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与中国标准[大飞机展望之二]
中国制造与中国标准[大飞机展望之二]
:鹰眼看天下
在《中国制造与产业升级[大飞机展望之一]》一文中,简要讲述了大飞机专项给非航空产业带来的升级机会。但那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在国际竞争中不掌握产业标准,大飞机专项也不可能带动中国的产业升级,这就是《中国制造与中国标准》所要讲述的内容。本文以九个相对独立的部分,逐次讲述了标准、中国为何有制造没标准、中国标准正在奋起直追、大飞机如何打造中国标准等内容。
一 什么是标准?
标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的最佳秩序,是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由此可以清楚的看出标准有以下含义;
(一)标准是一种最佳秩序,为了达到最佳秩序就必须有统一规定。标准一般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
(二)标准制定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非重复性的东西不需要标准,比如手工制品。
(三)“共同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说明标准既可以是科学技术成果,也可以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四)标准只适用于一定范围。
标准已经渗透进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现代社会没有标准是不可想象的。中国标准当然是指中国政府认可的标准。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订的标准,以及ISO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所制订的标准。
二、标准是怎样制订的?
从实践来看,标准是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知识产权的核心。标准的制定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超前,即标准的制定领先于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制造;另一种是滞后,即在相关的技术和设备产品已经进入市场后再制定相应的标准。前者一般是技术驱动,它的特点在于使标准对以后进入市场的技术和产品具有统一的指导作用,为各个运行商和产品设备提供商营造公平竞争的机会。其缺点是,超前制定的标准将受市场需求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甚至发生重大的变化。后者的特点是标准的作用立竿见影,对该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制定出来的标准稳定性比较好。缺点是,标准的制定会受某些主流厂商技术的影响。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先有标准后有制造已成为跨国公司跑马圈地的重要手段。
三、标准的现状。
标准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标志,落后的国家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标准。标准人人会造,关键在于大家认不认可。这与先进与否有关,更与国力强弱有关。现行标准体系基本上是由发达国家(工业国家)把持,那几个公认的国际组织也没发展中国家什么事。工业生产最显著的特点是大规模生产,大规模生产是一种可重复的过程,是一种最优化的过程,需要一个标准来规范其生产流通全过程,以得到最佳秩序。发展中国家工业不发达,自然也就谈不上标准,即使制订出来也是落后标准。但先进并不等于标准,国力才是确立标准的最关键因素。为什么火车的标准轨距是1.435米因为当时英国实力最强。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特别是在早期的标准中。没有别的原因,实力和大炮决定了一切。
四、为什么只有公认的中国制造,没有公认的中国标准?有人说我国是“世界工厂”,也有人说是“世界加工厂”。按照工业化大规模可重复生产的特点,不管是世界工厂还是世界加工厂,都应该有一个公认的中国标准。为什么没有?原因如下:
(一)国外转让的是落后技术污染产业。发达国家目前的环保条例越来越严格,这些生产工艺或技术在本国过不了关,才选择到中国的。为了发展经济,中国肯定不可能采用发达国家的标准。一个落后的标准,会被世界公认吗?国外早就有比这先进得多的标准了!
(二)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的缺失。大飞机就是一个典型的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汽车船舶都是,芯片更是。玩具服装不是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也许外国品牌是,但绝大部分“Made in china”不是。
(三)核心元器件依赖国外。很多企业拼来拼去,却越来越同质化。于是使用的外国元器件就成了竞争的资本,其实无非是在拼外国标准。在中国企业陷入“红海”不能自拔之际,外国元器件可真的驶入蓝海了。一面数着钞票,一面笑咪咪的看着中国人给自己做产品宣传。所谓的蓝海,所谓的差异化竞争,都得建立在掌握核心技术核心元器件的基础上,要不然永远是红海。彩电、DVD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四)来料加工产品太多,外贸依存度太高。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超过了80%,创造了又一个世界第一。来料加工依赖于外国资金、外国技术、面向外国市场,为了方便外资进出,主要集中在沿海,也叫“水际制造”。其实质是工业国家把处于产业链最底端的劳动密集型的组装业转移到后进国家。来料加工也好,水际制造也好,出口导向也好,都不可能打造中国标准,因为产品最终是为国外服务的,自然要按国外标准生产。
(五)基础工业的落后,制约了中国标准的发展。军舰是大工业的产物,现在仍然如此。中国是造出了世界领先的船舶,但很多关键设备都是外国产品或外国技术。当然这也跟用户的贪大求洋有很大关系。很多产品明明国内开发出来了,用户却非要用外国货。选用外国货,也就选用了外国标准。
(六)在高新技术空白领域的落后。我们不光在应用科学研究上落后,在基础科学研究上更落后。当前的工业生产有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先有标准后有产品。落后者有资格制订标准吗?
