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事关证监会与国资流失:魏东遗书昭示惊天大案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魏东遗书玄机重重 隐形大手布下惊天大案

  

  
李德林

  

  最后一个股市大佬涌金系掌门人魏东在外部压力下选择了自杀,离奇的遗书手稿疑点重重,谁将魏东逼向死亡,魏东的一生还有多少谜团?谁来了却魏东身后事?

  

  4月29日,涌金系掌门人魏东自杀了。

  

  资产规模超过300亿元的涌金系成为德隆系、鸿仪系等大庄家消失之后的股市最后一个大佬,旗下拥有九芝堂、国金证券、云南国投、千金药业等上市公司以及金融公司,还投资青岛软件控股等公司,成为集上市公司、金融公司、VC为一体的资本大象。27岁开始创业的魏东成为涌金系的实际控制人,这个现年41岁,很早就在资本市场崭露头角的富豪,一直敏锐地捕捉政策变化带来的商机,尤其是国金证券的上市更是赚得盆满钵满,理应春风得意,却严重抑郁,尤其是在外部压力之下,不堪重负跳楼身亡。

  

  斯人已去,魏东留下了太多的悬疑。离奇的遗书手稿疑点重重,一个一直在资本市场准确捕捉商机并获取暴利的商人为何越来越不堪重负甚至到抑郁症越来越严重?什么样的外部压力导致这名年轻的资本高手选择死亡?在一连串看上去意外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遗书悬疑重重

  

  魏东的遗书耐人寻味。

  

  涌金系旗下的上市公司公告说,魏东的死亡纯属意外,没有任何部门调查。魏东的死亡,到目前为止,流传出一份遗书,择录一段所谓的手稿内容:由于长期的工作压力,近年来我的强迫症愈发的严重,本想今年能放下工作,安心的休养,医治这种精神上的病症,但近期外部环境又给了我巨大的压力,强迫性的动作,强迫性的思维,如影随行,几乎时时刻刻的困扰着我,伴随着严重的失眠和抑郁,使我无法面对生活,对于未来能否摆脱它毫无信心。

  

  “魏东的遗书有太多的疑点,写遗书的时候处于非正常状态。”一名资深的刑侦专家反复地看了魏东的遗书手稿指出,从魏东遗书的内容可以看出,魏东患有强迫症,所谓的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缩写OCD)是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神经症,以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有意识的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为特征,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刑侦专家进一步指出,从人格基础来看,有强迫倾向的人,一般都存在过于追求完美和理想主义的倾向,他们做事认真,往往对自己要求过高,有强烈的完美感。做事认真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成功人士天生就有不断追求完美的欲望和激情。

  

  刑侦专家称,取得的成功越多,追求完美的欲望越强,在完美主义的推动下,人就会拼命工作,成功也随之成了一种强迫的需要,时间越久,人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走进强迫症的窠臼。“魏东遗书的致命疑点出现了,一个大富豪,一个追求成功追求完美的人,如果真正是希望通过自杀来解脱,首先看看遗书的纸张,普通的4A纸。”刑侦专家表示,遗书手稿是电子扫描,可能质地会更好,但是对于完美主义者,尤其是写给自己家人的遗书,这是魏东最后一次留给亲人的手迹,按照魏东的追求完美性格,应该不会是一张普通的4A纸张,从文字中对妻子的情感流露,这种遗书应该是比较温馨更华美的纸张。当然悬疑的重点不在纸张,而是遗书的内容,刑侦专家的认为,追求完美的人在写遗书的时候无论是字迹工整还是格式看,都非常的在意,魏东的遗书都没有任何的讲究,甚至还有涂改的痕迹,这个跟魏东的性格完全相反,如果是在自由正常状态写成,那么追求完美的魏东一定不会在遗书上涂改。

  

  刑侦专家通过遗书侦破过很多离奇的谋杀案,他认为,魏东的遗书可能确实是魏东亲笔所写,但是内容看除了介绍自己的病症,要给家人传达病症的痛苦以及不想拖累家人的遗憾之外,没有表达自己任何一点对身后事情的安排,尤其是自己最新爱的妻子跟孩子,这个也跟魏东强迫症所反映出来的追求完美的性格不相符。“正常状态下的强迫症人,他们写遗书的时候会非常全面地交代自己的后事,尤其是妻儿,在他们写遗书的时候,考虑问题也是非常周全的,但是魏东的遗书上看不出任何周全考虑,只是对自己、家人的一种解脱的说明。”

  

