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投机商的黑手伸向主粮—小麦
警惕投机商的黑手伸向主粮—小麦
岳喜源
自去年冬季到今年5月,蔬菜、农副产品、中药材、生活用品、化工产品等物品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在这些物价的上涨过程中,国家并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或者说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但并不以为然,原因是这些物品并不是老百姓的命根。价格高了,百姓可以减少用量,或者根本就不用或不吃,比如说绿豆吧,吃也行,不吃也行,不吃了,不过是抗暑能力差点罢了,再比如大蒜,你价格高了,我就不买不吃了,大不了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所下降罢了,所以,政府的一些官员还公然出来为那些投机商辩护,极力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垄断物价的投机倒把行为开脱,致使蔬菜、农副产品等物品连续上涨了好长时间。不过自今年四月以后,玉米的价格出现了连续的上涨。玉米是粗粮,不但人要食用,还是家禽等动物的饲料,也是工业用的原料。如果玉米价格的上涨得不到遏制,则必将造成经济的混乱和社会的不稳定,于是国家发改委的官员才出来说要严厉打击投机炒作蔬菜、农副产品等物价的行为。在发改委发出严厉的警告之后,投机商看来还是挺配合的,即刻停止了对玉米的物价拉抬。他们也明白要听党的话,如果不听警告,继续对玉米进行操作,那官商联盟就会破裂,官僚集团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长久统治,必要的时候,也会拿投机商人开刀来收买人心的。自5月末以来,物价基本稳定,投机炒作稍事休息。
投机炒作暂时休息,并不是不再炒作,而是在积蓄力量,养精蓄锐,为今后的操作奠定基础。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里指出,现阶段是富人放松了对广大人民的剥削,是在做养鸡下蛋的工作,其新一轮的投机炒作会很快来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据中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6时45分道,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良伟说,目前安徽部分地区出现的新粮“抢购风”和非粮资金的进入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亟待有关方面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老百姓不吃菜不吃农副产品和粗粮还能生活下去。只要有主粮,做个面条撒把盐,还能维持生命生活下去,可这主粮小麦要是被投机商当做炒作的对象,小麦价格高得离谱,老百姓吃不上饭,喝水也就能存活一星期,喝西北风片刻也活不了,那留给老百姓的道路只有两条:一是饿死。二是起来造反。除此二路,别无它途。所以,我希望政府能及早下手,做好控制投机商炒作小麦的准备和防范工作。
现在中原地区的小麦都基本上收割完毕,接下来就是小麦的收购时间了。我昨日向老家打了电话进行了询问,粮商已经开始收购小麦了,现在才刚刚开始,我们还不能妄下结论,不过,我想请政府的相关官员密切关注此事,是不是在关键的时候,加大粮食储备库的收购工作。
说完了粮食,我们再来谈谈药价。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只要能吃上饭,没有人害病,就算是比较幸福的生活了。可如果你能吃上饭,却得了重病,药品价格高昂,你没有钱看病,那只有吃着饭慢慢地死了,可如果你既吃不上饭,又看不起病,那你只有痛苦地在绝望中死了。
据新京2010年06月18日02:14 讯 ,(记者吴鹏)有媒体昨日道,部分药品在新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大幅涨价,昨日,发改委紧急回应称,目前,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
企业私有化了,政府的说话就不管用了,你不让涨,他偏要涨,你去查它,它说成本高,反正老是这条理由。资本家贪婪的本性决定了它既是有一万倍的利润,他也会撒谎的。所以,对这些资本家绝不能心慈手软,如果让其贪婪的本性任意泛滥,则老百姓就会大大地遭殃。
对于恶意哄抬医药价格,发改委的官员说正在研究解决药价上涨的办法,但愿不要永远没有办法,并且还说了很严厉的话,“将依此打击恶意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但愿不要光打雷不下雨。
老百姓能吃上饭和看起病就很好了,只是恐怕在当今这个私有制横行而又物价不断被投机商炒作的时代,恐怕也不一定能保障下来。
太行爱国力量 2010.6.24.零点
官员称安徽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新粮现象
年06月18日17:14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16时45分道,农发行安徽省分行行长周良伟说,目前安徽部分地区出现的新粮“抢购风”和非粮资金的进入是值得警惕的信号,亟待有关方面联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目前正值小麦收获时节,在安徽全椒、来安、天长等多地已出现新麦“抢购风”,受今年以来多种农产品价格上涨和部分地区灾情影响,今年夏粮收购面临多重复杂局面,小麦市场价明显高于托市收购价。目前,新麦市场收购价超过托市收购最低价约四五分钱,达到0.92元,创安徽新麦收购价历史同期之最。
尽管市场收购价已经达到每斤0.92元的历史新高,但在实际收购中,粮食贩子到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实际收的价格只有每斤0.84元,这一价格还达不到最低收购价的水平。
由于粮食涨价预期强烈,受天气影响新麦上市推迟等原因,导致市场“抢粮”农民并未真正获益。如果引发市场非理性收购,将会出现非常大的隐患。一是打乱市场正常收购秩序。二是推高粮价和通胀预期。三是引发粮食的跟风炒作,造成市场损失。
