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
剖析美国金融危机的本质
Saturday, 01 November 2008
《中华商》 2008年11月1日;严海波
【本特稿】从2007年2月美国金融危机出现端倪,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其间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回顾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发现各国政府和学界对金融危机的看法颇不相同。
第一,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存在不同认识。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政府对外发布信息,极力表明当时的次贷危机仅仅是美国经济的一次感冒发烧,并且很快就会不治自愈,进而采用各种公关和外交手段说服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要相信这一点。面对这样的状况,世界主要国家对外部的反应是基本上相信美国的说辞,与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美国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传染性危害。但是,在2 0 07年底,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和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这种认识出现了分化,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看了问题的严重性,政府急速参与对金融机构的救助,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应对;另外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依然相信美国政府的说辞,认为美国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美国经济体是最健康的经济体,美国的市场经济是最能够自动调整恢复的市场经济,美式资本主义是最具有值得学习的榜样资本主义,进而相信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就会过去。进入2 0 0 8 年下半年,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国际集团等金融界巨头接连倒下,令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和学界都瞠目结舌、人人自危,一些发展中国家似乎改变了当初幼稚的想法,似大梦初醒。
第二,对造成美国金融危机的原因存在不同的认识。
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类机构和学者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主要有几个代表性的解释。其一,美国金融危机与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过去一段时期由松变紧的变化有关。该观点认为,2 0 01年至2 0 0 4 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下调,吹起了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的泡沫,2 0 0 4 年至2 0 0 6 年,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持续上调,促发了房价的下跌,进而导致按揭违约的大量增加。其二,美国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和投资市场的开放性,吸引了来自不同国家的投资者和大量资金,为次级贷款及其衍生金融产品的发行提供了有利条件,客观上埋下危机的隐患。其三,美国金融机构的贪婪和违规操作,为一己之私利,不仅对不合格贷款者发放风险极大的住房贷款,而且设计多种金融工具将风险转移到各类投资者身上,其结果是规避了部分机构的个体风险,却放大了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而美国某投资银行亚洲区总经理胡祖六否认金融衍生品是导致金融危机的原因,认为有问题的按揭贷款的借款人才是导致违约率上升的原因。其四,美国金融监管太少,忽视了金融市场潜在的巨大风险,没能很好地辨识和了解次贷产品在整个现代金融体系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和风险发生后的演变方式,导致积累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并最终集中爆发。其五,2 0 世纪8 0 年以来,美国全面实行的新自由主义的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不仅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最初矛盾的种子,而且在持续推行过程中一次次在更大规模上积累了矛盾,促成了危机的最后总爆发。
从以上的分歧中可以看出,面对一个对我们生存的世界构成巨大威胁的事件,我们十分有必要采取一种严谨务实的态度,对美国金融危机作出全面、客观地判断、认识和反思,从中吸取根本性的教训。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国家对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判断不清、判断滞后,是什么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其实,危机爆发之初,有一部分人从技术数据上作出了相当准确的判断,甚至预测了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的大致时间表,而一些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却视而不见、无所作为、依然故我,傲慢地拒绝了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建议,甚至这种建议在多年之前就被大力提出过。作为危机的爆发国,美国最核心的决策层可能一时不知道危机如何发展,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当然清楚这次危机的关键环节在哪里,风险的进程大致将如何发展,到底如何作出有利于自己选择。而受到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一些国家,是不是需要抛弃一些教条主义的固定思维模式,认真思考一下经济金融利益的国界问题,而不是对美国的盲目地相信和听从。
