及时调整,这就是当前困难的所在。因此,在安排明年度(1960年)计划时,更应当放在实事求是和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加以认真考虑(评语:是好的建议,当然可以采纳)。对1958年和1959年上半年有些基本建设项目实在无法完成的,也必须下最大决心暂时停止,在这方面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否则严重失调现象将要延长,某些方面的被动局面难以摆脱,将妨碍今后4年赶英和超英的跃进速度。国家计委虽有安排,但因各种原因难予决断(评语:有必要讲清原因)。

  

  1958年农村公社化,是具有伟大意义的,这不仅使我国农民将彻底摆脱穷困,而且是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虽然在所有制问题上,曾有一段混乱,具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错误,这当然是严重的现象。

  

  但是经过武昌、郑州、上海等一系列会议,基本已经得到纠正,混乱情况基本上已经过去,已经逐步的走上按劳分配的正常轨道。

  

  在1958年大跃进中,解决了失业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经济落后的国度里,能够迅速得到解决,不是小事,而是大事。(评语:还是说成绩)

  

  在全民炼钢铁中,多办了一些小土高炉,浪费了一些资源(物力、财力)和人力,当然是一笔较大损失。但是得到对全国地质作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初步普查,培养了不少技术人员,广大干部在这一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虽然付出了一笔学费(贴补20余亿)。即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失有得的。

  

  仅从上述几点来看,成绩确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认真地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

  

  乙、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到会同志都正在探讨去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通过这次讨论,将会使我们党的工作得到极大好处,变某些方面的被动为主动,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使经常存在着的不平衡现象,得到及时调整,正确的认识“积极平衡”的意义。

  

  据我看,1958年大跃进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有一些是难以避免的。如同我们党30多年来领导历次革命运动一样,在伟大成绩中总是有缺点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看,这种情况的发展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是关系到我们今后动员广大群众继续实现跃进的关键所在。

  

  过去一个时期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不熟悉,没有完整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体会不深,对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没有贯彻到各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在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时,总还没有像处理炮击金门、平定西藏叛乱等政治问题那样得心应手。另方面,客观形势是我国一穷(还有一部分人吃不饱饭,去年棉布平均每人还只18尺,可缝一套单衣和两条裤叉(评语:知道就好,何必揭短?这也不是某个人的责任。你这一说出来,好象就应有人承担这个责任了))二白的落后状态,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其次是国际形势的有利趋势(评语:国际形势对中国可不利,赫鲁晓夫上台,不是全盘否定斯大林了吗)。这些也是促使我们大跃进的重要因素。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适应广大人民要求,加速我们的建设工作,尽快改变我们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局面,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

  

  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评语:浮夸风是谁刮起的?主席已经压住这股风气了,何必再提)。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就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在对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的片面性,没有认真地研究炼钢、轧钢和碎石设备,煤炭、矿石、炼焦设备,坑木,运输能力,劳动力增加,购买力扩大,市场商品如何安排等等(评语:你倒是知道得挺多呵,挺专业的呵)。总之,是没有必要的平衡计划。这些也同样是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病这恐怕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起因。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当时从各方面的告材料看,共产主义大有很快到来之势,使不少同志的脑子发起热来。在粮棉高产、钢铁加番的浪潮中,铺张浪费就随着发展起来,秋收粗糙,不计成本,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严重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易得到真实情况(评语:是你一个人不知道还是大家都不知道呵?难道说具体的办事人员也不知道吗),直到武昌会议和今年一月省市委书记会议时,仍然没有全部弄清形势真象。产生这种浮夸风气,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这也与我们有些工作只有任务指标,而缺乏具体措施是有关系的(评语:是谁布置工作任务指标的?是谁具体实施,要追究责任吗)。虽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经提示全党要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看来是没有为多数领导同志所领会,我也是不例外的(评语:主席说的为什么不听呢)。

  

  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评语:开始扣帽子了,但这话有点儿突兀,与前面温和的笔法不同),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评语:批左)。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徉,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评语:这是自我批评哦,是党的优良传统呵)。

  

