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与三鹿事件:中国反省的转折点
美国金融危机与中国三鹿事件:反省的转折点
青争
华岳论坛-
美国的金融危机与中国的三鹿事件将成为对中国三十年重新反省的一个转折点。
过去三十年,以改革之名,中国走上了一条另类大跃进之路。不但将改革前的一些好的传统抛弃掉,还比较近视地在环保等方面埋下了潜在的危机(越来越多的水灾)。而美国的金融危机,不但让中国的一些投资机构与银行损失很重,更让我们意识到资本主义的制度并非理想的蓝图,中国有必要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而这次的三鹿事件,以及接着而来发现众多厂家的奶制品中均发现有三聚氰胺,说明什么问题呢?首先要反省的是中国经济过份采用盲目照搬所谓西方经济学的主流经济学家,按他们的处方,股份改制,产权分明,市场经济是济世的圣经,是改革发展的保证,结果呢?他们如何解释美国的金融危机?几个月前,在美国加州牛屠宰场发生的病牛,疯牛,死牛肉混进市场而导致的美国最大规模的牛肉招回事件,说明食品造假不只是中国才有的现象。它就像美国的金融危机与银行倒闭一起,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的一部分。这将促使中国反省过去三十年在改革开放方面的许多错误的思维。比如邓小平的发展就是硬道理,现在看来至少要加上几个字,可持续性发展才是硬道理。
我们要反省的是,我们倒底要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社会?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发展出什么样的文化?是个每家每户铁门铁窗,全民摸麻将泡酒吧,买淫卖淫、毒品泛滥的社会吗?
在此,我回顾一下我以前写的文章“读毛泽东重上井冈山谈话后的感想”中的一段文字:
主席在65年发表的这段谈话,其实可以看到主席发动文革的动机是什么?目标是什么?不妨由此分析一下。见识一下一个伟大的战略的思维之力量在哪里。
主席时刻在想的是:我们中国凭什么去取胜的问题。这是一个跟走什么道路非常相关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主席那时讲的,今天的我们才能理解到是相当精辟而富于远见的。
[王超然回忆说:记得主席一边抽烟一边说,事情不是那么简单,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比社会主义制度成熟得多,但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中国的人口多,民族多,封建社会历史长,地区发展不平衡,近代又被帝国主义弱肉强食,搞得民不聊生,实际上四分五裂。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共产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我觉得这段话特别的有远见,特别从近廿年,世界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历史看,文明冲突体现在以市场垄断,资源垄断,技术垄断为特征,大多数国家只能落得个劳力输出,资源输出,陷入长期债务偿还的下场,而只有西式民主,自由好像才是西方大国免费,甚至出钱大力资助的。人家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了几百年,制度要成熟的多。我们凭什么取胜啊?主席点明了走什么道路的利弊后,又回到了我们凭什么取胜的分析。
[主席说,我们要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要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的一些好制度,好作风。]
在这里表明了主席思考的重点。新中国成立16年,经历的风风雨雨,也遇到了不少困难。正有如当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几经挫折才坚定走井冈山革命的道路。所以才有主席重回记井冈山。提到了井冈山精神,可最重要的还是井冈山时期的一些好制度与好作风。这是我们凭什么取胜,凭什么摸索出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有必要回顾一下文章中的这一段:
[记者:到1965年5月,建国已经16年了,毛主席认为要怎样才能发扬井冈山精神?
王卓超:主席认为,要发扬井冈山精神,首先要分清路线问题。毛主席很强调路线,这点给我印象很深。主席结合当年井冈山的斗争,说了这样一些话。他说,路线对头,也会出现打败仗的时候,有时候是敌人太强大,有时候是我们的判断出现错误。不能简单地以一两次失败、挫折来判断路线问题。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我们就会变得比较聪明起来。当年在井冈山,开始不会打仗,后来是“十六字口诀”越用越活。]
也正是在历史的回顾与反省中,我们总结出好的制度,好的作风,摸索出新的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主席在这里提到了政治民主以及提领导与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从这里可以看到文革的动机(另一种制度建立,政治民主与权力监督)。
[记者:毛主席提到井冈山的好制度、好作风,具体是指什么?
王卓超:记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师考学生一样问我们井冈山精神是什么。我们回答说艰苦奋斗。他笑了,叫我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向,只是一点,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向想。汪东兴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主席将井冈山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说全国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在这里主席特别强调与重视士兵委员会,强调全国性的政治民主上升到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权力监督方式。这对理解文革后,中国工厂与企业出现革委会,出现老中青三结合的制度有所启示。看得出毛主度发动文革的动机之一,就是想如井冈山建立了那个时期的好作风好制度一样。通过文革,建立起和平时期,摸索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制度与新作见。在这里,毛主席指明了是摸索,会有一个摸索与提高的过程。正如主席所说“当年在井冈山,开始不会打仗,后来是“十六字口诀”越用越活。”一样。
[我记得,当时刘俊秀请教主席说:现在工厂都有工会,农村有贫下中农协会,这和士兵委员会是不是差不多的组织?主席说:两者不一样。士兵委员会可以监督连长、营长、团长,它有很大的权利。现在工厂的工会可以监督厂长书记吗?谁又来监督我们的市委书记、省委书记?谁来监督中央的领导?主席还说:我们这支军队为什么能成为新型的军队,就是在改造旧中国的同时,也改造了我们自己。]
从这段话,联系后面主席有关干部特权和干部子女教育问题,可以看到毛主席对权力与特权的担心。特别是毛主席对士兵委员会与工会与农协这些机构在民主政治与权力监督上的不同。由此看到,毛主度发动文革是想建立一种新的民主政治制度,绝非某些人造谣所说的是为了权力独裁,相反是为了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权力。文革后的革委会与老中青三结合的领导班子也说明了这一点。
美国最近的金融危机与中国三鹿事件正好应验了老毛在井岗山上讲话的两个重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不太可行的,会被西方利用与玩弄。另外就是谁来监督中国的权力与精英,如何实现中国由人民掌控的民主。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