针对媒体反映的部分药品在新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大幅涨价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说,目前已经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对于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企业突击涨价的,将严格成本核查,属于不合理涨价的,定价时一律不予认可。
发改委调查新进入医保目录药品突击涨价
年06月18日02:14新京
本讯 (记者吴鹏)有媒体昨日道,部分药品在新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大幅涨价,昨日,发改委紧急回应称,目前,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
视频:多种药品在新医保目录公布前后大幅涨价 :辽宁电视台《第一时间》 var sinaBokePlayerConfig_o = { container: "p_player", //Div容器的id playerWidth:298, //宽 playerHeight:250, //高 autoLoad: 0, //自动加载 autoPlay: 0, //自动播放 as: 0, //广告 tj:0 //推荐 };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Load = 0; sinaBokePlayerConfig_o.autoPlay =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id", ); SinaBokePlayer_o.addVars("as",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logo",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pid", 1); SinaBokePlayer_o.addVars("he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AD",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j", 0); SinaBokePlayer_o.addVars("thumbUrl",""); SinaBokePlayer_o.addVars("vblog", 2); SinaBokePlayer_o.addVars("singleRss", ""); SinaBokePlayer_o.showFlashPlayer();
多种新进医保目录药品涨价
中国青年昨日道,2009年11月的最后一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新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与2004年版的目录相比,新版目录增加了260个药品。
但道显示,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已有30多个品种的药,价格出现了幅度不一的上涨。而从这些药品的涨价时机来看,大多数集中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公布前后。
按照我国目前的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其余的药品,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
发改委价格司负责人解释说,按现行法律法规,药品进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目录后,将从企业自主定价转为由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按规定程序核定最高零售限价。
政府定价前涨价将责令恢复原价
但这名负责人坦言,由于需要开展成本价格调查等工作,药品从进入医保目录到政府核定限价标准,需要一定时间。“为不影响市场供应,按政策规定,在政府未定价前,经营者可以暂按市场实际价格执行,”这位负责人同时强调:“(此期间)不得随意涨价。”
目前,国家发改委已启动对新进入2009版国家医保目录药品的价格核定工作,正在进行成本和价格调查。
核查的内容包括,对于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前,企业突击涨价的,将严格成本核查,属于不合理涨价的,定价时一律不予认可;对于进入目录后、政府定价前涨价的,将责令相关企业恢复原价,各地价格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
不过,昨日的道中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物价部门如何能够真正了解企业的真实成本,真正核实众多药品的价格信息,将会是不小的难题。
机制
按照目前药价形成机制,药品价格基本上分三种: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药品由国家发改委制定价格;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但进入各省医保补充目录的药品,则由所在省制定指导价格;其余的药品,按照市场状况自主定价。
漏洞
目前药价形成机制存在漏洞,国家医保目录的制定,在人社部,但价格制定,在国家发改委。在国家医保目录公布新品种时,发改委并不能立刻制定出相应的价格,而是要在各省进行价格调研后,才能拿出政府定价。
■ 举措
发改委:正研究办法防药品涨价
药品进入医保目录,企业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价格便有了下降的空间。但为何还会有企业涨价?是否意味着目前的定价机制存在漏洞?
昨天,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并未正面解答这一问题。但他称,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是药品最高零售限价,主要是“防涨价”。目前,正在研究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在控制涨价的同时,将配合招标采购,促进企业通过竞争合理降低价格。
对于企业自主定价,也正在研究“反暴利”的具体认定标准和程序,将依此打击恶意抬高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本记者吴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