  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战略性的布局和具体措施,长远性的方针和当前步骤、全体与局部、大集体与小集体等关系混淆起来(评语:找自己错误的根源,是对的)。如主席提出的“少种、高产、多收”、“15年赶上英国”等号召,都是属于战略性、长远性的方针,我们则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当前具体情况,把工作安排在积极而又是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有些指标逐级提高,层层加码,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评语:还是在作自我批评耶)。诸如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某些地区认为粮食丰产了,一度取消统销政策,提倡放开肚皮吃,以及某些技术不经鉴定就冒然推广,有些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轻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种左的倾向。在这些同志看来(评语:前面在作自我批评,这一句好象又是批评别人的嘛),只要提出政治挂帅,就可以代替一切(评语:政治挂帅是谁提的,这是在批评谁),忘记了政治挂帅是提高劳动自觉、保证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评语:读不懂这句话的意思,不知原文是否如此)。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政治挂帅与经济工作中的确切有效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纠正这些左的现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倾保守思想还要困难些,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评语:不管怎样困难,我们党都会克服的)。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现了一种空气,注意了反右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观主义左的方面。经过去年冬郑州会议以后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现象基本上纠正过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个胜利既教育了全党同志,又没有损伤同志们的积极性。

  

  现在对国内形势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别是经过最近几次会议,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认识已基本一致。目前的任务,就是全党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工作。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评语: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是什么意思?似乎话未说完呵)。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等问题的不熟悉方面,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实践和探讨,有些问题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问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也是可以学会的。属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了这次深刻教训,使我们较易觉醒和体会了。

  

  但要彻底克服,还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所指示的:“成绩伟大,问题很多,经验丰富,前途光明”。主动在我,全党团结起来艰苦奋斗,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存在的。今年明年和今后4年计划必将胜利完成,15年赶上英国的奋斗目标,在今后4年内可以基本实现,某些重要产品也肯定可以超过英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绩和光明的前途。

  

  顺致

  

  敬礼!

  

  彭德怀( 1959年7月14日 )

  说句实话,我是耐着性子读完这封举世闻名的万言书的,我不觉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倒象是一个喝多了酒的人拉拉扯扯的说的一大堆零零碎碎的话。开始还看的明白,说了几句赞扬成绩的话,后来却一会儿指责别人,一会儿又批评自己,一会儿说成绩多多,一会儿又说缺点不少。尤其是“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与“一般的不追究个人责任”这两句是很伤人的,就是一般人听了也会极为不舒服,何况在座的都是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  

  

  很多人举着彭德怀的万言书说这是为民请命,我觉得誉之太过,将其作为打小告的证据还差不多。原因之一,小组讨论会上给了彭德怀发言的机会,彭德怀也讲了话,却觉得意犹未尽,还要私下里给毛泽东写信。原因之二,信中过多地渲染了工作中的缺点,及强调了追究责任,而且是工作在第一线的中央领导的责任。原因之三,既然是要追究某些人的责任,那么就应该在大会上提出来,而不是用写信的方式提出来,国事无私事。原因之四,信中没有很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只是一味地强调了责任的追究,让大家感觉到彭德怀的居心叵测,因为这之前,毛泽东并没有想要追究任何人的责任。原因之六,彭德怀只是军队干部,此时却插手地方事务,并且极力扬言追究责任,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再来看看毛泽东当时是怎么做的,所有的资料都显示出,当时毛泽东只是将彭德怀的信冠以“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印发出来交给大家讨论,说明毛泽东对此也是心底坦荡的。此时,毛泽东决没有要打倒彭德怀的意思。因为彭德怀在信中并没有直接攻击毛泽东,而毛泽东在之前的会议上已经对前段工作的失误主动承担了责任,这封信私毫不会影响到他的威信。  

  

  令彭德怀和毛泽东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封“彭德怀同志意见书”在其他中央领导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诸多的中央领导都愤怒声讨彭德怀等人,尤其是工作在第一线的几位。  

  

