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大于式的幽默:“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村”

2025-02-25 文摘 评论 阅读
  

  大于式的幽默:“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村”

  

  大于者,骚人也!溜语短句,随口即来。可谓“兴”口开河,左右得源,尽成妙趣。今有“‘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村’、‘华西村’”一说,更让人恍悟至理。  
  大于者!真老师也!  
  说实在话,要不是有小岗的大包干,及其在全国的“克隆”,——使农村普遍失去了大集体的力量,“南街村”、“华西村”坚持的“集体化”,在市场经济中的特别的力量,还就真的不会像今天这样充分显示出来。  
  有成语云:“相形见绌”。三十年来,前后相较,“集”“个”互比,尊重客观的人们,已普遍看到了集体的优越性。尤其是那些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四处寻工找钱,看人脸色的千万民工们!  
  真理在相比较中存在,事物在相斗争中发展。大于式幽默,幽默在理。他是在说:因小岗这样个体的"复归性"出现,更显出毛泽东式集体化的巨大优越性.
  当然,这种集体化的优越,仅是对人民而言,剥削者是不会感到优越的,因为,集体之下,剥削者即无剥削对象了!

  

  [研究小岗](六十一)是“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村”、“华西村”

  

  [ 大于 ] 于2009-03-04 10:52:15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研究小岗](六十一)是“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村”、“华西村”  
  关于小岗村、南街村、华西村的发展,看了网友的一些文章。我产生了一个“特别”的想法,我认为,“南街村”、“华西村”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因为“小岗村”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让出了自己发展的空间,给少数的“南街村”、“华西村”们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与条件。简单地可以说,是“小岗村”成全了“南街村”、“华西村”。  
  有的网友说,“南街村、华西村之所以发展起来,是因为是在集体化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想发展,就必须首先集体化”。有的网友不认同,认为南街村、华西村的发展“与集体化不集体化是基本沾不上边的,是“无工不富”的结果”。  
  我认为,“南街村”、“华西村”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程度,“集体化”是内因,“工而富”是手段,而“小岗村”是他们不可缺少的重要外因。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没有“小岗村”们的“大承包”,“南街村”、“华西村”坚持“集体化”虽然能够发展起来,但是,发展不会这么快。  
  他们可以发展到户户有新房,但难以发展到家家有汽车。正是因为“小岗村”们的“大承包”,使农村普遍失去了大集体的力量,“南街村”、“华西村”坚持的“集体化”,在市场经济中就显示出特别的力量,加上了有思想有能力的带头人,于是他们成为了“丛林”中的强者。或许可以这样说,“华西村”坚持“集体化”建起了自己的新房,而“小岗村”们的“大承包”给他们送上了小车。  
  反过来看“小岗村”。几十年了,“小岗村”不是没有发展,比起许多农村,他们已经是很不错了。但是,他们现在的发展已经失去了普遍的指导意义。因为他们现在的发展已经是受到了太多的“外因”作用,是其他的地方不可能具备的也学不到的。我们讨论“小岗村”的道路,应该以“小岗村”们为基础。“大承包”的结果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小岗村”们没有了集体的力量,完全失去了集体发展的可能性。个别的能人可以成为大富人,但更多的人只能永远做穷人。“小岗村”如果没有“外因”的作用,即使现在政策好了,技术先进了,平时可以得个温加饱,遇到自然灾害,不靠国家救济就只有再敲“花鼓”了。这就是今天“三农”问题的本质。  
  我觉得,“小岗村”是产生今天“三农”问题的起因,虽然“小岗村”的“单干”成全了“南街村”、“华西村”的“集体”,但是,“南街村”、“华西村”这样的“集体路”并不是所有的“小岗村”们走得通的。因为市场经济不会给所有农村同样的机会,“丛林法则”也不可能让所有动物都成为强者。  
  “三农”问题是个大问题,说起来很复杂,解决起来更加难。由于时间关系,这里先说点粗浅的想法作为引子,有时间再说吧。   
  (注:原发旧帖 收入系列)

标签:发展   集体化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