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庆东骂的对,骂得好
“孔庆东骂娘”这些天逐渐成为各路媒体、网民、高校同行讨伐的焦点了。的确,你堂堂北大教授、北大才子、文化名人居然对要采访你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小孩”破口大骂。似乎难免要把大家的眼镜震落一地。“不知羞耻”啦、“有辱作为教授的节操和尊严”啦、“有辱斯文”啦,看来他是犯了“众怒”了呢。现在新华社都搬出“教师法”条例对照,并称“教师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你孔庆东还不低头认罪,还有什么好说的。从媒体上来看,全国人民都在齐声“共讨”孔庆东。
可是,要说的是,“讨伐”孔庆东的全国人民,你们何尝不是受了媒体的诱导。现在媒体“只告诉”我们“孔庆东在对无辜的记者爆粗口”,可是“孔庆东为什么爆粗口”却避而不谈。媒体“只告诉”我们网友都在声讨孔庆东,却没有告诉我们更多的网友其实是在支持孔庆东。
姑且我们认定“孔庆东爆粗口”是真有其事,而不只是他所说的“引蛇出洞”,不是他在为媒体“挖坑”(以孔氏之聪明狡黠,也不能没这可能性)。可是,我们的媒体在有意或无意地告诉大家“孔庆东爆粗口”这一事实的时候,还应该给大家交代孔庆东“为什么”要爆粗口这一背景。显然,目前除当事人之外,似乎没人知道这其中具体原因,只能他的一面之辞中得知该记者“语言很阴险”。
我们虽然不知这其中“阴险”的细节,但从孔氏每天发表的言论不难看出,他与“南方汉奸系”显然有着“不共戴天”之仇,在这种情形下,作为南方系之一的《南方人物周刊》记者主动联系采访他,对他本人来说,这无异是在撩拨、在挑逗,当然对媒体来说,当然不是说就不能联系采访和媒体有对立立场的人。孔庆东的骂记者显然是他们彼此形同水火的立场、判断的延续。这里暂不论谁的观点更正确,只是说你不交代长期以来孔和南方系的“交恶”,只说“孔庆东爆粗口”时,简化事件,断章取义,对不了解个中情形的大众来说,孔庆东自然是在“发疯”,是斯文扫地。
难怪孔本人反问我们“八路军骂汉奸”不可以吗,骂错了吗?这话问的好,你不能光看他在骂,还要看他为何要骂,然而,我们只知道他在骂,却不知他为何在骂。显然,他是认为自己是“八路军”的,但被骂的“南方汉奸系”是不是“拿着境外资金”,天天“辱骂中共领袖”,“污蔑革命烈士”,“旨在颠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想,如果是孔在“诽谤”,“污蔑”南方系,那素来讲求“法治精神”的南方系大可到法院去控告孔庆东,而不必一定要显很有涵养的样子,口口声声称不辩解,但终还是要发出“不辩解”的声明来。
不过,笔者看罢孔庆东的一些言论后,感觉孔庆东似有他的一套话语体系,他的话语体系初听起来看似“痴言疯语”,但细想起来,这些“痴言疯语”何尝没有他的道理呢?
“北大教授孔庆东连爆粗口骂记者激怒网友”,什么“很多网友不爽他”“媒体人作家等也反感”等(《成都晚》),这是媒体给我们展现的孔庆东爆粗口后民众反应。然而媒体所给我们看的正确吗?我们看两个网络调查:
先看凤凰网的调查“你如何看待孔庆东粗口骂记者事件?”截止11年11月12日14:19显示记录,共有人投票。从中可知,对于“你如何看待孔庆东粗口骂记者事件”,理解和欣赏的占60.6%,而反对和震惊的占38.7%,前者远大于后者。对于“你如何看待新闻中摘录的孔庆东近期骂人语录”,非常支持和可以理解的占58.6%,而非常反感的占35.5%,前者远大于后者。对于“孔庆东粗口骂记者和他的其他言论会影响你对北大的印象吗”,认为不会影响的占63.8%,而会影响的占35.2%,前者远大于后者。
1.你如何看待孔庆东粗口骂记者事件?
