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来势汹汹北京如何反击--10-31东方日报报道和评论一束
美日来势汹汹 北京如何反击——10-31东方日道和评论一束
张泰永 辑
温家宝菅直人倾10分钟未破冰
中方就钓鱼岛问题前天强硬向美日左右开弓,中日领导人峰会临时取消之后,事态昨有急遽发展。日本首相菅直人昨日上午出席东亚峰会之前,在会场的首脑贵宾室内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举行十分钟非正式交谈。菅直人会后希望能再与温家宝会谈,又重申双方应冷静应对,推进战略互利关系。中国官方未有响应菅直人的讲话。有分析认为,今次两人交谈不等如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显示出中国不想中日关系破裂,令日本过度靠拢美国。
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福山哲郎昨日向日本传媒表示,菅直人与温家宝是在东亚高峰会开始前,进行大约十分钟的非正式交谈。他指出中日双方同意将持续努力,促进两国的战略和双边互惠关系。又表示两人将来还有机会进行时间长一点的会谈。
菅直人下午在河内举行记者会作进一步交代,菅直人说,希望将来两人再有机会举行会谈,重申日本对推动中日关系发展的方向不变。菅直人指出,现时两国遇到的问题,并非决定性的矛盾,双方应冷静应对,寻求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办法,推进战略互利关系,对两国的经济及文化等方面都有好处。而中日关系,对地区及全球稳定非常重要。
下月中日首脑峰会料难举行
日本方面的消息称,两国首脑是在东亚峰会前的空档,在首脑贵宾室以「自然而然形式」,谈了十分钟。共同社引述日本官员说,两人对未能举行双边会谈感到遗憾,同意日后再创造会谈的机会。但官方新华社未有道中方相关响应。而温家宝昨下午结束在河内的访问,已乘坐专机回国,到上海出席世博闭幕活动。
另外,共同社引述日本政府消息指,希望把中方拒绝举行首脑会谈一事的影响,减到最小。不过菅直人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下月中旬亚太经合组织峰会期间举行首脑会谈一事已变得前景难测。随同菅直人出访越南的消息人士昨指,「胡锦涛访日时可能难以举行首脑会谈。」
非正式会面 免日过度靠拢美
时事评论员刘锐绍接受访问时指,在中国外交部前日高姿态批评日本破坏两国领导人会晤的应有气氛后,温家宝与菅直人昨最终实现「贵宾室会谈」短暂见面,显示中国仍不想中日关系破裂,更不想美日联盟关系进一步加强,因此保持一种「斗而不破」的策略。尤其是在美国国务卿希拉妮今次亚洲之行,处处摆出美国围堵中国的姿态,令中国处于被动。为免东盟国家加深对中国的成见,因此作出了短暂见面这种既有原则,又有弹性的处理方法。
本综合道
对华「太业余」日外相被促辞职
【本讯】中日两国领袖在河内举行会谈以幻灭告终,外交挫折令日本政界引起强烈反响,多名日本国会议员纷纷指摘首相菅直人内阁的对华外交手法「太过业余」,外相前原诚司更应辞职。
首脑会谈被耍 「读不懂中国」
日本各方对中日双边会谈告吹普遍表示诧异,《读卖新闻》道,中方到最后关头才表示拒绝首脑会谈,日方简直是「被耍」了。各大传媒都引述了跟随日本首相菅直人出访越南的内阁官房副长官福山哲郎表示,周五上午外长会谈和晚上首脑会谈本来已定下来,可是到傍晚中日韩三国首脑会议前,忽然接到中方通知没法会谈,理由是日方公布外长会谈达成恢复东海油气田谈判的协议不符合事实。
日本在野自民党参议员政审会长山本一太,昨早在TBS电视台的节目中称,「民主党政府根本读不懂中国,其外交实属业余级别」,又指这样的政权不可能和中国实现战略互惠关系。《产经新闻》也道,与民主党联合执政的国民新党干事长、众议院议员下地干郎也直言,「前原诚司还是辞去外相一职比较好」。他批评前原上周四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希拉妮的会谈中,在日美关系中无故扯进钓鱼岛一事,做法可笑。
另有消息指,为控制中国民间此起彼伏反日情绪,西安、郑州等地一些大专院校昨日采取「封校」措施,学生出入校门要向门卫递交专用「假纸」及签名,以限制学生参加校外反日行动。
希拉妮晤杨洁篪 就稀土施压
