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欣赏--评《南方周末》《天安门城楼标语可否改一改》一文之谬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评《天安门城楼标语可否改一改》一文之谬
马门村夫
2010年9月13日 《山东法制》在头版显著位置转载了《南方周末》上的一篇奇文——《天安门城楼标语可否改一改》(下称“《改》文”)。文末注明是一位法律工,名曰“黄水林”。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我建议:将首都北京天安门城楼标语‘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更换为‘全世界人民和平万岁’。”接着,说了他的理由:“……建国六十一年来,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口号已很不妥当,更换为‘全世界人民和平万岁’可以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体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口号怎么个“不妥当”呢?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选择了向苏联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世界人民大团结’隐藏的含义,即要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到各国‘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及其走狗’,打到资产阶级。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再沿用‘世界人民大团结’这条口号,容易引起别国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误解、偏见和敌对。”好,我们就先来“相与析”这段奇谈怪论吧。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是选择了“一边倒”的外交路线,但不是向“苏联阵营”“一边倒”,而是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毛主席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得非常清楚:“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导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明明是向社会主义一边倒,《改》文的偏偏要说成是向“苏联阵营”一边倒。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妄自揣摩,第一,可能不知道这段历史;第二,假如知道,那他的意思无非是说,现在苏联早已解体,“苏联阵营”也不复存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你还倒向哪里呢?就不要“一边倒”了。苏联是解体了,“苏联阵营”也确实不存在了,但是,苏联解体绝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覆亡,现在世界上还有几个社会主义国家屹立着,这其中就包括我们中国,中国也并没有宣布放下社会主义的旗帜。
“‘世界人民大团结’隐藏的含义,即要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各国‘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及其走狗’,打倒资产阶级。”如果天安门城楼上的“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的含义就如所说的话,这有什么不对吗?新中国成立了,要建设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来还要过过渡到共产主义,难道在实现共产主义的斗争中,不要“打倒各国‘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及其走狗’”?不要“打倒资产阶级”?完成这样一个艰苦卓绝的伟大任务,不需要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60多年来,国际形势是发展了,我们当然要努力促成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建立,但是,“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在相当程度上还仅仅是我们的一种设想、主张和良好愿望。试问,在今天的世界上横行霸道的美国,是在“用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吗?远的不说,只要看看近十几年来这个国家的作为就行了。海湾战争、南斯拉夫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哪次战争不是这个国家挑起?哪次国际争端这个国家采取了“和平解决”的态度?
“再沿用‘世界人民大团结’这条口号,容易引起别国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误解、偏见和敌对。”“为了避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大团结’来做‘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悬挂在天安门城楼上60年了,究竟有哪个国家因为这条标语对我国外交政策发生“误解、偏见和敌对”了? 1950年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如此“敌对”,不是因为这句口号,而是因为新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伊拉克、阿富汗的国家标志建筑上未必有与“全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类似意义的标语,美国还不是照样打上门去?这可都是在“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之后发生的。
其实,60多年来,“别国”对我们的外交政策的“误解、偏见和敌对”还少吗?十几年前,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的时候,“别国”还解释为“误炸”呢,岂止是“误解”?再者,我们又怎么能够要求世界上那么多的“别国”对我们的外交政策不“误解、偏见和敌对”呢?我们这样说,人家却偏要“误解、偏见和敌对”,那是人家本性使然,我们又有什么办法?
说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大团结’来做‘中国威胁论’的文章”,就更加可笑了。狼只要想吃羊,就总有“文章”可做。你要“大团结”,它说你“威胁”;你要是来个“大分裂”,它说不定要找个什么漂亮的借口充当世界警察,来维持“和平秩序”和“保护人权”呢。我们在强调“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同时还强调“国内各族人民大团结”,50元、100元大钞出现前的10元人民币上绘制的就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画面,这是不是也要成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做“中国威胁论”文章的由头啊?“大团结”10元人民币用了那么多年,西方国家怎么就没有做出“中国威胁论”的文章来呢?
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大团结’来做‘中国威胁论’的文章”,无非是害怕“刺激”了西方国家。所谓“刺激”论者,也是一个老掉牙的话题。“在武松看来,景阳冈上的老胡,刺激它也是那样,不刺激它也是那样,总之是要吃人的。”
《改》文又出高论——“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各国政策的基础和归宿,各国都在寻求国家利益的目标,而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这简直是梦中呓语。国家是什么?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没有阶级就没有国家。什么是“国家利益”?说到底,国家利益就是阶级利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不是“以意识形态来决定”的吗?如果不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胜利之后,美帝国主义为什么给国民党反动派出钱出枪,让蒋介石打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如果不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北大西洋公约和华沙条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如果不是,美帝国主义为什么要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如果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什么要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
“‘和谐世界’是我国的外交新理念。在国际关系中,冷战时期的‘世界人民大团结’已没有实际意义。国家的政治标语也要与时俱进地更换。更换天安门城楼的标语为‘全世界人民和平万岁’,将向世界表明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是啊,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很该“与时俱进”改旗易帜了,否则,不是僵化、封闭吗?换了这块标语才是表明“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换就是表明我们好战,要“打倒各国‘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及其走狗’”,要“打倒资产阶级”,就会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大团结’来做‘中国威胁论’的文章”——这,就是的逻辑。
“和平是人类社会实现发展目标的前提,是人类的共同愿望。”看,这位又在胡诌了。人类社会要发展、要进步,当然需要和平,但和平决不是什么“人类的共同愿望”,只能是那些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愿望。如果“和平是人类的共同愿望”,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怎么发生了那么多的战争?难道这些战争都是外星人强加在地球人头上的?那些战争贩子们在挑动战争的时候,也都是抱着和平的“共同愿望”吗?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瞩目的政治中心,如果更换沿用了60年的标语,天安门城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全世界人民和平万岁’的标语,会引起各国关注。这对各国人民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很有意义。”《改》文的最后,煞有介事地如是说。我们改换了这样一条重要的标语,当然引人注目,有的人还会兴高采烈,这些人会高兴地看到他们的和平演变策略又取得了新的成果,下一步这个国家可能就要改变国号,领导着这个13亿人口大国的共产党也要改变名称了吧?
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的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到现在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别是近三十多年来更是“韬光养晦”、忍辱负重,“仗义疏财”,用中国工农群众的血汗养肥了国际资产阶级。看来我们的这些所作所为,都不足以让“各国人民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只有更换这块沿用了60年的标语,才“很有意义”。
《山东法制》是中共山东省委机关《大众日》旗下的一家子纸,在省内也算是比较有影响的大。初读《改》文,我不理解纸的编辑人员怎么会选载这样一篇文章。既然提倡“百花齐放”,那就要“香花”和“毒草”都要放,放出来让人民群众加以辨别,让人民群众从中受到锻炼,增强免疫力。毛主席不就是这样说的吗?——这或许是社编辑部的本意?
(:马门村夫,律师,也是一个法律工)
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