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捧杀中国--网络时政文摘(35)
网络时政文摘(35) 2009-06-12
同舟共济纯属谎言:西方国家捧杀中国
内地出口续跌 复甦只是假象
印媒:世界夸中国过了头
绝对权力不受监督 贪官污吏前仆后继
广东官场地震 汪洋坐收渔利
同舟共济纯属谎言:西方国家捧杀中国
太阳/最近一段时间,西方舆论瀰漫着「中国经济率先复甦」、「中国是全球经济新引擎」等等论调,一顶顶高帽向中国送来,而中国内地一些所谓专家、学者也闻声起舞,相互唱和,好不热闹。其实,这是西方捧杀中国的新阴谋。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近日在杭州演讲时,对中国的发展极其乐观,他说「虽然中国经济规模目前只有美国经济的四分之一,但它可以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经济引擎」。彷彿是为了印证预言有多准确,第二天,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宣布,中国经济增速可能超出预期,而高盛亦于日前推出告,称中国经济在二十年内赶上美国。摩根大通更是不遗馀力地唱好中国经济。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本月初访华时,也给中国送上不少高帽。
与此同时,中国内地一些官员、学者也纷纷发表类似的言论,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表示,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实体经济的困难是局部和暂时的,是可以逆转的。
这些乐观之词,到底是否符合事实?根据中国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经济复甦不仅困难重重,而且还可能堕入滞胀的深渊。五月份中国宏观经济指标,CPI(消费价格指数)与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继续下行,均低于预期,其中CPI较上年同期下降一点四个百分点,连续第四个月下降;PPI较上年同期下降七点二个百分点,连续第六个月下降。
同舟共济纯属谎言
明明数据低于预期,却解读为利好,西方国家这样做,目的是为了能在中国掘金。西方已在中国设下庞大的赌局,与中国政府和老百姓进行对赌,他们频频唱好中国发展的前景,就是想诱导中国政府作出有利于他们的决策,引诱更多的中国老百姓入市,然后通过拉升出货的方式,将包袱留给中国政府和老百姓,自己则藉机解套。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战略,并且得到美国政府的默契配合
目前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已经脱节,实体经济中企业开工不足,定单流失,而虚拟经济中的楼市与股市却异常火爆,很多企业拿到银行贷款后,不是进行生产投资,而是投入股市和楼市,一旦外国资本迅速撤离,再加上通胀,进入虚拟经济的钱马上会化为乌有。这是西方资本继金融危机之后,对中国经济的第二轮抢劫。
最近几年,西方国家对华策略,在棒杀中夹杂着捧杀,从年初希拉妮提出「同舟共济」,到「中美共治全球」,再到如今的「全球经济引擎」论,高帽一顶又一顶,迷汤一道又一道,再加上他们豢养的国内媒体与学者配合,让中国政府和老百姓失去警觉性,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狼共舞,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其实,面对这些乐观论调,中国应该保持充分警惕,过誉之词往往是陷阱,更多的乐观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在国际经济领域,中国应该韬光养晦,而不是当国际雷锋。
东方日:内地出口续跌 复甦只是假象
内地贸易数据显示,上月出口同比下降百分之二十六点四,进口同比下降百分之二十五点二,贸易顺差又添一百三十三亿美元。数据显示,出口贸易未见改善,尤其以同日本、台湾等一些经济的比较来看,颇有独憔悴的情况。在国际社会一片中国先复甦的颂声中,数据明显地唱反调,提醒当局注意到原本呈现恶化的因素,仍会威胁经济的发展。