  更令大家想不到的是彭德怀等人有许多不当言论的把柄握在众人手里,比如,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聚集在一起,议论毛泽东,说了一些过头的话,什么毛泽东与斯大林晚年一样独裁,中国老百姓不行就请苏联红军来,等等。这就好比是揭开了火药桶,很多是旧年的积怨一下子就爆出口了。都是在一起拼打多年的老战友,彼此之间那点私事儿都是你知我晓的,谁也瞒不了谁的。彭德怀居然对毛泽东骂起娘来:你在延安操我了四十天娘,我现在操你二十天娘行不行?还有那个自称是毛泽东私人秘书的最小的小人李锐,一会儿向毛泽东哭着求情,一会儿却又说谎不打草稿,一会儿又揭发彭德怀等人的军事俱乐部问题。  

  

  庐山会议开到这个份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会议已经跑了主题,不能按既定日程开下去了。  

  

  毛泽东说:解放军不跟我走,我就找红军去,我相信解放军会跟我走的。  

  

  一个政治家说出这样的话,就表示出要与其对手彻底决裂了!  

  

  毛泽东之所以说出这样的话,是因为彭德怀与黄克诚一个是国防部长,一个是总参谋长,手中握着兵权,是实权派人物,背后还有一个张闻天,理论上有一套,亦曾是中共中央的最高领导——中央书记处总书记。毛泽东其时已经作了最坏的打算:再上井冈山。  

  

  在两人合作的年代里,毛泽东一直是彭德怀的上级。其间由于对事物或者说形势认识的不同,两人产生了一些矛盾,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次:  

  

  其一,井冈山根据地的丢失。朱毛率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到赣南发展,彭德怀留守井冈山。听信一些人的话杀了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始人袁文才、王佐,最终井冈山全部失守,根据地人民损失巨大。不能将全部责任由彭德怀负责,但在毛泽东心中始终是一痛。  

  

  其二,长征时期林彪的要求毛泽东下台的那封信问题。林彪在信中要求毛泽东下台,由彭德怀指挥军事。虽然现在没有资料能证明此信与彭德怀有关,但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批评林彪说:他还是个娃娃,他懂什么?其意不言自明,林彪后面有人怂恿。毛泽东指的这个人是谁?是人都看得出来:彭德怀。没有实实在在的证据,毛泽东也从来没有将此信公开说是在彭德怀怂恿下写的,但心里始终是有阴影的。  

  

  其三,百团大战。彭德怀发动百团大战,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使八路军成为蒋军、日军、伪军的共同攻击对象,使刚刚建立的各根据地遭受到重大损失。在此之后的延安整风运动中,彭德怀受到了中央主要是毛泽东的批评。  

  

  其四,彭德怀庐山会议之前刚从苏联回来,言必苏共如何如何,与苏联之间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与毛泽东当时反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是背道而驰的。这可能是最重要的。毛泽东在原则问题上从来就没有屈服让步过。  

  

  历史的恩怨被重新抖出来,各人都只捡对自己有利的说,堂堂的国务会议开成打架骂娘的会议了。大有剑拔弩张之势,分道扬镳势所必然。本来对彭德怀等极有利的形势却急转直下,彭德怀成了少数派。此时,没有人能阻止毛泽东打倒彭德怀的决心!但毛泽东还在等,他要等一个人来。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林彪!林彪一上山,就全力支持毛泽东,这给了毛泽东一颗定心丸。林彪在军队中的威信私毫不亚于彭德怀。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在大西北与胡宗南部作战,华东地区是陈毅的三野、刘伯承的二野,华中是林彪的四野,在江西地区也主要是这几个野战军的部队。虽然彭德怀抗美援朝时期指挥了一部份四野的部队,可那些部队现在远在东北,即便在江西,听老上级林彪的还是听新上级彭德怀的还说不清楚呵。陈刘二人的部队在陈刘二人面前能听彭德怀的吗?那可能只是彭德怀的一厢情愿。  

  

  没有资料显示庐山会议的保卫情况,但当时中国所有的大人物都在庐山,庐山周围不能不防卫森严,担任保卫的是谁呢?但不管是谁,在几乎所有元帅都到场的时候,这个人支持彭德怀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对于彭德怀一生来说,成也毛泽东,毁也毛泽东!  

  

  这是其个人悲剧,与民族与国家命运无关。  

  2009-12-5 

标签:彭德怀   毛泽东   评语   会议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