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果
依然是有关朝鲜半岛的局势演化问题。
听到不少专家的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取小心回避的态度,重在从技术层面进行分析;一类则是明显地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待与分析问题。前一类在公开的媒体上比较常见,后一类主要出现在小范围的场合,比如说讲座,比如说研讨会,等等。
我一直以为,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谈问题,始终无法回避立场问题。毛泽东主席当年曾经鲜明地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用到这里,也就是:立场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立场问题也表现为方法问题,即抽象或者具体地看待的方法论问题。列宁认为辩证地分析具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重大的是非问题上奢谈所谓价值中立,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
最近听了一位专家的演讲,对于朝鲜核问题(注意:不是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也算到位;还谈到了朝鲜的接班人问题,专家认为朝鲜核问题、朝鲜接班人问题、天安舰以至延平岛炮击事件等等,都是存在这紧密联系的,这一观点我也同意。
但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专家似乎对于朝鲜有着很深的仇恨,谈及朝鲜内部事务时使用的是一种蔑视、轻佻的态度,给人的感受就是朝鲜领导人就是无赖,朝鲜的一些所作所为就是小丑的行径(与某些人对待毛泽东主席、对待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十年的态度有一比);一个基本的结论是,朝鲜总是拖累中国。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对美国的态度,那就“客观”得多。
另一个方面是,两个多小时谈下来,专家似乎就是在谈一件与我们没有多大关系的事情。当然,专家也谈到了与我们有关的方面,比如说朝鲜核问题对于中国来说将面临生态安全灾难;这一事件又把中国卷入进去了等等。但是,这依然是在说这一事件从本质上是与我们无关的。
这一事件本身,中国就是当事方;我们的角色定位不应该是斡旋者、调停人。我们不能当傻瓜,假装不知道美国人玩弄的文字游戏背后的真实含义;我们拿着美国人给的(不针对中国的)脚本去演戏。
作为普通人,我自然无法知道我们党和国家的决策层的深谋远虑,但是,事件演变到今日,我们的作为实在令人难以接受。我想,外交斗争是需要讲妥协的,但我以为妥协应当是指过程中的细节方面,不是指前提和原则问题上。
敢于斗争与善于斗争,曾经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敌人的重要经验。怕鬼是没有用的,一味退让也是没有用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对于这一事关中华民族长远的事件,有必要立场鲜明起来,否则可能留下诸多的后遗症。
在这样的前提下,做好最坏的打算,同时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毛泽东主席有一著名的军事思想: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当今世界,它依然没有过时。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