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浅析当前以色列和哈马斯之战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浅析当前以色列与哈马斯之战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更何况在中东这个地区,从美国次贷爆发以来直至去年12.26日前,美国、欧盟、俄罗斯和我国都曾提出过解决巴以问题的和平方案,但都未成形,而其结果也最终导致了去年12.26日以色列轰炸哈马斯战争的开始。显然简单的开战理由对于动荡了60年的中东地区而言,显得有些苍白,而无论是哪一方的人民对和平的向往也越发空前,但决定自己命运的往往又不是自己,这就是国际政治的残酷性,以下从本次战争的国际背景和战争特点等简单分析一下,欢迎探讨交流。

  

  一、双方背景及开战前的国际背景

  

  1、 无论以色列还是哈马斯其背后的支持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自然其和平,冲突,战争也就不单单只是显示该地区简单的现状情况,而剖析其背后势力的博弈将使我们更容易将整个状况看的更清楚一些。

  

  以色列这个美国的铁杆盟友,在中东地区的一言一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美国的全球利益角逐,自从苏联解体后,这个一直由美苏两国所博弈的中东地区,上演了国际上自二战以来最为复杂的主要国际力量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影响,渗透。原因也无外乎为了能源—石油,而分一杯羹。而美国这个本身就是世界石油产量第三的超级大国在靠石油武器配合摧毁苏联之后,就更加对包括石油等重要资源的控制发展到了疯狂的地步,所以人们经常看到一个现象,美国为了支持以色列,经常是在联合国上使用否决权,而在其否决的那一刻所展现给世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常常让人嗤之以鼻。

  

  哈马斯这个被美国贴上恐怖组织标签的军事组织在美国式民主的方式下赢得了巴勒斯坦大选,但与大选的2006年相比可怜的是战斗至今也只有伊朗明确表示支持并且还不包括军援。短短两年,从击败法塔赫获得65%选票,众多国家支持的明星,跌到如今被异族蹂躏而无人问津的境地,这样的历程即短暂又苦涩,如果这次还能够站起来的话,应该反省自己对内对外的政策了。

  

  2、 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危机没有结束,而经济危机的预期则成为国际共识,危机所促使各个国家的政策也在发生着转变,在无法实现共赢的时候只要利己一切皆成选项,当然需要策略的运用。

  

  为了应对此次危机,地区成了第一道堡垒,抱团取暖也成为不二法门,从欧元产生至今,可以说2008年是地区货币一体化提出最多的年份,拉美及加勒比地区货币一体化,非洲货币一体化,亚洲的共同基金,以及在开战3天后于12.29提出的海元。

  

  经济危机的到来也是美元危机的到来,从欧元产生的根本意义上来讲就大有主导全球经济之嫌,也难怪美国曾不遗余力的阻止它的进程,正因为地区货币一体化是需要有一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基础,所以整合后的地区经济将更具有互补性,竞争性,独立性。然而迫在眉睫的危机视乎又没有许多时间可以等待,或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在金融危机中场休息之时地区货币如雨后春笋般的在世界各大洲绽开了,而对于美元来说,除了欧元更多的竞争货币将逐渐成为现实,而短线来看最具挑战性的则是石油美元还是石油海元。

  

  3、中东是个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各种力量聚集的地区,热点事件不断上演的地区。最为典型的就是伊核问题,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稍加剖析,就会看到伊核问题是关键所在,它真实的体现了全球力量在此的博弈,而围绕它的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其中巴以问题的悠久性也随着国际局势的转变沦为配角的地位。辩证的分析告诉我们量变的积累会导致质变,而问题的解决也遵循渐进的原则,在周边问题未明朗之前,伊核问题只能缓步以待,任何激进的做法都会导致不可预测的突变。纵观以伊核问题为圆心,按照格鲁吉亚,印巴问题,阿富汗问题,巴以问题画圆,我们可以看的更清楚些,当然,为了扩展思维我们也可以在圆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科索沃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索马里海盗问题,印巴问题,格鲁吉亚问题画圆。问题的中心点就更显而易见了,而现在逐渐降温的伊拉克问题个人认为则只是一个退出的圆心罢了。

  

  二、战争的特点及各方的反应

  

  1、以色列在12.26开始空袭就显示了其准备的充分,短短4分钟击中100个目标也证明了这一点,而随着空袭任务的出色完成,地面部队有条不紊的进入更证明了其作战组织的步骤性和系统性,一场准备十足的战争摆在了世人的面前,而哈马斯的仓促应战和100:1的战损率也说明了这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色列做到了,哈马斯也只能轮到负隅顽抗的境地。

  

  2、从开战至今的10余天里,对于双方的支持,也显而易见,而让人不解的是传统的中东国家至今没有一家明确表示支持哈马斯,甚至包括他的铁杆盟友叙利亚.而对战争的谴责也鲜见端,代之为敦促停火。

  

  三、结论分析

  

  综合以上信息,个人分析阐述如下:

  

  1、 在全球经济未见明朗,各方博弈逐浪拍高的情形下,矛盾的激化与反激化,利益的争夺于反争夺让个集团更愿意以静制动,适时出击,而巴以所处位置又恰好在美国的利益核心区与欧盟的地缘政治边缘,而不得不把石油概念包含进去的话,对于欧盟来讲不可控的巴以问题对其是不利的,更何况其地中海计划的实施也是需要一个和平环境及良好印象的,这也可以从欧盟捷克主席国二异其口中得到证实。而对于美国来讲,经济危机的转移,在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所需要采取的策略也只能是乱中取胜,加之一个在总统过度期间发生的战争,更是给了一个随势利导的天然时机。再看一下俄罗斯,石油的暴跌不断加剧其经济的恶化,单一经济模式的苦果依然绕梁在胸,如果趁此一战而能止住石油跌势,对其来说也是一个胜利。当然,还有不能不提的周边石油诸国,在海元尚未定型,经济亦未明朗之时,不影响抱团才为当务之急,自然也不敢贸然出击。

  

  2、战争往往是政治的最终手段,其目的之一为简单站队,分清敌友,激化矛盾,而此次战争并未达成这个目的,好像全世界都是一条心,不是支持,就是默认。呵呵,这也出乎了始作俑者的初衷,那么如果想达到该目的,只能是继续战斗下去,但战争时间拖的越久,发动战争和支持战争的一方将更加被动,反而支持哈马斯的力量将逐渐增加。当然,决定性胜利的结果也是不可能出现的,以色列依然会退出加沙,哈马斯要不重新站起,要不由继任组织所取代,巴以问题依然存在。这也是除美国之外其他国家力量的底线。

相关文章 刘仰:只反贪官,不管皇帝以色列血腥的“选举战争”乔姆斯基论奥巴马的巴以政策沃勒斯坦:自杀编年史预告--以色列巴以冲突的三个是非: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巴勒斯坦李良:中国准备好了吗哈马斯的大武器何在?俺是大款,没你这样的穷亲戚戴旭:以色列为何突然发飙?美加主流媒体的羞惭--兼谈《以色列绝对是个好国》?这也是一场传媒的战争:以巴冲突中媒体导的偏差
标签:问题   战争   地区   以色列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