炁之罡-《裂变》系列之农业——中国粮食完全可自给自足
中国农业当务之急是提升地力改变耕地质量
哪种肥料综合效果最好花农会告诉你:蚯蚓粪
中国坐拥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约7亿计农业人口却产生了粮食进口逐年增加的严峻问题,粮食安全即国家安全,要想中国人饭碗里盛的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就需要增加粮食产量。培育高产种子、增加化肥农药这些西式方式现在已经跟不上中国及世界日益庞大的粮食需求的大环境下,固本培元、提升地力的方式将大方异彩,是几乎目前能立即、迅速、有效、全面大幅提高粮食单产及总产唯一方式。
以小麦亩产量为例,同一批种子在同等天气,同等耕作方式,同等水利、化肥、农药投入的前提下,好耕地高产田最高亩产可获1300-1400斤,而一般耕地亩产900-1000斤都很吃力,最低亩产也有500-600斤的。在中国耕地高产田只占30%左右的情况下,将剩下的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地力,使其亩产达到或接近高产田,总的粮食增产量具有非常巨大的想象空间,也具有绝同非常的现实意义。这与那个有趣的田忌赛马比赛有相通之处。
改造地力最快、最省、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耕地里养殖高繁殖率的蚯蚓。
导读:重新认识蚯蚓建国以来我国以高投入、高产出的方式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20%的人口,取得了举世瞩目可歌可泣的不菲成就,同时农业掠夺性的开发方式面临着巨大的隐患和挑战。这些年来我们提高粮食产量的落脚点无外乎培育高产种子、无限度增加农药化肥等,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已接近极限。而粮食增产最具潜力的地力培养和改造却被无情的漠视,培养和改造地力以增产具有巨大超乎寻常的潜力,成为提高单产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提高地力将直接打开粮食增产的宝库,粮食产量将上一个新的台阶,可以迅速使中国重新回到以前100%粮食自给自足状态,这足以增加国家粮食安全。
本文将着重探讨以体制优势将养殖蚯蚓作为我国第二农业,全面解决中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几乎所有问题,具体做法是地上长农作物,地下养殖蚯蚓,一份耕地取得两份收入的模式,同时也改造了地力、改善环境、提高了粮食产量。此模式非常适合中国人多地少农民穷的国情,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农业生产加入蚯蚓元素能起到一点破一面纵而破一局的神奇功效。小小蚯蚓将肩负起神圣使命,为我国粮食安全、农民增收、环境改善贡献强大支撑动力!另外碍于篇幅笔者将尽量将文章写的简练一点,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教。
1837年蚯蚓被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之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那它的价值有哪些呢
1,蚯蚓经常在地下钻洞,把土壤翻得疏松,使水分和肥料易于进入而提高土壤的肥力,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增加粮食产量,并且病虫害减少。
2,蚯蚓粪是极好的肥料,对植物有难以置信的神奇肥效,富含氮磷钾和其他营养元素,肥力全面且比一般化肥高出一大截,有些方面高出数倍,且能持续数年!能使粮食增产、菜香、瓜甜,它甚至可以直接喂鱼,老鼠都偷吃。
3蚯蚓可以作为喂食家禽家畜的饲料,是养殖经济动物如鸡、鸭、猪、奶牛、鱼类等喜好的“肉类”食物,喂家禽,禽体生长快,禽蛋体重增大,省饲料;喂家畜,家畜生长加快,产奶提高,产毛增多;喂鱼,鱼类生长快,个体大,。。。。。。(一组数据:据江苏海安县饲料公司试验,用添加蚯蚓的饲料喂禽畜,其生长速度可加快30~100%,并且禽类下蛋也多。一只鸭子原来每天喂3两粮,三天才下一个蛋,改用添加蚯蚓饲料喂养后,每天下一个蛋,还比原来的蛋重。海安县海南公社作了用蚯蚓喂猪的试验,每天每头猪平均加喂3.2两蚯蚓,结果是加喂蚯蚓比不加喂的增重74.2%,品尝猪肉时,加喂蚯蚓的不仅肉味鲜美,而且肉质也较细嫩。并且,添喂蚯蚓的禽畜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基本没有发病”。)