【本讯】美国国务卿希拉妮昨日旋风式在越南河内出席东亚峰会,并发表讲话指东亚各国一旦出现海事疆界争议时,应透过和平谈判解决分歧。她又与中国外长杨洁篪会面,再次要求中方澄清稀土出口政策。中方也摆出强硬姿态回应,杨洁篪敦促美方在钓鱼岛主权这一问题上谨言慎行,及不应发表任何错误言论。希拉妮昨晚飞抵海南岛,与国务委员戴秉国会面,她促请中国与日本妥善处理主权纠纷问题,减低东亚地区紧张。
新华社道,杨洁篪昨日与希拉妮会晤时,重申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敦促美方在这一高度敏感的问题上谨言慎行,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应发表任何错误言论。
据美国《华盛顿邮》道,希拉妮昨曾分别对中日双方提出举行美中日三方会谈,但并未获响应。希拉妮与杨洁篪会晤后表示,她曾向杨洁篪提出稀土出口问题,杨洁篪表明,中国不会利用稀土作为外交、政治或经济工具,北京也不希望其出口被扯进外交问题当中。
希拉妮结束越南行程后按原订计划昨晚飞抵海南岛,在三亚机场贵宾室与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会面,希望中方可冷静处理和以建设性的措施解决中日纷争。
越南拟重开曾供美军使用港口
另外,美国与越南在军事交流上有新突破,越南总理阮晋勇昨在东亚峰会后表示,越南计划重开曾供美俄海军使用的金兰湾。他指,金兰湾的设施已准备就绪,可以让所有国家的海军舰艇停泊和进出,包括潜艇。
日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完毕
【本讯】美日军事合作再有新动作,日本一艘驱逐舰前日在美国夏威夷地区,成功试射拦截导弹,命中一枚仿真的弹道导弹目标。这是日本第四次试射该型号的拦截导弹。日本导弹防御系统已部署完毕,美国指演习对两国在导弹防御系统上的合作有重要意义。
与美合作 海上成功拦截
日本防卫省前日宣布,模拟的弹道导弹从夏威夷的美军军事基地发射。待模拟导弹发射三分钟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宙斯盾舰「雾岛」号,发射标准-3拦截导弹,并在太平洋一百六十公里上空的大气层外击中目标。据悉,日本今次试射该弹的费用约为六十七亿日圆(约六亿五千万港元)。
美国国防部表示,试射目的是测试日本的导弹防御体系,并指这是「美日在导弹防御领域上不断合作的重要里程碑」。据日本媒体道,装载防御系统的宙斯盾舰发射试验全部完毕,加上地面拦截导弹系统亦于今年四月部署完毕,日本的导弹防御系统基本上已全部部署好,最早于下个月正式投入使用。
另外,日本首相菅直人昨日在东亚峰会上,公开指出,对中国在包括钓鱼岛的东海及南海海域日趋活跃的军事活动表示关切。
减肥药西布曲明 药监局禁产销
【本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昨宣布,由于使用减肥药西布曲明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减肥治疗的风险大于效益,故决定全面停止在内地生产、销售和使用该药制剂和原料药,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回收销毁。
欧美已禁 港未停用
西布曲明于二○○○年获准在内地上市,但近年欧盟、澳洲等地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发现,使用西布曲明可能增加非致死性心梗、心血管死亡等风险。今年二月,药监局发布西布曲明的安全性讯息,提示医务工和公众有关此药可能存在的风险,建议必须严格控制用法用量,严密监测用药后的反应,并要求企业修改完善说明书,警示用药风险。西布曲明早被欧美国家列为禁药,但本港卫生署目前仍未决定是否停用,一直备受争议。
及至本月,基于国际对西布曲明的最新评估结果,药监局认为,西布曲明目前在市场上的适用者较少,加上用者停药后体重难以维持,且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当局建议,无论是治疗肥胖还是希望减肥的人,应透过长期的生活方式来保持体重,并建议目前正在使用西布曲明的患者及时咨询医生。
世博卖地填凼势推高楼价
上海世博会今日正式闭幕,大批游客争住赶尾场,各场馆人头涌涌。但各项荣誉、繁荣当前,外界却对后世博时期大表忧虑。据悉,世博园区除「四轴一馆」等少数建筑获保留外,近四成土地将作拍卖开发,市内地价楼价随时被推高。同时,经济界却担心上海会出现后世博经济效应,出现经济低谷期。