贸易数据凸显了结构性的失衡仍然突出,这表现在国内及国外两方面。数据反映,来料加工相关的贸易,萎缩得最为厉害,其实当局早意识到低端贸易的困局,订下向内需转型的决策,但这种转型受到内地收入分配结构失衡的影响,难以取得实质进展,于是反过来又以融资、退税等不同的手段,以冀能催谷出口,可惜外需疲弱不予配合。因为外部经济转坏,首先萎缩的便是低端的非必需产品,如衬衫或玩具等,说明寄望外需的不现实,决策的着力点错误,只会强化了已有的失衡。
亚洲经济体出口改善,却得益于中国的需求,无疑或多或少关乎政治需要,内地的定向释放需求,例如,对台开放市场成为两岸和解的催化剂。然而,也有产业竞争优势转移的因素出现,一方面低端产品面对东南亚后起更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汇率变化产生此消彼长的转移,譬如人民币被美元「锁定」升值,而亚洲货币竞相寻求贬值,都使汇率不利于内地。恐怕这种趋势还会持续下去,苟如是,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势必遭受削弱。
从长远发展看,中国不必锐意竞逐「世界工厂」的地位,但中国有自己的问题,那就是强大的就业压力。讽刺的是,亚洲的出口表现显示,中国救得了别人,却救不了自己,当中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拥有的庞大外汇储备,给汇率造成巨大压力。而在贸易持续失衡之下,贸易顺差始终未能根本改善,造成结构失衡环环相扣,更可能招惹愈演愈烈的贸易战。
根据商务部的计算,出口每下降一个百分点,会使消费下降零点六八个百分点,国内资本形成下降零点七四个百分点,这一作用有两年左右的周期。以这个样式看,出口下降对消费和投资有一个影响周期,而且出口同内需间存在恶性循环。面对现时的数据,对有关内地年底复甦的预测,使人深存疑虑,至少目前未见到走出结构失衡的决策,很难相信重见良性循环,个别月份的好转,不过是波动性走势的涨涨跌跌表现,不足为据。
上月反映工业生产的PPI,以及反映物价的CPI两大指数俱为负值,不能说同出口没有关係,至少产能过剩、去库存化未见成效,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家电下乡及购车补贴,不过是临急抱佛脚的消化措施,在这一轮购买力消耗以后,后面怎麽办?难道还是等外需幸运降临吗?可见现时政策着力点,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救急状态。
为摆脱产能过剩、消费不足造成通缩,内地现成救急措施就是大大放宽借贷,叫做「放水冲沙」,目前的放水效应正造成另一波的资产泡沫,构成后续的风险。可见当下的决策未有引领经济步入良性发展,相反是朝着结构失衡不断用力,若误信凭此可在亚洲领先复甦,只会使当局误解政策得当。事实上,在经济模式转型这个关键未解决前,中国非但不能领先于亚洲,反而可能落后于亚洲。经济模式不改,纯粹大掷银弹、狂热放贷,不过造就一场资本运作的盛宴、一个财富效应的派对,实体经济的复甦只是假象而已。
印媒:世界夸中国过了头
环球时
印度《每日新闻与分析》6月9日文章,原题:对中国的炒作过了头 深陷绝望的人会抓住一线希望。这或许有助于解释,当世界遭遇经济危机重创时,即便是最微弱的经济复苏迹象都会引发阵阵狂喜。倘若这种微弱希望被“中国因素 ”放大,正如在这个指望中国扛重担的世界上经常发生的那样,它就会一下子被吹上天。
因此,我们已无数次听到,已从衰退中复苏的中国如何以其全速增长托起世界经济;中国的人民币如何一跃变为“全能的”全球储备货币,而美元不堪创纪录赤字和投资者信心丧失的重负。还有那些愈演愈烈的猜测:中国如何充满自信地准备吃进海外战略资产,并且很快就将“拥有整个世界”。此外,评论家们似乎从中国决策者的只言片语窥测到了什么,开始大谈特谈上海崛起为首屈一指的国际金融中心。
但冷酷的现实是,所有这些都不会很快发生,甚至可能根本就不会发生。中国经济距离“救世界”还远着呢,充其量只能救救自己,而且这也取决于许多条件。没错,统计数据显示,由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一揽子方案以及国有银行近乎鲁莽的放贷,中国经济出现了复苏。但这种经济增长的质量似乎不理想,不能激发中国进行结构调整所需要的信心。
类似的,有关“全能的人民币”的谈论此起彼伏,但还需要数十年时间,这种货币才会成为你我出国旅行时放在钱包里的那种全球储备货币。这是因为现在它都不能自由兑换,而这是激发对其信任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其他条件。
