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精神沦陷,民族救亡势在必行
东北精神沦陷,民族救亡势在必行
-------东北人穷疯了,为了吸引日商投资,竟为日本侵略者树碑立传
有钱的都是爹,有奶的就叫娘,东北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为了招商引资,为了让日商在方正投资,竟然甘当侵华日军的孝子贤孙,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花70万元为日本侵略者树碑,投资1500万元为日本侵略者立传(立纪念碑、拍电视剧)。
该县还规定,全县所有商业场所标牌必须有日文,且需最少占1/3面积,不达标者,一次发现不改正者警告,二次罚款,三次直接摘除。
非但如此,另据媒体道,方正“每年有几百个女孩嫁给日本人”,中日婚介从偶一为之的事,慢慢发展到今天成为方正县的一个“产业”,方正县18、9岁女孩嫁给日本40多岁男人已经成为风尚和追求。
为了GDP,不惜甘当汉奸亡国奴,出卖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伤害全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奇耻大辱。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某些地方畸形发展观已经开始由“带血GDP”、“卖地GDP”向“带耻GDP”转变。中国的价值观更加乱象丛生,建西门庆园、扮演日本兵抢花姑娘游、长大当贪官……,中华民族精神救亡势在必行。
方正县回应网友质疑,充满殖民亡国奴情结
港媒道了《“中国式碑剧”:黑龙江省方正县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之后。2011年8月2日,方正县常务副县长洪振国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接受了人民日记者的专访。从方正县对网民的回应的内容看,方正还会坚持自己的错误主张,依然沉迷于自己的殖民、亡国奴情结。
洪振国说,两面名录墙的正面都刻有序言,背面是名录。读一读序言,对全面了解设立名录墙的背景和初衷是有帮助的。
网民热议的“为日本人立碑”,指的是为日本开拓团民中的亡者设立的名录墙,序言全文如下: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民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简而掩埋。其间历经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1963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建设‘方正地区日本人公墓’,将尸骨埋于墓中。1984年,‘麻山地区日本人公墓’迁移至此。墓中亡者多无姓名,经各方努力,搜集部分,故今将墓中亡者姓名刻录,一为告之日本后人,其先人长眠于此,勿以忘之;二为展示人类至善大爱乃人性之根本;三为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反思战争之危害,昭示和平之可贵。故立此名录,以警世人。”
同时设立的中国养父母逝者名录墙的序言则如下:
“1945年秋冬之际,日本开拓团民罹受战败之因,撤离方正,多有幼童弃于此处,沦为遗孤,其羸弱之体难抵饥寒露宿之势。方正父老不以其为敌国之后而漠然,而以炎黄传承之礼拯救其于水火。经年数月,含辛茹苦,胜若己出,穷己所能抚其成长,并忍生离之痛送其回扶桑故里。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是有遗孤远藤勇建立中国养父母公墓,以彰养育之恩,天地难酬之情。为彰表养父母养育之功,尽显其不计怨恨之德,故将养父母名字刻录其上,流芳于世,以育后人。”
“以史为鉴,珍惜和平。”洪振国说,“方正这样的两座公墓,在全国其它地方可能都是不会有的。它反映了方正县在抗战结束时所经历的一段特殊的历史。我们设立这两面名录墙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加真实、更加有说服力地展示这段历史,警示和教育后人更加痛切地认清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更加深切地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的人道主义情怀,牢牢汲取历史教训,永远珍惜世界和平。”(从实际效果和结果来说,明显是借人道主义之名,行媚骨乞怜发耻辱财之实)。
细心的网友发现,两则序言均未提及日本侵略,仅笼统提及日本战败及撤退,好象是日本人自己写的一样。这何止是仅仅“未提及日本侵略”这么简单?简直就是颠倒黑白、篡改历史。
对于不了解日本侵华和日本开拓团背景和真实历史的人,看完这两段序言,感觉日本侵华,中国人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日本人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如:“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开拓团民余人集结方正,欲取道回国。因饥寒流疾,有5000余人殁于荒郊野外,简而掩埋。其间历经近二十年,方正人民不忍其尸骨散落于荒野,遂以仁善之心将其集整。”对于日军侵华期间的烧杀抢掠,对于日本所谓的开拓团(其实也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赶走同胞、掠我土地、奴役杀戮我民工,却只字未提、漠然视之。
对于甘当亡国奴的方正县汉奸政府,中央应该尽快给个说法,全国人大也应该尽快制定法律,设立伤害中华民族感情罪,损害国家尊严罪,以尽快将要钱不要脸、造成重大恶劣影响的民族败类绳之以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