  涌金系成为股市最后一个大佬,无论是国金证券的上市还是一些风险投资,应该说魏东的资本运作手段越来越娴熟,应该是松一口气治疗强迫症的时候,其遗书中也坦诚想在今年休息治疗,但是遇到了外界的压力,却越来越严重。刑侦专家指出,追求完美的人患上强迫症后,外界的压力对其影响非常大,为了满足他人的期望而过分考虑功利目标,人离天性就会越来越远,,这时候心理功能受到扭曲,强迫症就会越来越严重,做事也就越来越追求完美,但是魏东的遗书只是直白地告诉家人以及世人一个信息,那就是他是强迫症、抑郁症,对于外界的压力,他只是一笔带过,这背后另有蹊跷,按照魏东的性格,交代自己的抑郁症、强迫症,那么不会一笔带过外界的压力。

  

  “按照刑侦推理,魏东的遗书虽然是亲笔所写,但是内容反映出来的最后成稿,魏东写遗书的时候应该是在一种非常状态。”该刑侦专家一再强调,由于看到的手稿只是电子版,加上到目前为此都没有看到关于魏东的事发现场的刑侦告以及坠楼的现场影像资料。该刑侦专家指出,如果魏东跳楼真的是从九楼自己跳下来,那么运用物理学的曲线运动原理结合数学的三角函数正切值公式进行计算,魏东的尸体应该距离墙角一定的距离,如果是从窗户上跳下来,根据刑侦最常见的规律现象,一定是魏东的头面部着地,并且严重变形有很严重的伤势,但是根据媒体道魏东遗体告别的字里行间看,魏东面容安详,这个特征跟男子自杀的特征不太相符,不排除家属为了送魏东最后一程进行了整容。

  

  “一个驰骋多年的商人,除了公司的运作压力,身体健康的压力,外部到底什么压力呢?”管理层内部人士尖锐指出,市场中关于涌金系参与的九芝堂以及国金证券借壳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说法甚嚣尘上,而国家也不会无视股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温家宝总理就尖锐指出要打击腐败,证监会等监管部门的官员在股权分置改革这个大潮中,不排除官员腐败,魏东这个时候抛出了外部压力的遗书而自杀,背后的隐情不是涌金系内部人能说清楚的,只有真实的调查才能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答案。

  

  国金证券疑云

  

  魏东的去世是意外。对魏东佩服非常的前证监会干部,目前领军国金证券的雷波在魏东遗书手稿大白天下之后的公开说法。广发证券借壳暴露丑闻之后,随着司法机关的介入,证监会官员卷入其中,券商借壳问题不断地受到关注,这个时候魏东自杀了。魏东的自杀并非意外,在魏东受到外部压力选择自杀之后,留在国金证券的疑云依然挥之不去。

  

  涌金系入主当初的成都证券,彰显手段非凡。2004年8月,在老股东的股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初步确定选择上海纳米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纳米创业)、清华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清华控股)、长沙九芝堂(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成都证券的投资人。但是到了当年9月纳米创业突然解除增资协议,它与涌金投资签订《关于增资款划付安排的协议》,并将已经交纳的500万元定金转作涌金投资增资定金。同时,上海鹏欣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也出现在买家之列。这实际是一个策略,德隆系危机爆发后,涌金投资一开始就直接进入成都证券未必得手,由纳米创业先期谈判,为涌金投资的出场铺平了道路。同样的手法在涌金系进入云南国投就上演过。事实上,纳米创业也是魏东控制的公司。而涌金系进入成都证券的时候依然只是经纪类券商,但是成都证券很快取得了12个月的比照综合类券商业务资格。这又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事情。2004年德隆系全面崩盘,德隆系旗下的德恒证券在取得证监会比照综合类券商业务资格期间,疯狂为德隆系做庄敛财,金额超过500亿元,证监会在不能控制比照资格风险而造成广大投资者形成巨额风险的情况下,因为涌金系的进入,而再次将比照资格授予成都证券。

  

  成都证券更名为国金证券后开始了上市之路,国金证券通过分步置入成都建投而成功上市。2006年9月,成都建投刊登国金证券借壳上市公告,当年10月开始股权分置改革,宣布向九芝堂、涌金投资、舒卡股份三家公司增发7500万股,吸收国金证券51.76%的股份。增发价格每股6.44元,这个增发比例相当于成都建投流通股份的三倍。奇怪的是,向舒卡股份增发的限售期只有12个月。根据当初成都建投的公告,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需要注入优良资产,当时成都建投的主要资产集中在房地产、水电、金融资产以及上市公司股权投资方面,在房地产开始不断升温、上市公司通过股改股权投资不断增值的情况下,成都建投以不到两亿元的价格整体将其转让给九芝堂。事实上,成都市政府并不想将这部分资产真正转让给九芝堂,而是让成都市的企业再次整体接手。事实上,国金证券吸收合并上市,涌金系为此支付的真实成本为1000万元。

  

  2007年7月公告非公开发行股份吸收合并国金证券实行整体上市。到目前为此,不能发现,通过国金证券10送10之后,涌金系持有的股份已经增加到1.5亿股,每股成本下降到3.22元。不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所有证券公司借壳上市都是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国金证券分两步走,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无论是国金证券还是证监会,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解释,这个背后到底有什么秘密?

