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资金为什么流向美国

2025-02-26 学习 评论 阅读
  

  资金为什么流向美国

  

  
2009年01月07日 《IT经理世界》

  

  :翟东升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人民币要不要和如何国际化”,而我觉得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美国主导的全球商品-资本大循环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全世界的资金为什么都要流向美国/美元资产。

  

  思考良久,也请教了国内外的几位同行先进,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不同角度的回答。

  

  第一种答案是金融学视角的,即体系外围富余资金的投资需求特征同美国金融市场所能供给的相契合。流向美国的资金主要有两类,工业制成品和原材料出口国的贸易盈余带来的官方外汇储备以及世界各地私人部门的财富储存。前者在资金的“三性”中最看重流动性和低风险性,而宁愿在收益率方面吃点亏,会选择美国的国债市场或者具有政府担保的债券市场。只有美国政府发行了那么大量的国债和准国债,欧洲市场很少能提供如此理想的流动性,更不用说其他国家了。而后者追求流动性和收益率,相对而言能够承担较多风险。如果看一下道琼斯指数百年的曲线,可以发现美国的资本市场长期收益率还是相当可以的,击败了债券、古董和房地产等替代性投资品。美国在资本市场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将风险、收益和流动性做各种奇妙的组合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收益-周期偏好。总结起来就是吴晓玲女士所说的那句话,作为国际资产的储值地,“美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是最好的。”

  

  第二种答案带有历史主义色彩,其核心是路径依赖。战后20多年里美元同黄金挂钩,上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又潜在地同石油挂钩,所以大家都习惯于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使用美元计价、结算。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和惯例,要改变它将导致巨大的不便和额外的成本。

  

  第三种答案跟全球市场体系构造及美国在其中的地位有关,即人们信任美国和美元,不仅因为它富有而且强大,还因为身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中央,美国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拥有他人无法攀比的自主性,所以,其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比起外围经济体更有保障。每逢全球经济和金融出问题,其他国家不得不采取放大周期波动的政策组合,而唯独美国可以采取反周期的经济政策以熨平波动。所以,这回即便是问题从美国向外扩散,后果仍然是资本从外围向中央逃。索罗斯在他的书里反复唠叨说,中央国家比起外围不但远为富有,而且远为稳定,实在是深刻,值得深思。

  

  第四种答案强调美国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比较优势。资金本身并不能单独构成资本,它必须与技术、管理、营销等方面的生产经营要素相结合,才能产生利润,从而成为资本。在美国集中了全世界最好最多的人才,积累并不断创新出各种技术与运营模式,拥有通往世界各个市场的渠道。这些要素在美国的富集程度远远高于世界任何地区,所以,资金必然被吸往这个市场。

  

  第五种解释带有政治阴谋论色彩。有人认为美国政府持久而坚定地执行一种以战略手段维护美元地位的对外政策。较早的例子是将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理解为美国打压欧元的战略措施;小布什之所以决心剿灭萨达姆也是因为后者高调宣布不再将美元作为其石油出口的结算和储值货币;今年中国同俄罗斯签订协议在双边结算中不再使用美元,数天后美国宣布向中国台湾出售60亿美元的武器;伊朗早就宣布要成立一个不用美元结算的石油交易所,但一直引而不发,仅留作谈判筹码。抛开对上述具体案例的揣测,我们也的确可以将美国的军事和政治权势同其货币的吸引力联系起来。储备大宗美元的经济体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中东,在这两个地区美国都坚持战略上的深度介入,并且成功塑造和维持了其中微妙的权势平衡与脆弱的和平,这两个地区离开了美国的军事存在或者战略压制,目前的局面都不可持续。对美国债权与美国力量配置重心在地域上的重合,不能说是巧合。

  

  如果上述解释从其各自的角度都是有一定道理的,那么未来人民币国际化操作就应当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中国需要在经济层面上准备好,包括积累足够强的产业竞争力,发展出多层次的、具有足够吸纳能力的资本市场。二是需要采取“先挂钩、后脱钩”的路径,我目前的观点是先同一揽子基础原材料挂钩,以此来争夺和扩大全球货币市场份额,待到建立起相应的制度惯性和“客户忠诚”之后,再与之逐步脱钩。三是需要准备好向全球进行巨额资本输出所需要的渠道和能力,包括遍及全球各个角落的市场开发能力以及在关键地区维护自身产权和相关权益的软硬实力。四是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耐心等待美国在对华关系中出现相对弱势的战略时机,并尽可能确保在国家和地区安全问题上有充分的准备。历史反复说明,谁要想动这块蛋糕,就得准备面对冲突。最后且最重要的是,我们还得准备好全球市场体系中地位变化带来的对各个实体经济部门的挤压。限于篇幅,这最后一点留待后论。

相关文章 社科:金融危机下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思考——金融危机预警机制初探清湖渔夫:全球性货币战争的时代特征从CDS的角度看08危机真相不是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系统性危机美国次贷重创重临或达730亿美元窟窿金融危机远未成为历史经济危机的逻辑(下篇)——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的逻辑——从生产过剩到金融过剩的危机吕永岩:“富外穷内”国际板未面世便现魔影张庭宾:美国最危险之地——利率衍生品巨额美债何去何从
标签:美国   美元   全球   资金   市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