4,吃蚯蚓的养殖动物,生病少,个体壮实,各种抗生素及药品服用量小,间接有益人类健康。蚯蚓饲料可以与激素效果一争高下,且绿色无毒副作用。
5,蚯蚓是大胃王(每天食量相当于自身体重),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几乎能吃所有的有机物,处理有机垃圾它是能手,收效显著。
6,蚯蚓富含功能因子、微量元素、特殊活性物质等是有名的中药材及保健材料。
7,蚯蚓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其综合营养比人类常食用的禽畜肉、蛋、奶都要高出许多,其综合营养可以与冬虫夏草相媲美甚至有过之而不不及,而蚯蚓是廉价的,是人类理想的未来食品,发达国家已经开发出蚯蚓饼干、罐头、饮料、保健品等等。
8,养殖蚯蚓成本低见效快门槛低,以及大量需要初级劳动力,非常适合解决目前中国农业人口多、土地流转集中农民失业、农民大龄化并增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动物一般是吃植物或者其他动物才能长肉,植物一般是吸收土地里面的环境养分才能生长。而蚯蚓吃的是土地里面的环境养分,长出的却是动物肉,而且绝不吃植物的根系。蚯蚓排出的粪的肥力又是比一般化肥高出数倍之多且全面,能反哺植物,如此神奇的动物地球罕见。
蚯蚓对环境如此友好,对人类如此友好,就如同从地底下钻出的天使,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如加以利用,人类必定获益良多!
中国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化肥农药滥用导致耕地质量严重下降、土壤板结,水土及养分、矿物质流失非常严重,土地荒漠化逐年加重,中国粮食开始大量进口。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1998至2012 年中国的 化肥用量增长了1.6 倍,农药用量增长了5 倍,而粮食产量只增加了15%。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且种出的粮食没味,菜不香,瓜不甜。大量使用化肥而丢弃能提高地力的农家肥的直接后果就是土壤板结,水土及养分、矿物质严重流失,土层变薄、地力衰退、粮食产量下降,其数据更是触目惊心。与此同时粮食进口数量每年都有增加,2012进口量接近1400万吨,作为油脂的大豆进口是5838万吨,这两个加起来是7100万吨。中国进口的农作物产品总量已经相当于近7亿亩耕地的产量!
2.农业资源利用率低,粮食浪费严重,能成为肥料的人畜禽粪便丢弃污染严重。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玉米芯,2000万吨的稻壳,这些农业副产品被视作农业废弃物,堆积在田头、路边或者进行焚烧,这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妨碍交通、污染环境;餐桌上损失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每年浪费达到12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亩耕地产量,浪费的粮食足可以养活两亿人口,而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吃不饱,或者吃的营养不良。而且大量厨余垃圾练成的地沟油被端上了餐桌,危害我们的健康。与大量使用化肥矛盾的是农家肥大量丢弃。近年来,农业机械和化肥的大量使用,畜禽粪便用作农田肥料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导致养殖业与种植业严重分离,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在许多地区,粪便约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4~5倍,成为城市郊区和乡村主要污染源之一,并且占用了大量耕地。许多地方开始排斥养殖业。
