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本拉图:“高铁独立监管论”——又一出暗度陈仓的“私有化”闹剧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评叶檀《高铁监管:独立独立再独立》

  有着美国背景的《每日经济新闻》的写手叶檀7月30日在南方系媒体《南方都市评论周刊》上撰文,鼓吹“面对全球最长的高铁,我们必须呼吁建立独立的监管部门,开展工作的首要条件是,独立、独立,再独立。”

  这又是一篇典型的一如既往的“叶檀体”文字:文章的逻辑混乱不堪,结论似是而非。笔者研究叶檀以来,一个很感慨的结论就是,迷恋于叶檀体的粉丝们,在叶檀体的教化之下,都变成了一群缺乏逻辑的思维惰性体。

  叶檀自己曾经吹嘘说,“对于我来说,你的逻辑和你的证据更重要”。然而叶檀却常常欺负她的粉丝和普通读者因为缺少一点逻辑常识,所以,就肆无忌惮地在诡辩的台子上跳舞,然而这种缺少逻辑规则支撑着的表演,只能是一幕丑剧。阅读叶檀体的文字,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文章中经常出现的混乱逻辑,否则,读者就要象傻子一样被玩弄。我们就以叶檀的这篇《高铁监管:独立独立再独立》为例,再从逻辑上做一次解读。

  读完该文的读者,可以按照笔者列出的顺序回答以下问题:

  

  1、该文的观点是什么?

  

  2、全篇的文章的逻辑论证过程是怎么样的,在这里笔者提供一个基本的填空:“因为……,所以……”。读者能否在不加入自己的观念的情况下,给叶檀的这篇文章形成一个完整的“因为……所以……”式的中心思想小结?

  

  3、该文的论据与该文观点之间是否存在严格的论证关系?

  我想,读过此文的人,只要是具备中学生的语文的阅读能力,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1、该文的观点是:对高铁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

  

  2、然而整篇文章对于为什么要建立高铁的独立监管体系却几乎没有论证,也就是说,这是个结构残缺的文本,即“因为……,所以高铁需要建立独立的监管体系”。这样一篇病态的文章堂而皇之登上媒体,无疑是对读者最大的欺骗,这是媒体贩卖伪劣产品最好的例证。

  

  3、叶檀在文中列举的法国、英国、德国的铁路改制的例子,与其观点——即高铁需要建立独立监管体系——之间,却不存在任何的逻辑关系。我们不妨对比一下:

  

  (1)文中仅仅说到,“法国1982后实行彻底的铁路国有政策,政府给予巨额补贴,目标是把铁路尤其是低票价的普通列车当成公共产品,他们成功地达到了目标。”——没有进一步说明这和独立监管有什么联系。

  

  (2)“1994年之前,英国实行铁路市场化改革,此前铁路的巨亏与低效让政府不胜负荷,但私有化的后遗症是票价高涨、亏损依旧(虽然数量下降)、铁路管理不善、误点成为家常便饭,短短的数年时间居然发生了十三起事故。2009年7月1日,当私营铁路公司要求政府对盈利前景较好的东岸干线减税时,时任交通大臣阿多尼斯男爵(LordAdonis)立刻声明政府不会把经营权重新开放竞标,而是把经营权收回,成立国营公司经营东岸干线。”——我们依旧没有找到英国的铁路体制和中国高铁独立监管之间有什么联系。

  

  (3)“与法国相反,德国的铁路市场化同样获得了成功。1994年,德国联邦铁路和德国国营铁路合二而一,成为德国铁路股份公司,实现了私有化。政府给予短途客运服务补贴,路网这样的公共设施由联邦政府投资,当1998年铁路事故发生后,德国政府在加强监管、落实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迄今效果良好。

  

  ”——例子中虽然提到了监管,但本意却只是在说所谓的私有化效果良好,也没有看出和高铁建立独立监管体系有什么联系。

  因此,稍微进行过写作训练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缺乏完整逻辑,论点与论据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就是一篇典型的次品。

  叶檀就是经常这样欺骗她的读者的。

  然而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就该文,笔者的朋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也是以“因为……所以……”结构让一些人来完成对这篇文章的分析,结果却是非常意外:

  有的人的答案是:“因为高铁缺少制度,所以要加强监管”,有的人答案是:“因为制度落实不到位,所以要加强监管”,还有的答案是“因为没有实现市场化,所以要加强监管”等等,统统都自己给这篇缺少“因为”的病文加上了自己的心目中的“因为”!更有意思的是,实验中,这些按照自己的理解给文章加上了“因为”的读者,针对各自“因为”的合理性开始了激烈的争论,为自己心目中的“因为”而奋力辩护。

