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贫富分化:全球财富杠杆失衡

2025-02-27 学习 评论 阅读
  

  贫富分化:全球财富杠杆失衡

  

  全球中产阶级正不断减少,贫富两级分化在快速拉开。
  中国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社会矛盾空前突出,已越来越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但很少有人知道,收入差距不仅仅是中国社会独有的现象。当前,无论是富裕的西方,还是新兴经济体,概莫能外。全球中产阶级不断减少,贫富两级分化在快速拉开。

  

  尽管世界经济已经连续六年持续增长,但增长的“蛋糕”,大部分为富人所得。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日平均收入不到两美元的穷人占世界人口的47%,其中亚洲有19亿穷人,占亚洲人口的60%。

  

  而另一方面,全球富人的数量却以空前的速度增加。拥有100万美元(不计私宅在内)以上资产的富人,2006年上升9.5%,达到950万人。另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统计,2006年全球年收入10万美元的家庭占家庭总户数的17%,这些家庭占世界总资产的86%,资产总额年比2001年增加64%。

  

  美国是富国中经济最有活力的,但美国的富人致富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发达国家,美国标准普尔500家大企业CEO平均年薪为工人平均工资的411倍。

  

  日本当前申请救济的人数达到创纪录水平,但工商精英的年终奖却达到近几年新高。在发达国家中,日本贫困化水平仅次于美国,在最近日本举行的民意测验中,56%的答卷把收入不平等列为他们最关注的政治问题。

  

  2006年,印度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富人增加20.5%,超过10万人,但印度近80%的工人日工资不足0.5美元,而占人口大部分的农民,收入更加微薄。

  

  巴西经济增长强劲,但同时也是世界收入最不平等的社会之一。

  

  经济学家认为,收入差距拉大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令人厌恶的“副产品”。

  

  经济全球化和先进技术推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近10年来,单是中国和印度就有超过20亿廉价的劳动力大军直接加入国际劳工市场,从整体上降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与此同时,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取代了大量的体力劳动,也取代了相当一部分脑力劳动。资方降低成本的同时,员工却面临失业。

  

  政府推行向富人倾斜的政策是加大收入差距的决定性因素。以税制为例,美国布什政府大幅消减企业所得税,压低对资产收益、红利和房地产的征税,明显增加了富人的收入。

  

  印度政府对高收入人群收入征税30%,对中等收入征税10%。但是,印度富人真正按规定纳税的寥寥无几,官方对逃税者很少采取处罚措施。这与中国现状极为相似。尽管中国今年将个税征收点提高,部分减轻了低收入人群的纳税负担,但并没从解决分配不公的出发点出台政策。

  

  此外,近10年来,进行转型的经济体中,国家资产流失使少数人大发横财。例如俄罗斯,少数人通告钻政策的空子,官商勾结,鲸吞国家资产。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后,也出现了一夜暴富的现象。毋庸讳言,中国类似的事情也不时出现。

  

  美国等西方国家在20年前开始推行经济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随后,不断有经济体出现这样的变化。这也导致了两极分化的加剧。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较发达国家,当制造业发展时,都造就了一大批中产阶级,而服务业大发展时,中产阶级都缩小了。

  

  中国正处于制造业高度发展的过程中,但真正意义上的中产阶层并没有壮大起来。而中国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发展过度也将是未来的趋势,中国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的问题,很可能还难以解决。

  

  贫富差距也导致了教育的不平等,而教育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大了贫富差距。在韩国,大学本科有1/3是专业人员子弟,出身蓝领和农民的只占7%;“国立”台湾大学的学生60%来自10所最优秀的中学。

  

  在中国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问题的同时,亚洲其他一些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当类似北大毕业生卖肉的新闻不断出现在中国媒体被广泛关注的时候,2007年,韩国釜山一次招聘4名扫大街的清洁工,竟有107人竞聘,其中一多半有大专学历;在台湾也出现了一些名校毕业生去当售货员的现象。韩国的调查显示,68%的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有强烈的危机感”。台湾2007年6月毕业的25万大学生,其中10.5万人到9月工作没有着落。

  

  事实上,当前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实行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临时用工制度,曾以人性化终身制自豪的日本,现在已有1/3工人是临时工,大部分是青年。

  

  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始从改善经济环境、改进教育体制、加强救济与福利措施以及提高就业率等方面来缓解社会矛盾,收到一定成效。但收入差距拉大,仍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突出难题。

  

  :中国经济评论·产权市场

相关文章 “吊丝”一词爆红网络彰显社会分层后的集体焦虑是哪一家的“政府行为”?——武汉“黑监狱”控告团第8号公告汪洋“蛋糕论”被误解了吗?——一个青年学子对“蛋糕”的认识周新城:关于两极分化问题的几点思考是“穷怕了”还是资改的罪孽潘毅:改革的十字路口:转向社会经济“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续6)普华永道美女硕士猝死,暴露私营经济严重的剥削性批判摒弃私有化才是真正的反腐败、争民主、求自由委员长的“五个不搞”,关键是“不搞私有化”忠言:企图将弱势的农民矮化固化才是真正悲剧!
标签:中国   收入   差距   贫富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