3.农业人口比重大,老龄化严重,增收困难。发达国家农业人口基本上是2%到8%之间,而我国的农业人口却达到50%以上,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1.4亩,耕地少、耕地分散很难大规模机械化耕种,直接务农的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平均年龄已达到50岁以上,约9亿农业户口3亿青壮进城市打工,中国务农人口有崩塌的趋势,因此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但中国6亿多农业人口只需最多1亿人种地就能解决问题,剩下的人口中大多已是没有技术的大龄老龄初级劳动力,工厂不要,创业无门,因此一大部分农民还是不愿流转土地,宁肯死守土地以求温饱(这也有中国人特有的土地情结)。在乡青壮基本上也是进乡镇企业上班打工,业余时间种地。异常庞大的数亿大龄老龄农村劳动力如何致富以安享晚年成为头疼问题,也是未来政府沉重包袱。种地赚钱少、种地不如打工的现象间接导致良田上种树及抛荒的新问题,浪费的良田具体数据无法统计,目前已经相当严重,可这个问题若不能得到妥善解决,不但会影响到我国的粮食生产,还会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粮食问题不解决,决不能退良田还林。
如何用蚯蚓解决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用获得收益的方式以蚯蚓元素改造地力解决耕地质量问题。
改造地力,这是目前短期内提高单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然而目前改造方法是纯粹的投入,单个农民短期收益不大,没有积极性。政府最近几年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但要全部改造则负担不起。唯有用获得收益的方式改造地力解决耕地质量问题才是上上之道。
先看一则实例:
在上海崇明三星镇,上海市农科院的专家目前正做着玉米地里“种”蚯蚓这样的尝试。在崇明岛三星镇一片20亩大的试验田里,上海市农科院的专家将玉米、蚯蚓还有黄鳝聚到了一起。 每公斤蚯蚓干货至少可卖150元,光蚯蚓一亩地产值超过2.2万元。蚯蚓以有机质为生,畜禽粪便、秸秆败叶都是它的最爱,这些废弃物在崇明岛上随处可见;蚯蚓钻劲十足,是出了名的松土能手,粪便则能改善农田板结,提高土壤肥力。在田里种玉米,获得了大丰收,亩产600多公斤,足足比普通玉米地增产30%。
这则实例证明,粮食种植加入蚯蚓元素,不抢耕地而有利于耕地,既增产又增收,耕地种粮又养蚯蚓效益显著,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2.耕地基本状况和改造前景。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国优质耕地只占21%,土壤有机质低于0.5%的耕地约占10%。现有的耕地中,缺磷地占59%,缺钾地占23%,缺磷钾地占10%。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的耕地,共计占53%。现有的耕地中,按质量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按产量分,一等地占41%,二等地占34%,三等地占20%。按产量分,高产田占29.7%,中产田占30.3%,低产田占 40%。《2013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方案》:确保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亿斤以上,取全国耕地高产田占29.7%,中产田占30.3%,低产田占 40%这个数据,每公顷耕地粮食产量(多年前)分别为:7680公斤、5445公斤和2085公斤。以低产田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为1,高中低产田的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为3.68∶2.61∶1。
全国高产田的面积是16.5*29.7%=4.9亿亩(约),中产田的面积是16.5*30.3%=5亿亩(约),低产田16.5-4.9-5=6.6亿亩(约)
如果将低产田改造地力达到高产田的产量,按照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产量提高到3.68倍,相当于低产田的6.6亿亩增加到了约24.3亿亩,净增加17.7亿亩低产田。