上海世博会期今日结束,所有场馆会在晚上十时半闭馆,园区则在晚上十二时正式关闭。之后,园区内的建筑及土地仍有待处理。
九月份时,园区一幅逾五万平方米的住宅地块以逾四十八亿元拍出,折合楼面价高达三万五千多元每平方米。据了解,由于世博园区位于黄浦江两岸的市中心黄金地带,园区内四成将被拍卖的土地,未来主要发展甲级写字楼或豪宅,仅地皮就预计可为当局带来约二千亿元收入。
总投资达四千亿
因此,针对世博会总投资高达四千亿、将出现巨额亏损的传言,上海财经大学有专家近日表示,世博会后数千亿元的开发收益,成为当局收回成本的「法宝」,要达到收支平衡不成问题。此外,入场人次及消费力两方面也带来「超额收益」。据分析,世博会的游客消费力为四百六十八亿元,而产出收益则达七百九十四亿,其经济效益为北京奥运的三倍多。
虽然上海在世博会「经营有道」,但亦因此引起舆论质疑当局只不过假借办世博之名,大举拆迁、谋取市区用地,继而获得连续数年高GDP增长和亮丽政绩。而接着而来的大举卖地,只不过为了延续以楼市拉动经济的发展老路而已。
同时,也有专家担心,随着世博会结束,大量基建工程收工,上海市的固定资产投资迅速缩小,上海将进入一个「后世博经济低谷」,甚至出现楼市泡沫爆破的危机。
上海世博小资料
会期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共184天)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参展方数量 :共240个国家地区组织
入场人次 :7277.99万(截至昨晚八时半)
会场面积 :5.28平方公里
吉祥物 :海宝
本综合道
神州观察:美日来势汹汹 北京如何反击
中日领导人原定在越南河内举行自钓鱼岛撞船事件后的首次正式会谈,但在会谈前一刻,中方以日方破坏峰会应有气氛为由,叫停「温菅会」;北京同时狠批美国国务卿希拉妮有关《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的言论。今次事件表明,美日夹攻中国来势汹汹,东亚局势风高浪急,北京必须丢掉幻想,准备在外交和军事两条战线展开自卫反击。
表面上看,中日双方对「温菅会」都十分期待,日方多次表示希望通过会谈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而中方同意恢复外长会晤本身就表明对首脑会谈也抱有诚意。但实际上,双方各打各的算盘,外长会晤后,日方称中方同意重启因钓鱼岛争议而搁置的东海油气田谈判,中方则重申拥有钓岛主权的立场,同意保持经常性接触。由此可见,东京急于乘胜追击,北京则是采取「拖字诀」。
可以想象,今次中日外长会谈各守底线,鸡同鸭讲,根本没有「气氛良好」这回事。日本自恃有美国保护,不但在钓鱼岛问题上得寸进尺,而且还想藉东海油气田谈判大捞一把,企图以步步紧迫的手法迫使中国就范,这哪里是在为「温菅会」创造良好气氛?
外长会晤尚且各说各话,首脑峰会又会有甚么好结果呢?如果只是重复之前走廊交谈的内容,又有甚么意义呢?更严重的是,「重回亚洲」的美国高调介入钓鱼岛争议,将钓鱼岛纳入《美日安保条约》,令美日夹攻中国的战略图谋,一下子由纸上变为现实,对于北京当局来说,情何以堪。
以牙还牙 扭转守势
近来,东京不断摆出改善中日关系的姿态,背地里却不断火上添油,邀宠美国,激化中日矛盾,反华气焰日益嚣张。日本当局不仅打算将强占钓鱼岛主权写入教科书,还高调声称日方从来没有承认过「搁置争议」的主张,以及公布经处理的钓鱼岛撞船录像,这些行动摆明是在挑衅北京,根本不是要修补关系。
在美日联合夹攻的严峻局势下,中日峰会已毫无意义。与其与虎谋皮,不如绝地反击,从这个意义上讲,今次北京叫停「温菅会」,既是无奈之举,也不失为转守为攻、以牙还牙的战术运用。
可以预见,随着美国的深度介入,东亚局势将更加充满火药味,日本作为华府遏制中国战略的走卒,势必在反华道路上愈走愈远。所以,中日关系虽不至于完全破局,但重回冰点已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应抓紧各种机会进行反击,既要从美日手里抢夺外交筹码,更要作好夺回钓鱼岛的军事准备。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只有积极备战,主动出击,中国才能彻底扭转长期以来在钓鱼岛问题上被动捱打的战略守势。
强词有理:何必东施效颦
年年岁岁花相似,施政告致谢动议又遭否决,这是回归以来的第九次了,情何以堪。英国人搞致谢动议,港府也搞致谢动议,东施效颦,自取其辱,何必呢!