那么,到底如何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呢?认识问题有现象和本质之分。分析现象是认识本质的基础,认识本质是为了进一步解释现象、采取正确措施解决问题。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事物现象的认识上,就无法认清问题的真正症结之所在,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目前,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认识也有现象和本质之分。上文所述几个原因中,利率政策变化说、金融市场资金充裕说、金融机构贪婪和违规操作说、金融监管不力说都属于从现象层次认识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这种认识一个共同点在于认为目前实行的资本主义基本金融理论和制度没有错误,只是部分政策和实践环节出现了失误和偏差,只要堵住了漏洞,修补了细枝末节,当前资本主义金融理论制度仍然会运行良好。而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上是上文所述的美国近3 0 年来加速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造成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以及那些贪婪无度、钻制度的空子华尔街肥猫们(f a t c a t)也只有在一定的制度土壤上才能够生存。
自由放任的经济金融理论是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混乱之源。其要点是盲目鼓励金融创新和经济过度虚拟化,倡导利率汇率自由化,减少或者放弃金融规管,实行向大资本所有者倾斜的经济政策,等等。华尔街模式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运行制度,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贫富分化、消费不足、生产停滞,而且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动荡不安。可以说,金融危机已经宣告了上世纪8 0 年代末由“华盛顿共识”所确立的经济金融理论的破产。
:本特约撰稿人严海波副研究员
都是新自由主义惹的祸
2008年11月05日 人民网
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经济金融理论是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制度基础和混乱之源,新自由主义既是危机发生核扩散的原因,又是阻挡危机救助的障碍
严海波 《 人民论坛 》
到底如何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呢?认识问题有现象和本质之分。目前,对金融危机爆发原因的认识也有现象和本质之分。比如利率政策变化说、金融市场资金充裕说、金融机构贪婪和违规操作说、金融监管不力说都属于从现象层次认识的。而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本质上是美国近30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金融理论和政策造成的。金融监管制度的缺失,以及那些贪婪无度、钻制度空子的华尔街肥猫们也只有在一定的土壤上才能够生存,这种土壤就是新自由主义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现行经济运行制度。本质上说,资本主义及其新自由主义经济金融理论是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制度基础和混乱之源。
新自由主义曾允诺给人民带来稳定与幸福,给经济带来效率和繁荣,给世界带来和平与发展。但是,事实是什么呢?新自由主义经济金融理论,不仅给实体经济带来了贫富分化、消费不足、生产停滞,而且在虚拟经济上积聚了巨大的金融风险,给全球经济金融带来动荡不安。
从经济实践来看,新自由主义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危机发生的频率,并且一次比一次有更大的杀伤力。以“短期主义”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推行极端私有化,鼓励所谓的金融创新和经济过度虚拟化,倡导利率汇率自由化,放松金融规管,实施向大资本所有者倾斜的经济金融政策,以反劳工的理念创造出一个剥削严重、收入不足、需求不振、收支失衡的实体经济,以非理性的方式发展出一个庞大的、病态的、脆弱的、充满“欺诈式创新”的金融投机市场,不仅最大限度内攫取当前的收入,而且透支了未来的收入,并把这些收入集中于少数人的口袋,这必然导致多数人的可支配收入不足,社会只有依靠扩大债务推动消费,金融利益集团在债务泡沫中实现自己的高额金融收益,从而维持整个经济体的运转和增长。但是,这种自自由主义式的发展模式是一种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当外部条件发生改变,或者内部刺激性措施、周期性因素出现问题的时候,加上金融监管松弛,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发生就不可避免,其救助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昂。
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和传播之后,以美国为主的西方发达国家都用了大规模政府注资救助的手段,来缓解和稳定紧张的金融局势。必须指出的是,这些救助方案所需的资金大部分通过由政府发行国债筹集,购买这些国债的是各类投资者、本国央行和外国央行,货币发行扩大导致货币贬值必然发生,这就意味着美国纳税人和世界各国纳税人直接和间接地承担了救助的成本,为美国金融危机埋单。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就是新自由主义的病毒导致美国患病,世界受到传染,而医疗费却由无辜的人承担。
由救助的措施可以看出,金融股权的国有化,打破了新自由主义对政府干预经济的指责,在一定意义上颠覆了新自由主义的教条。当全球主要银行纷纷披上“国有化”铠甲的时候,被市场冷落了许久的政府再次走到了人们的身边,市场信心才稍稍安定下来,喧嚣一时的新自由主义陷入尴尬的沉默。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和救助的过程看,新自由主义既是危机发生核扩散的原因,又是阻挡危机救助的障碍。这次美国金融危机无异于从实践层面给新自由主义一记响亮的耳光,这也给部分热衷于此的国家一次深刻的教训。可以说,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破产。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发展中国家只有从基本制度层面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全面的反思,充分考虑自己的具体国情,才能够找到适合本国金融业的发展道路。中国更是应该从美国金融危机中吸取深刻的教训,警惕新自由主义的危害,在金融领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金融发展之路,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为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延伸阅读
新凯恩斯主义胜利了?
