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历博“流动博物馆”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连续开展活动13年,行程超过1万公里,开展活动260多期,受众超过10万人……13年来,陕西历史博物馆“流动博物馆”让文物走出馆舍天地,达到了让公众在“家门口”赏文物、学历史的目的,更是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我非常喜欢葡萄花鸟纹香囊,它不仅造型独特美观,而且还蕴含着高超的科学技术,这次活动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走出馆区,来到我们身边,拉近了博物馆和我们的距离。”近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以“博物馆印记——流动的文化盛宴”为主题,走进陕历博秦汉馆开展活动。志愿者通过对文物展板的讲述、复仿制文物的现场互动演示,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到文物背后的故事,现场观众兴趣高涨,纷纷参与互动问答。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早在2012年,陕西历史博物馆结合自身资源和优势,切实发挥博物馆社会大课堂服务学生素质教育的功能,不断创新,特别推出“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文化惠民、服务群众。陕历博“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突破固定的博物馆模式,走出馆舍天地,依托文物展板、文物复仿制品、多媒体设备、文化节目等丰富的亲民形式,将历史文化课程、互动体验项目送到社会公众的身边。志愿者通过现场演示、讲解,让受益群体在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的同时,对博物馆和中华历史文化产生兴趣,从而构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真正实现博物馆资源最大化。
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工作人员介绍,“流动博物馆”活动的开展,就是要主动走出博物馆,打破博物馆的边界,把优秀传统历史文化送到百姓身边,真诚回馈社区群众,让大家感受到博物馆文化。2012年至今,陕历博“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项目走进陕西省内省外多所高校、中小学校、山区学校、军营、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机构,行程超过1万公里,开展活动260多期,送展览百余场,受众超过10万人。
据了解,陕历博志愿者队伍始建于1999年,累计人数达1.55万人,服务时长总计超过86万小时,服务观众近800万人次。2024年,陕历博社会教育部获评“第九批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陕历博社会教育部主任呼啸表示,社会教育部将不断发展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创新志愿服务手段,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增强公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三秦都市记者 赵争耀)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