  这个现象是非常有趣的。

  读者很容易在轻信媒体的同时,无意识地替一些病文“完成”了残缺的逻辑。在读者心目中,是不能容忍有所以没因为这样的残破的,以至于在潜意识驱动下要让自己去越俎代庖地替一个不合格文章按照自己的经验去填补逻辑空白。

  我不知道这该归之于一些读者的悲哀还该归之于作文者的狡猾。但作为一个声称自己有宗教信仰的学者来说,这无疑是必须受到谴责的丧失了文德的行为!

  到此为止,这篇文章本该评无可评了!但是,叶檀俨然已经成为了一部分媒体豢养的职业吹鼓手,我们还不得不去深入地去对她的一系列烂文进行细致的解读,以使读者对其文中的毒害看得更清晰,保持应有的警惕。

  首先,叶檀自己能不能解释解释这句没来由的开头语:“恢复人性光辉,尊重科学常识,以及理性的思考避免重蹈覆辙,723动车追尾灾难中的三大思想基石,由公民在救难的第一时间亲手奠定。”我们暂且放下对错之争,只是想请教一下:“公民救难”如何奠定“恢复人性光辉,尊重科学常识,以及理性的思考避免重蹈覆辙”这三大基石?叶檀在这里又一次把读者当傻子玩,对自己的读者用填鸭一样粗暴的方式塞进了自己那点自由主义的私货。——不手握舆论霸权,还真没人敢这么霸道!

  叶檀在文中说,“围绕此次事故……多数意见认为目前行政与市场边界不清造成了悲剧,而另一些则认为,悲剧的产生正是因为行政权力不够强大公正,市场过度膨胀所致。”,好一句“多数意见认为目前行政与市场边界不清造成了悲剧”,这是自由派及其旗下的水军的自己的幻觉吧?叶檀等人借着动车事故试图私有化铁路系统伊始,民间反对私有化的声音就一浪高过一浪,在医疗、住房、教育、养老等领域被私有化市场化变成了新的几座大山的今天,人民还会像改革之初那样“我不下岗谁下岗”地被你们欺骗和欺压?叶檀们也不是不知道这一点,所以很不情愿地列出“市场过度膨胀”,但因此还不忘玩弄一下笔杆子,给前面加了一个定语:“行政权力不够强大公正”,把行政权力趁机抹黑一下。我很难理解这是她的偏执还是她的媒体强加给她的“政治正确性”所致。

  叶檀的文中充满了这类霸道说教或者篡改民意的文字比比皆是,以至于笔者再一一列举下去就只能要连篇累牍了。

  绝大多数民众,只要还没把自己幻想成精英,对于私有化的反感态度是非常鲜明的,尤其在这次动车事故之后,精英们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观念与人民的距离,所以,对铁路体制的攻击不冠之以直接以私有化的旗号,转而玩一点迂回的伎俩。叶檀的这篇高铁监管论就可以算作是一个典型的样本。

  铁路运输出了重大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在加强监管这一点上,除了那些一贯以给政府擦屁股为己任的体制派,绝大多数民众对此都不会有异议。这也正是叶檀等人多年操纵舆论的高明之处:我们提出进行监管总该是“代表”了民意吧?

  然而,在7月26日叶檀写给《东方早》的一篇文章中,她早已明确地呼吁:铁路部门出事故是必然的,不出事故是奇怪的。要拆分铁道部变成铁监会!尽快拆分铁道部门,让铁道部变成铁监会,成为彻底的监管者,下属铁路公司、投资公司、设备公司成为彻底的市场主体。

  叶檀以退为进谈建立铁路监管机制,最终要绕回去的,还是铁路要市场化和私有化。否则她这个代言人无法给自己所属的利益集团交差。

  人民铁路人民有,人民铁路人民管。终止年初以来霸王硬上弓的铁路市场进程,让铁路真正回到人民手中而不是交给那些嗜血的民营资本,相信人民有管理好自己资产的智慧。

  人民自己的事情就不劳精英们操心了。真有本事就把牙齿对准跨国资本咬,咬回一个公平的国际经济体系来!别天天有事没事地惦记着中国人民的这点血汗家底。

标签:铁路   监管   独立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