从美国政府史无前例的“救市”行为,到欧亚各国政府的重拳出击,许多人欢呼着宣称:新凯恩斯主义胜利了!究竟什么是凯恩斯主义和新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则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由此出发,他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凯恩斯经济理论的主要结论是经济中不存在生产和就业向完全就业方向发展的强大的自动机制。这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所谓的萨伊法则相对。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90年代。新凯恩斯主义并不仅仅是坚持传统凯恩斯主义短期需求管理的主张,他们还特别强调供给学派从供给方面调节经济的思路,主张从长期着手、从供给方面着手来考虑经济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者的基本主张,既吸收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一些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又在吸取80年代以来一些宏观经济实践中经验教训,使得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体系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名词解释
新自由主义的前世今生
新自由主义是在古典自由主义思想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思想流派,新自由主义产生于二战后的西欧和北美。当时,以哈耶克、弗里德曼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主张恢复古典的自由主义的传统,把自由市场、私有化、利润至上、减少经济规管、抑制劳工利益等理念和机制奉为其经济意识形态的“圣经”,对国家干预主义和福利国家展开了猛烈的抨击。此外,新自由主义还主张以全球化来运用全世界的廉价的劳工、原料、市场等资源,并且强制要求其他国家开放更多的市场给发达国家。
这一个学派一方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各项经济政策,一方面为创建一种自由的、不受规章约束的资本主义模式奠定理论基础。由于当时在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后所确立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指导下,资本主义世界正处于黄金时代,新自由主义的说教无法令人信服,只好在资本主义的“庙堂”之外无病呻吟。
20世纪70年代,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石油危机的爆发、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状态,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逐渐受到质疑。80年代,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政府开始全面采用新自由主义的政策,新自由主义开始登上“庙堂”,在美国一直被布什、克林顿、小布什政府采用。他们在外推行新自由主义为核心的“华盛顿共识”,实行有利于大资本、有利于华尔街利益集团的政策。
新自由主义金融政策的要点是推行金融私有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鼓励所谓的“金融创新”,减少或者放弃金融规管。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有反思的能力吗?
严海波
从2007年2月美国金融危机出现端倪,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时间了,其间金融危机不断深化,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但是,回顾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过程,发现各国政府和学界对金融危机的看法颇不相同。
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存在不同认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初期,美国政府对外发布信息,极力表明当时的次贷危机仅仅是美国经济的一次感冒发烧,并且很快就会不治自愈,进而采用各种公关和外交手段说服美国民众和世界各国要相信这一点。面对这样的状况,世界主要国家对外部的反应是基本上相信美国的说辞,与此同时,积极采取措施防范美国金融危机所造成的传染性危害。
但是,在2007年底,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面和危害程度越来越严重的时候,这种认识出现了分化,一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已经看了问题的严重性,政府急速参与对金融机构的救助,采用灵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进行应对;另外一部分发展中国家依然相信美国政府的说辞,认为美国制度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制度,美国经济体是最健康的经济体,美国的市场经济是最能够自动调整恢复的市场经济,美式资本主义是最具有值得学习的榜样资本主义,进而相信美国金融危机很快就会过去。
进入2008年下半年,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美林证券、国际集团等金融界巨头接连倒下,令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政府和学界都瞠目结舌、人人自危,一些发展中国家似乎改变了当初幼稚的想法,似大梦初醒。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有些国家对金融危机的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判断不清、判断滞后,是什么遮蔽了我们的双眼?这是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其实,危机爆发之初,有一部分人从技术数据上作出了相当准确的判断,甚至预测了美国金融危机发展的大致时间表,而一些国家的金融管理机构却视而不见、无所作为、依然故我,傲慢地拒绝了事后被证明是正确的判断和建议,甚至这种建议在多年之前就被大力提出过。
作为危机的爆发国,美国最核心的决策层可能一时不知道危机如何发展,但是,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当然清楚这次危机的关键环节在哪里,风险的进程大致将如何发展,到底如何作出有利于自己选择。
而受到美国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的一些国家,是不是需要抛弃一些“洋教条”的固定思维模式,反思一下资本主义新自由主义理论和实践的缺陷,认真思考一下经济金融利益的国界问题,而不是对美国的盲目地相信和听从。要知道,格林斯潘都开始在国会的紧紧追问下认错了,他也承认过度迷信自由市场经济了。
有一个对比很强烈。前几天,记得有人严肃地指出我国社会上有一种现象:“凡是美国东西都是样板,凡是美国的声音都言听计从”。最近,又看到道说德国财长开始研究《资本论》了,他说《资本论》能解释危机。还有道说,最近《资本论》在国外很畅销。国内一个出版界的朋友告诉我,他们正在谋划有关《资本论》的书了。
真是感慨良多。记得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早就把马克思丢到角落去了,谈经济学的时候恨不得马上与马克思划清界限,以表示自己的与美国接轨的先进性。不知道我的这些师长面对危机怎么想?他们还在听那些诸如“监管漏洞”、“忽视风险”的忽悠之辞吗?说句实在话,我这个学了一脑子西方经济理论的人,仍然认为美国金融危机没有逃出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的逻辑。
真是令人痛心的事情!一个以马克思为理论指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竟然忘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危机的深层次原因,实在是尴尬,尴尬!
西方一些国家尚能够进行自我反思,中国有拒绝反思的理由吗?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