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学习七一讲话有感而发
在全党齐学七一讲话热潮中,不难听到关于“蛋糕”问题的议论。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薄熙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广东省委书记)论辩“蛋糕”。
薄熙来说:有人认为,你总要先把经济搞上去,挣了钱才能改善民生吧!“蛋糕”做大了才能分“蛋糕”,这看似有理,其实行不通。因为“蛋糕”分得不公平,做“蛋糕”的人就没有积极性,这“蛋糕”就总也做不大。“薄还说: “民生才是硬道理,公平也是生产力” 。
汪洋则认为:现在把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尤其强调要注重民生问题,但是要做大蛋糕,我们仍然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说分蛋糕不是重点工作,做蛋糕是重点。为此,汪还撰文题为《经济建设中心没变分蛋糕不是重点做蛋糕才是》
就“做大蛋糕”重要还是“分好蛋糕”更为紧迫?二观点可谓针锋相对。
让我来评一评:
“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说它们对立:前者讲的是生产,后者说是分配,不一样呀!说它们又是统一的:一方面,没有蛋糕或蛋糕很小,没东东分,更奢谈“分好”呢!在这里,“做大”是“分好”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条件;然而,有了蛋糕,并且已经逐渐“做大”,如果没有“分好”,即分配不公,以至两极分化,那么,反过来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又何谈“做大”?应当说,二者不可偏废呀!
至于,“做大”重要,还是“分好”更紧迫,这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做大”与“分好”作为矛盾的两个方面,发展总是不平衡的。在不同情况下,有时前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有时后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规定与影响着事物的存在与发展。
那么,当下中国实际情况怎样呢?我们党十七大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改善民生”,强调让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等,是否已经意识到,“分好蛋糕”问题凸显。更让人们警觉的是,据国际知名的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一份告显示,中国现在已有67万个家庭拥有百万美元以上的资产,位列全球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但这一数量仅占中国家庭总数的0.2%。如果加上近百万美元的,那就意味着0.4%的中国家庭已经占有70%的国民财富。这种财富集中度,难道不足以说明,当下解决“分好蛋糕”问题显得更紧迫吗?如果不顾这一严重现实,还在那里强调“做大”,只能说明其在哲学上是唯心的;在政治上是违背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这种理论上的明显错误,实践中的严重危害,我们党不能掉以轻心啊!
其实“做大”与“分好”,只是“效率”与“公平”关系的形象表达。在“效率”与“公平”关系上,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效率”高低绝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不同所在,而是否“公平”才是二者的本质区别。单纯追求“效率”,丢掉“公平”,实质上就是背叛了社会主义。当然,我们主张公平,绝不是否认差别,搞“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平均主义,重犯“吃大锅饭”的历史错误。我们希望更多像袁隆平那样,通过自己的体力与脑力劳动,为社会创造着巨大财富。他们的工资再高,奖金再多,我们也是举一百双手支持呀!我们反对的是诸如“垄断”和“腐败”那样非市场因素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财富集聚。
说到底,“做大”与“分好”本质地反映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那种只讲“做大”,只讲生产力是动力;不讲“分好”,不讲生产关系的巨大反作用,是从根本上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只有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重视“分好蛋糕”,坚持“公有制主体,按劳分配主体,人与人关系平等”的生产关系,才能真正解放与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真正把“蛋糕“越做越大。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