如果将中产田改造地力达到高产田的产量,按照单位面积粮食产量比,产量提高到2.61倍,相当于低产田的5亿亩增加到了约13.05亿亩,净增加8.05亿亩中产田。
中底产田相加相当于增加了22亿亩耕地!当然高产田也有提高的潜力!若按照现在小麦最低亩产量500斤计算,22亿亩耕地则增加1.1万亿斤小麦,若折算成产量相对较高的玉米或水稻,则更是一个更大的天文数字。相当于2013预计播种面积16.5亿亩、粮食产量亿斤的数字,这等于再造了一个中国农业。当然这些数据会根据实际情况所出入,即使达到其一半的一半效果,引发的变化足以是一场粮食革命。
3.殖蚯蚓改善环境。
我国每年有5亿吨左右的秸秆,1000万吨的米糠,1000万吨的玉米芯,2000万吨的稻壳丢弃焚烧,餐桌上粮食损失浪费令人触目惊心,每年浪费达到1200亿斤以上,相当于2亿亩耕地产量,畜禽粪便乱堆乱排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损失多少无法统计,对环境的污染逐年加重。中国一天内能有3.6亿吨垃圾产出,有机垃圾比例达到了60-70%以上,这些有机物经过发酵后都是蚯蚓的美食,如果将这些发酵后的有机物投入田里,再养上蚯蚓,蚯蚓的运动和排泄物对改善土壤的质量非常有益,可使土壤的透气性保持良好,使土壤保持健康状态,对农业有重要作用。一只健康的蚯蚓每年能翻转一英亩中的20-40吨泥土。蚯蚓能对土壤有机质并改善结构,还能促进酸性或碱性土壤变为中性土壤,增加磷等速效成分,使土壤适于农作物的生长。
4.殖蚯蚓提高低端人群收入
一则实例:养蚯蚓带来的经济效益是个不小的惊喜。现在蚯蚓亩产量能达到3.5吨至4吨(纯蚯蚓养殖)。由于蚯蚓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目前鲜蚯蚓的市场价大概在12元/公斤,冷冻蚯蚓大概在16元/公斤,而蚯蚓干则能达到60-80元/公斤。
另则:发展水蚯蚓养殖大有前途(适合水稻):有些地方,利用水田或旱改水田养殖水蚯蚓以取得成功,亩产达到2000千克/年以上,而且投资少,易上规模,养殖技术简单,周期短,收益高。
5.养殖蚯蚓可以分为提高地力型和获取收益型。
提高地力型(部分或全部取代化肥):耕地时将蚯蚓饲料(如牛粪)埋入地中,再将科学数量的蚯蚓种或茧子埋入就不用管理了,蚯蚓自然在土里生根繁衍,翻松土地、下蚓粪给农作物施肥是它们的天职。当然该收获的时候还是应该去收获一下(比如下雨或浇地或蚯蚓后代长大后)。这样做可以大量减少化肥的使用量,减少投资等于提高收入。这样的养殖可以导致许多蚯蚓外逃,在野外形成新的种群,比如繁殖率最高达到每年倍的蚯蚓品种大量在野外存活的话,势必会使中国的环境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它打洞能使雨水在土地里下渗更深,它施肥能使草木茂盛,这对于遏制水土流失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获取收益型:在种植间距比较大的农作物田地里,如玉米、各种果园和林地等,土中埋肥、地上堆肥养殖蚯蚓,精心饲养、定期采摘,定收入不菲。这势必会使农家肥回流田地,有益于环境改善。养殖蚯蚓是收益大的耗水项目,这势必会加强农民对农田水利投资,发展微灌喷灌进一步加强粮食产量。另外蚯蚓打洞翻转土地,使土质蓬松,降雨后雨水顺蚯蚓洞下渗更厉害,这对土地保水保肥起到很好的作用。对全国来讲,它能有效解决保持水土减少流失,洪涝灾害势必下降。以高产田和低产田浇地作为比较,高产田浇地时水高速往地下渗透,低产田仅仅湿湿地皮,产量相差也相当悬殊。
6.一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水源的平坦土地如水土流失地,盐渍化、沼泽化、沙化等等的耕地甚至沙漠用养殖蚯蚓的方式可以迅速改良,变成良田。
7.一些适合水产养殖的江、河、湖、泊、沟渠、池塘可以承包给农户养殖水蚯蚓,海滩面积大的未利用土地可以承包给农户养殖海蚯蚓,鉴于中国水质污染这些产品可以用来提炼生物柴油。当然品质好的还是可以正当利用。
8.唯一受损的行业是高污染的化肥产业,化肥产业可以整合自身优势进入蚯蚓产业。比如化肥厂产遇水膨胀的蚯蚓压缩饲料(可与庄稼共享),像撒化肥一样撒进地里,浇水、投种苗。
另外,中国农民人口结构和土地结构适合精耕细作,加入蚯蚓元素可以盘活整个三农!在城市里,收集有机垃圾(如厨余垃圾)做蚯蚓肥也成为赚钱门路,一部分城市低收入或无收入人群可以自食其力获得不菲的酬,这客观上有益城市环境和人民健康。
政府若将蚯蚓行业作为农业发展优先战略,中国农业十年内将有大成!
