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钓鱼岛主权爆炒之后能卖多少人民币?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钓鱼岛主权爆炒之后能卖多少人民币?

  

  司马平邦

  钓鱼岛值多少钱?

  

  我不知道。

  

  不过据我从小受过的国家教育,属于社会主义祖国的每一寸领土都值得我们用生命来保卫,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那它当然值比我们的生命更值钱。

  

  不过钓鱼岛到底值多少钱,现在看来倒不用我们用那并不值钱的生命做单位来计算了,12月20日是,一份据说是被海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氏抄本原件,将在北京公开拍卖,仅仅是一份证明,如果能卖到许多许多的人民币,那钓鱼岛自然值更多更多的钱。

  

  如果它只卖个块八毛的,我觉得咱还是揠旗息鼓,将钓鱼岛让给小日本算了,反正它也不值个什么钱。

  

  什么是“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浮生六记》佚文《海国记》钱氏抄本原件?

  

  据说,这《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说实话当年被称为小红楼的东西,可以装满天安门广场),《浮生六记》在流传中也曾佚失最后两卷,2005年秋,山西藏家彭令在南京朝天宫古玩市场偶然购得清人钱泳的杂稿本手记《记事珠》,后经国内权威专家认定(我怀疑这些所谓专家可能是在认定此书后才被反过来认定为权威的),书中记录的清代使者出使琉球途中的所见所闻中,有6200多字出自《浮生六记》中第五记初稿《海国记》,专家们在鉴定中一致认为,文中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描写,清晰地勾勒出文稿成形时期我国国界的钓鱼岛段,内容真实可信,可作为我国自古即拥有钓鱼岛主权的又一铁证,这份手稿也因为其独特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被誉为“当代和氏璧”(真是匪夷所思的比喻,为什么不被誉为“当代水经注”呢)。

  

  今年11月12日,全国政协委员、港澳台侨委员会委员林嘉騋闻知此事,特地致函国家领导人,建议将清人沈复《海国记》一文编入教科书。继林嘉騋之后,中国著名学者、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中国古典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傅璇琮再次上书国家总理,力荐该钓鱼岛主权古籍新证入选我国中小学教科书(不过,现在的真正潮流,好像是哪篇文章进了中小学教科书,哪篇就是造假和矫诏)。

  

  不过,这还不是更好玩的,更好玩的在下面:

  

  这位拥有“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山西收藏家彭令,不是与故宫博物院或者历史博物馆或者国家文物局这样的权威文物机构合作,而是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产业扶贫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协商,最后决定,将《海国记》在12月20日举行的2010年首届艺术品慈善拍卖会上进行拍卖,拍卖所得中的大部分捐献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

  

  而我更感兴趣的是,既然拍卖所得大部分捐献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那么拍卖所得的那一小部分干什么用呢?

  

  谁都不傻,简简单单的一本旧书和一个被捆绑上国家领土归属大概念的旧书之间的价值区别到底有多大,不用细算也可以明了,而被如此包装后的这本旧书倘若真的卖它个十亿八亿,即使舍出大部分,如7个亿吧,捐了,余下的那一小部分拍卖所得一样是至少1个亿呀。但,我还是不反对将大部分拍卖所得捐了,只是这小部分的拍卖所得是不是该捐给保钓人士做保钓经费之用呢?

  

  我没见过《海国记》,也说不好它到底有没有“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价值(见了我也不懂),但客观上,因为某些专家给它戴上了这样一个关系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大帽子,无疑将这本原版书的身价已炒得天高――如果12月20日再真的有位土大款迎难而上毅然接单(也不排除有推手炒作),则虽然《海国记》到底有没有“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的内在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真的值了那个天价了。

  

  倘若,我是说倘若,关乎《海国记》的拍卖只是一宗商业炒作,那这将是我见过的最大胆最天才的敢拿中国国家领土主权当生姜葱蒜的极品爆炒,是瞒天过海之技,兼财胆包天之志。

  

  最有意思的,据说,这次拍卖会的主办方为了表示自己的爱国志向,还特别提出,因《海国记》涉及中国领土主权,拍卖将谢绝国外人士参拍――这真比法国巴黎索斯比拍卖行拍卖中国圆明铜兽首的行为更富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爱国主义精神嘛。

  

  忽然想到,如果我是日本人,就买通一汉奸,以中国人身份坐进拍卖场,仿去年中国商人蔡铭超搅局圆明园兽首拍卖会的办法,让这份《海国记》最后流拍,然后发表声明说,中国人的“钓鱼岛归属中国铁证”根本一文不值――所以支那人根本没证据可以证明他们对钓鱼岛拥有主权。

  

  所以,我不得不善意提醒一下,又是生拌又是葱爆又是水煮的“钓鱼岛归属铁证”最后也可能不值一盘火爆腰花的钱。

标签:钓鱼岛   拍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