  

  清华控股一直这家看上去有着高校概念的公司一直伴随着涌金系在资本市场出没,无论是国金证券还是云南国投都在伴随着友情演出的角色。清华控股跟涌金系关系非常的身后,早在诚志股份的增发中,靠着大股东的地位,让涌金系获得了140万股的IPO配售,获利菲浅。“其实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清华控股每次在涌金系收购金融资产的时候,都是以国有独资企业的身份参与,这就为涌金系这个民营企业进入金融业有了国资企业的合作形象,清华控股的出资到底是不是自有资金,这个问题值得调查。”管理层有人士质疑,证监会为什么会让国金证券分步上市,会不会是国金证券的股东存在变相的问题?

  

  仔细研究会发现一个现象:从2005年9月开始,成都建投开始出售其资产,到了国金证券完整借壳上市的2007年9月两年间,国金证券股价从2元多上涨到80多元,上涨近40倍。这期间发生了很多蹊跷的事情,国金证券的股东人数从9800人到了2006年底下降到6000人,明显筹码在不断集中,在此过程之中成都建投的利空消息不断,有庄家进场建仓的特征,这期间不难发现庄家的成本不到4元。随着国金证券的借壳,从2006年12月22日至2007年3月29日停牌,但是开盘的国金证券股价高开100%,当日收盘于20.62元,上涨169%。到了2007年9月,国金证券完整上市,再无题材可以炒作,股东人数骤然增加到人,到了200年4月2日,国金证券反弹之前,股价跌去75%,只有20元。明显庄家已经出场,等待机会。

  

  机会很快就到来。当初成都建投向舒卡股份定向增发的2000万股的增发限售期为12个月,这部分股份于2008年4月1日上市流通,恰好股权分置改革解除限售的2000万股也于2008年4月1日上市流通。舒卡股份持有的国金证券到底有没有抛售呢?从4月2日开始一路上涨,从20元一路上涨到了50元,伴随其间的是限售股东的持股一路下降,至4月底,限售股东持股比例已从30%下降到近20%。国金证券上市之后,除了涌金系是最大的赢家外,庄家更是在50元以上的价位套牢了不少散户。到底是谁在国金证券获利?

  

  涌金系的未来

  

  斯人已逝,谁来主宰诺大的涌金帝国?

  

  27岁创业的魏东从中金开一路走来,表现出了惊人的资本才华,大魏东九岁,证监会干部出身,在资本市场颇有名声的雷波对魏东都是敬佩有加。上世纪90年代,魏东掌空的涌金系通过转配股、法人股受让、配售新股等政策进行“盲点套利”,赚取第一桶金,最为经典的就是投资转配股,不到4个月套现超过1亿元。2000年前后进入VC领域,投资孵化了包括青岛软控、北青传媒等一批高科技创业企业;2002年后,又以私募股权投资的手法,受让千金药业股权、以控股的九芝堂(行情论坛)集团为平台控股国金证券(.SH),并在这两家公司成功上市后获得巨额投资收益。此外,通过法人股投资、参与IPO、配售等方式,涌金系涉足众多上市及非公司,并逐渐形成金融、产业相互补充、融合的巨大构架。

  

  魏东先后插手并迅速获利的上市公司有三九医药、首旅股份、诚志股份、丝绸股份、波导股份、茉织华等。目前涌金系已经形成了上市公司、金融企业、海外金融、VC等多个领域的庞大集团,市值超过300亿元,无论是国金证券还是九芝堂亦或是千金药业,都声称公司的发展都非常的稳健。但是魏东除了是整个涌金系的操盘手外,更重要的是魏东深厚的人脉维系着整个涌金系无论是政策还是关系,魏东的去世,涌金系还能否像之前那样踩准政策信息,继续维持庞大的社会资源呢?

  

  一个写好遗书,抱着必死决心的商场大富豪,在犀利的系列资本运作之后如此的不堪重负,遗书中没有任何交代后事的情况下,涌金系的未来扑朔迷离。据了解,涌金系有明确分工,哥哥魏锋负责事业运作,魏东负责投资项目,金融加实业的构架是涌金系进入九芝堂之后定下的发展战略,但是由于涌金系靠投资起家,魏东更倾向资本运作,现在魏东的去世,涌金系更专注于实业的可能性更大。

  

  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魏东在涌金系的股权比例,魏东控制着绝对的股权,按照遗产继承的法律条文看,魏东的妻子应该是涌金系的实际控制人。“魏东的妻子能否顺利掌空涌金系,并且沿着魏东的思路继续走下去,其能力不是导师背景决定的,而是个人的真正才学能力。”管理层人士指出,涌金系的繁荣值得担忧。

  

  原文地址:

标签:证券   遗书   上市   强迫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