有人建议,施政告致谢动议已经变质,不如改为「察悉动议」,以免年年受辱。其实,受不受辱关键在于施政告有无料,值不值得支持,而不在于改甚么名字,如果港府的执政思维不变,施政告年年如是,改为甚么动议都一样,还是会受辱,会被否决。
不能怪议员们尖酸刻薄,也不能怪议员们鸡蛋里挑骨头,这种一无是处的施政告确实没有甚么好致谢的。说要压抑楼价,四年后才有区区数千个置安心单位应市,远水救不了近火;说要扶贫,硬要拉商界落水,政府只肯承担一半,既缩骨又凉薄;说要安老,只是象征性放宽生果金离境期限,口惠而实不至。一份连画饼充饥也谈不上的施政告,致谢动议不被否决才有鬼。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求一个只剩下一年多任期的政府作出甚么承担,根本不切实际,没人见过猪乸会上树,也没人见过跛脚鸭会展翅高飞。没有希望也就没有所谓失望,反正一不离二、二不离三,回归后十四份施政告倒有九份不获致谢,港府恐怕早就麻木了。从这个角度看,致谢动议确实无聊得很,该是取消的时候了。
事实证明,余孽治港和英人治港就是不同,有的东西可以学,有的东西学也学不来。
陈竞立
龙吟虎啸:峰会告吹小事一桩
在河内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前夕和期间,舆论一直热炒中日两国首脑是否会举行「峰会」。为此,东亚会议一开锣,中日两国外长先晤谈了八十分钟。据有人散布「会谈气氛良好」,似乎是在为两国领导人「举行峰会」进一步造势。然而「最后一刻」,温家宝拒见菅直人,「峰会」告吹。中方对此有明确说明,一是「日本外交当局负责人伙同别国,再次炒热钓鱼岛问题。日方并在峰会期间,通过媒体不断散布侵犯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论」;二是「日方对外长会晤内容散布不实之词,歪曲中方在落实两国东海原则共识问题上的立场」。
基于上述两点,中方认为日方的所为「破坏了两国领导人在河内会晤的应有气氛,由此产生的后果,日方必须完全负责」。
中方所说的日本「伙同别国,再次炒热钓鱼岛问题」,指的就是美国。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前夕,美国国务卿希拉妮上任以来第六次「重返亚洲」,就钓鱼岛问题重申支持日本的立场,再次声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此乃直接挑衅中国主权及核心利益,日本也因此而更加气焰嚣张。面对此况,温家宝拒晤菅直人,是别无选择,否则,北京将丧失起码的尊严。
自从发生钓鱼岛撞船、日方扣押中国船长事件后,中日两国政府民间角力,拳来脚往,两国关系迅速滑向建交三十年来最差。钓鱼岛主权争议这个「脓包」当众挤破,再也不能用「搁置争议」遮遮掩掩。日本公开了自己的强盗身份,也逼得北京不能再当阿Q。双方在这个问题上只能摆明车马、硬桥硬马。脓包挤破,血注满处,在如此不堪和严重对峙的情况下,双方还要利用一切机会和场合搞甚么「领导人峰会」,实在很荒唐和滑稽。
这些年来,这样和那样的「峰会」已「通街都系」,司空见惯,本来人们也没把它们当回事,因此这等不值甚么的峰会今次告吹,乃小事一桩耳。
柳扶风
济世狂言:当以武力收拾日本
日本鬼子继早前派遣海上自卫队,强掳中国船长后,今番又挑起事端来测试中国政府忍耐的底线。其文部省先在教科书大做手脚,把钓鱼岛列作日本固有领土;另外,一些右翼分子更作出恐吓之举,寄送不明液体予中国驻日使馆及多所领事馆。
虽则一九七二年中日正式建交,但双方依然纷争不休,一时为钓鱼岛的主权而叫阵争拗,一时又为教科书窜改历史的问题、参拜靖国神社的高调姿态而怨怼、口角。
坦白说,不管历史会演变成怎样,我深信日本与中国一定无法和睦共处。不信的话,大可看看毛泽东如何评论日本这个国家,其写道:「思之思之,日人诚我劲敌!感以纵横万里而屈于三岛,民数号四万万而对此三千万者为之奴,满蒙去而北边动,胡马骎骎入中原。况山东已失,开济之路已为攫去,则入河南矣。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愚意吾侪无他事可做,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
由此可见,毛泽东当时非但对日本统治者表示强烈的愤恨,而且还能审时度势,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作了前瞻性的分析:非以武力收拾日本,是无法挫其锐气。
想要止息日人飞扬跋扈、放纵霸道的气焰,看来,中国政府是时候想想该否搬出老毛的一套来还以颜色。单单不跟日相会面是不够的,要么就拿出勇气,下令海陆空三军驱驶载有重型武器的舰只、军机全速开进钓鱼岛水域,方能使日人知难而退!