1.反对,粗口骂人就是不对票11.0%
2.理解,可能事出有因,骂人是搂不住火了票17.1%
3.震惊,出口成“脏”有失教授身份票27.7%
4.欣赏,不拘小节也算一种风流票43.5%
5.其他2290票0.6%
2.你如何看待新闻中摘录的孔庆东近期骂人语录?
1.非常支持,这是对不满的社会现象和人最直接的针砭票51.8%
2.非常反感,很多是极端思维和极端言论,并没有什么道理票35.5%
3.可以理解,学者本身是敏感的,表达也是不拘小节的票6.8%
4.见怪不怪,骂人和被骂本就是学者的常态票4.7%
5.说不清4399票1.1%
3.孔庆东粗口骂记者和他的其他言论会影响你对北大的印象吗?
1.会,良好的学术氛围中,怎么会容许人身攻击票24.6%
2.会,严谨的治学精神下,怎么会产生极端言论票10.6%
3.不会,兼容并包正是北大精神票51.2%
4.不会,孔庆东这些言论都只代表他个人票12.6%
5.说不清3933票1.0%
(
而新华网社区调查“你如何看孔庆东微博曝粗口骂记者?”截止11月11日14:02分止,共有人投票,其中:
1.支持者:可以理解,一些记者和媒体确实该骂,人,91.4%;
2.反对者:坚决反对,教授出口成脏有辱斯文,6605人,8.6%。(
其中支持者远远大于反对者。
我们不一定就说孔庆东骂人就对,但面对这样的调查结果,我们的媒体却妄顾事实,只告诉大家孔庆东骂人“引发众多网民强烈不满”(到底网民对媒体不满的多,还是对孔庆东不满的多,从调查中完全可以看出),高校老师如何要求“给予严肃处理”,“以维护老师队伍的纯洁性”(《“文化名人”咋就像个骂街的》,《新民晚》2011年11月11日,A18)。
我们看不到半句对孔的支持、理解和叫好的信息,而这却正是绝大多数网民的意见。也就是说,媒体并不没有客观、公正地道人们对“孔庆东爆粗口”的看法,而是有所取舍、有所选择、有所引导地将孔庆东置于不利境地。如果善意地理解,这是媒体的一种“无意识”的引导,如果恶意地推测,这是媒体的一种“有意识”的围攻。如此看来,如果说媒体不是强奸了全体民意的话,至少是强奸了大部分民意。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据笔者来看,我们最应当反思的不是“孔庆东骂人”的不妥,而应当是当今媒体职业操守的陷落。今天不是常看到矿难后索拿“封口费”的记者吗?不是常看到拿“车马费”发通稿的记者吗?高晓松同志深夜出狱,开了160码的车都甩不掉马路追逐的记者,最后还是被“蝇涌”而来的20多名记者围堵其家门前,看看,这是何等敬业的记者!深圳电器维修店主妻子被治安联防队员毒打强奸,丈夫懦弱恐惧未能制止,南方诸媒体众记者蝇涌小店“一遍又一遍地向他们逼问事件的经过”,致使女受害者一见记者就会“惊恐地往后缩,并发出尖叫声”,(《“最残忍的采访”有违新闻伦理》,《中国青年》2011年11月12日,1,2版)以致“再次割腕自杀”,记者“猛于”联防队员!看看,这是何等敬业的记者!
对“孔庆东爆粗口”一事断章取义地简化、有所选择地道、别有用心地引导不正是媒体丑陋的表现?岂不正坐实了孔庆东骂记者的正当性?这也正是孔庆东粗俗骂人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支持孔庆东,理解孔庆东的原因所在。
“人或至愚,责人则明,或有聪明,恕已则昏。”媒体如果一味地“责人”,甚至是依着自己的利益和需求构煽责人,而不能“自省”的话,那也难怪人家孔庆东“排比”骂娘了。如果有一天“这些记者排起队来枪毙了”,“我也不会心疼的”。
2011-11-12
原载: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