粮食安全关系国家稳定,各级政府更是面临粮食增产任务、耕地减少、耕地退化和农民增收难的强大压力。如果加入蚯蚓元素即可盘活全局,耕地蚯蚓养殖的好处毋庸置疑。政府若主导蚯蚓养殖将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首先可以利用政府的公共资源大规模加强宣传力度,将“势”造起来。一旦将“势”造起来企业就会跟进,比如养殖行业,饲料行业,食品行业,药品行业,保健品行业等都会跟进,在自己的产品里加入蚯蚓概念抢占市场先机。与蚯蚓有关的行业将在1-10年内是暴利行业,尤其是前几年的种苗培养阶段。前期可以盲目扩大产能,用生物科技改造地力以增产这是个全新行业。全国农业学术机构向蚯蚓养殖技术倾斜,研究如何在农田养殖蚯蚓与产粮并行不悖的具体实用技术,开发蚯蚓新品种,蚯蚓是低等生物,最近一二十年其通过人工改良繁殖率有了巨大的提高,并有再一步体高的潜力。 全国以各县级单位为中心设立类似粮食系统的蚯蚓种苗繁育基地,以乡级单位设立蚯蚓养殖推广、回收中心,以政府的强力措施将蚯蚓赶进种植庄稼的田地,而不是蚯蚓与粮争地。大力发展蚯蚓养殖合作社,可以使养殖蚯蚓集约化。良田种树的强制树下养殖蚯蚓,待到树木出售后坚决恢复种植庄稼。
最先进入的农民必然会获得大额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这势必提高全体农民的种养积极性。蚓种培育和推广普及阶段,1-10年内将有数千万农民因养殖蚯蚓每年年收入增加10-100万之间,企业主则收入更多,全国可以收取的个税和暴利税将以万亿元计,这将是巨大的收入,这也使政府有能力动力组织科研和培训农民养殖。
大规模的蚯蚓养殖首先要解决蚯蚓销路问题。
1.政府可以出台一些硬性政策保障销量:如饲料行业产品必须根据养殖科目饲料配方最大限度的在自己的配方里添加蚯蚓粉,政府科学论证设定下限额。
2.各种行业的产品原料能用蚯蚓产品取代的坚决用蚯蚓产品取代,政府颁布实施细则。
3.移风易俗将蚯蚓食品端上餐桌,并开发适合人们饮食的口味。蚯蚓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必须的多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的含量是大米的24倍,小麦的16倍,鸡蛋的8.5倍,牛肉的3.9倍,猪肉的4.6倍,蚯蚓躯体含粗蛋白质41.62%,粗脂肪23.0%,水分13.56%,碳水化合物4.70%,灰分7.2%。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甲和乙,解热碱、蚯蚓素、黄嘌呤、乌嘌呤、胆碱、胍等。其综合营养可以与冬虫夏草相媲美!根据食用蚯蚓的养殖经济动物都大幅程度的提高体质、加快生长、减少疾病这一状况,人类有选择的加工食用也能取得这一效果,很多发达国家先走一步开发出了很多蚯蚓食品,走在了我们前面。
想当年西方人只把西红柿当观赏植物,当开始吃西红柿后解决了他们的维生素C缺乏的问题,人们健康状况有了巨大改善。这说明只要克服心理因素稍稍改变一下饮食结构,蚯蚓也会对人类健康做出重大贡献。这尤其适合当下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营养结构不合理、体质严重下降的问题,当然加强体育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
4.可以给在校学生(幼儿园至大学)提供类似每天一包奶的免费蚯蚓元素食品(可根据需要添加其他有益成分),将优质产地优质质量的蚯蚓原材料优先供给在校学生。
5.在世界范围内加大蚯蚓宣传力度并培养市场,力促蚯蚓出口换取外汇。
6.当蚯蚓市场饱和价格趋于稳定合理时,大力发展蚯蚓的生物柴油提炼。蚯蚓繁殖率非常高(最高每年4万倍),这使产能扩展也非常迅速,全国大规模推广蚯蚓养殖,势必会使蚯蚓产量非常庞大,甚至超过粮食产量。这就使给蚯蚓找一个最终出路成为现实问题,用蚯蚓提炼生物柴油是个不错的选择,原材料供应充足的单一物种提炼生物柴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等蚯蚓提炼生物柴油体系完成后,中国能源对外依赖程度会大大减轻。蚯蚓能吃进土壤里的污染元素而聚集在自己体内,蚯蚓生物柴油提炼等于将土壤里的毒素“拔”出来,这非常有益环境健康,当然根治环境污染还在于源头。可以建立环境不友好、污染的地区的蚯蚓专供炼生物柴油的供应体系。
结束语,要实现中国人饭碗里盛的是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耕地里蚯蚓养殖以提高单产的方法最快速、最简单有效,也是势在必行。小小蚯蚓竟然能解决中国人粮食问题、改善环境、缓解能源紧张、增加低端劳动力收入,这简直是一根根金条啊。然而农业要想发展离不开水,蚯蚓也是喝水大户。如果“水”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就会面临无法突破的瓶颈。如何破解水资源瓶颈请看《裂变》系列之水资源。笔者写这些文章只是想提供一些思路,鉴于自己本身水平难免有不足之处,也欢迎批评斧正及交流:[email protected] 请尊重笔者劳动成果,转发保留出处,勿用于商业用途。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