刘济昆
坦言集:欧洲罢工主因
金融海啸之后,不少国家实行紧缩政策,因而导致民众大规模的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政府。法国是当前最大的例子,英国也早晚会这样,至于西班牙、希腊早已开始。最近,欧盟各国工会号召辖下工人罢工,形势似乎可能一发而不可收拾。
罢工的起因是政府削减开支,压缩福利,表面上是要达到收支平衡,减轻过度的负担,似是十分合理,可是,底下却包含极不合理的因素。
紧缩政策的前因是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之前是资产泡沫。欧洲最大的例子是冰岛,金融泡沫穿破之下,政府倒台,全民负债,实际上祸出政府政策,就算把负责官员悉数处死,也不足以抵偿全民负债过程里众多民众的苦楚。
其实,英国、西班牙、希腊等欧洲国家的问题也同出一辙,只是没有冰岛那样极端。制造泡沫然后穿破的责任代价应该由谁担负呢?财金官员乃至整个内阁政府难辞其咎,而在泡沫中赚取暴利的金融界也不能推卸责任。可是,责任官员辞职下台便不再被追究,金融界更获政府以公帑注资援救,大多数金融界管理层既不需赔款,也不用把以往的不合理暴利高薪花红赔给社会,更有甚者可拿取高额补偿离职,逍遥自在。
而种种问题最后便要政府紧缩开支,让社会大多数没有分享泡沫利益的社群来承担代价。这是甚么道理?怎样的公义?受苦的普罗大众,为甚么不应罢工抗议呢?这表示他们不是美国民众那样甘心作顺民!
陈文鸿
东方日同系的《太阳》评论一则
华夏透视:监察机制不改革 买官卖官禁不绝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监察部早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坚决抵制官员任免方面的腐败行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李源潮要求各地重点开展买官卖官问题专项整治,让卖官者身败名裂,让买官者「赔了夫人又折兵」,其言辞之严厉,属近年罕见。
内地官场卖官鬻爵愈演愈烈,官方数据显示,从○八年至今,全国共查处违规违纪选人用人案件一万零七百多宗,处理了一千六百多人。这其实只是买官卖官乱象的冰山一角,问题的严重性令人触目惊心,由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由沿海大城市到山区乡镇,大批犯错误的官员「带病」升职,甚至劣迹斑斑的犯罪分子也扶摇直上。「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在内地官场得到充分体现。
最荒唐的例子莫过于陕西省西乡县「强奸犯当局长」的闹剧。王安武原是五金公司普通员工,因性犯罪被判监两年,出狱后却官运亨通,先是升任五金公司总经理,后来又到县粮食局任副局长,继而升为局长。县里的领导明知道他有案底,却一步步将他捧上局长的宝座,在此过程中,金钱显然发挥决定性作用。
变本加厉 谋求回
贪官们为了升迁作出「投资」,一旦大权在手,就变本加厉地搜刮民脂民膏,谋求回,他们沆瀣一气,把官场搞得乌烟瘴气。对这种乱象,民众早已深恶痛绝,纷纷呼吁当局采取措施严加整顿。在舆论的压力下,各地当局查处了一批买官卖官案子,但买卖官爵之风仍禁之不绝,究其原因,就是未能从制度上入手,因而治标不治本。
长期以来,内地官场形成了一把手专权的局面。地方政府已沦为党委书记的「私人企业」,他就是老板,其它人只是其雇员。任免官员的大权牢牢掌握在一把手的手上,官员往往凭他们一句话就得以高升,但也可以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于是,各种官职就成为一把手的生财工具,待价而沽,价高者得。一把手卖官的丑闻屡见不鲜,例如安徽北部一年内有十八个县委书记中箭落台,多数人的问题都出在官员任免上。
当局对这种状况似乎有所察觉,近年推出一些限制一把手权力的措施,例如实行党委委员表决制、被任免人员公示制等。然而,在目前的政治现实下,人们都看一把手眼色行事,相关措施形同虚设。中央唯一能做的是加强对各地区、各部门一把手的廉政教育,可惜对那些贪得无厌的诸侯根本不起作用。
因此,如何建立有效的监察制度,令官员任免制度摆脱一把手的操控,重回阳光下运作,这是对当局的严峻考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