同样,认为中国计划通过收购战略资产“接掌世界”的看法也是吹过了头。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中国公司和机构迄今的购买资产的尝试,暴露了他们的幼稚和失策,只激起了目标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
上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公司———甚至不在汽车行业,宣布计划收购吃油大户“悍马”品牌的消息,恰如其分地说明了中国尚未成熟的“资产收购战略”。看起来,其中首要动机在于小公司通过收购西方知名品牌来获得“国际”影响。
或许最为夸张的“中国炒作”是说华尔街遭遇的震荡将使上海迅速崛起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但是,国际资本不是以这种线性方式运作的,而且不论怎样,基础的移位只会以冰川运动速度进行。
最重要的是,能够营造充满信心的大环境,比如不受限制的获取信息,转变以国家为中心的思维模式以及建立一个法制社会。中国距离跨越这道门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炒作只能行得了一时,却难以取代希望。▲(文卡特桑•维布,汪析译)
太阳:广东官场地震 汪洋坐收渔利
广东官场持续震盪,继前省政协主席陈绍基、前任省纪委书记王华元之后,深圳市长许宗衡亦因严重违纪落台,被中央免职,广东官员人人自危,但却给汪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陈绍基与王华元均曾是广东官场的要角,陈绍基掌握政法系统十几年,王华元则先后掌握纪检和政法系统,广东各地很多官员出自他们的门下,已形成千丝万缕的关係网,如今他们落网,会起到拔起萝卜带出泥的效应。最近一段时间,不少广东官员纷纷外逃,便是最好的证明。
至于许宗衡,他在深圳经营十几年,尤其是他还担任过多年的组织部长一职,党羽遍布深圳党政机关,如今许宗衡东窗事发,树倒猢狲散,牆倒众人推,这些昔日趾高气扬的「许家军」,恐怕也将惶惶不可终日。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广东官场虽然出了不少贪官,但类似今次这样高层次、影响深的大桉,恐怕还是第一次,对广东的政治形象造成沉重的打击,但对省委书记汪洋来说,却未必是坏事。
治粤大计遭遇阻力
汪洋调任广东省委书记仅仅两年多,而陈绍基、王华元以及许宗衡在广东任职时间都比他长得多,这些人都不是汪洋提携的,而且他们贪腐高峰期也不是在近两年,因此汪洋说不上要负领导责任,中央的板子打不到他身上。
但这些贪官落网之后,腾出来的官位却是汪洋重新布局广东官场的大好时机。汪洋到广东后,虽然志得意满,想干一番事业,先后发动解放思想大讨论,以及提出腾笼换鸟的主张,但遭遇极大阻力,广东本地官员对汪洋阳奉阴违、消极支持,使汪洋的治粤思路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
如今这场前所未有的腐败桉桉发,而且还在深入发展,腾出的职位愈来愈多,使汪洋有足够的空间重新安排人事,同时又可藉今次的贪腐桉警告本土势力,树立自己的权威。可以说,今次腐败桉,对于汪洋来说是一次政治契机。中共十八大还有三年时间便要举行,汪洋如果在这三年时间里,大力刷新广东吏治,引领广东经济更上一层楼,其仕途再上一个台阶不是没有机会的。
当然,汪洋在广东今次反贪腐风暴中也不是没有失分。最令人质疑的是,在黄光裕桉发前十几天,汪洋居然还大张声势地接见黄,并派出公安为其开道。这也折射出汪洋对广东官场失察,以及政治敏感度不高,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可谓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所以汪洋必须以更加严厉的手段,清除贪官,以证自己清白。
中国官场历来都是「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每次贪腐桉发之后,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今次也一样。只不过,现在反贪腐就像割韮菜,割完一茬又一茬,总是割不完。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