(七)技术壁垒是WTO国家常用的手段。认同中国标准,还怎么设技术壁垒?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有一个叫"关税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也称为"标准守则",要求缔约国准备建立或采用某一标准系统或认证系统时,应保证其目的不是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制造壁垒。可笑的是,技术壁垒恰恰是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常用手段。
(八)标准与专利捆绑,标准与专利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这是中国标准最大的拦路虎,是中国标准举步唯艰的最关键最根本原因。
一项发明创造完成以后,往往会产生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发明创造应当归谁所有和权利的范围以及如何利用的问题。这就是专利的由来。专利怎么会跟标准扯到一起呢?专利是私有的,标准是公有的,在逻辑上的确不是一回事,但在现实中却往往是一回事。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技术,四流企业做产品。这是大家熟知的,怎么做标准?从“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再到“标准许可化”,就是标准运作的基本模式。“技术专利化”是指将技术发明申请专利。“专利标准化”是把私有的专利技术进入了公有的标准之中,标准具有强制性,专利也就有了强制性。“标准许可化”是指要使用标准,就必须向组成这个标准的专利的持有人交专利费。
标准这种隐蔽性规则越来越成为世界贸易中的一道门槛,成为一种控制产业链、遏制竞争对手的工具。标准壁垒越来越高越来越多,使得先发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来越明显,后发企业的成长空间越来越狭小,成长过程越来越艰难。
从另一方面看,标准也成为利益分配的工具,它使得产业利益分配朝先行的跨国企业们倾斜,使用跨国企业知识产权的成本越来越高,后发国家和后发企业的低成本制造优势顷刻间荡然无存。
综上所述,高速铁路机车(动车组)前途堪虞。选用了四个国家的机车,也就选用了四种国家的标准。旧中国铁路是“八国联军”万国造,新中国好不容易才统一用中国机车中国标准。中国高速铁路机车能不能将这四种标准融合都是个未知数,建立自己的标准谈何容易?系统兼容集成是个非常麻烦的事,不比新造的容易多少。搞得好会比这四种标准都高,搞得不好比这四种标准都低。到时候想哭都哭不出来,当初还不如只引进一种标准呢!
中华之星是现成的产品弃而不用,非要另起炉灶。其实也就是动力集中与动力分散的区别,只要投入时间和资金都可以解决。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中华之星用了不少外国零件,是个组装货,同样也可以推理运十也是组装货。但中国人通过组装运十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组装MD90获得了自主知识产权了没有?中华之星的动力系统、高速制动系统、转向架、列车控制网络系统、轻量化车体等这些关键部件可都是自主研发生产的!动车组随车配备外国工程师(又一个中国特色),出了问题也找外国公司,铁道部宣称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现在哪里?
标准就是一个迷宫,陷进去就麻烦了。弃用中国机车中国标准,选择外国机车外国标准,这种市场换技术能否成功?汽车飞机“市场换技术”没成功,现在又走上了自主研发的老路。市场已被占领了,汽车飞机自主研发之路何其艰难?铁道部又凭什么保证这一次“市场换技术”一定能够成功?
五、中国标准正在奋起直追。
(一)04程控交换机。
当年邮电部把全套只用了5年(设计寿命30年)的日本程控交换机全部更换,有两个原因。一是日本卖给我们的是纵横式程控交换机,而当时国际上早就使用数字程控交换机了。二是因为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不兼容。日本标准的传输接口是T1,速率1.544M。而欧洲标准是E1,速率2.048M,设备根本无法对接。日本人想借此垄断中国市场,但1984年的一次故障造成京沪通信中断24小时,震惊了世界。中国为了引进数字程控交换机,不得已全部淘汰日本设备。这就是标准给我们的教训,但故事还没有结束。
直到1991年前,中国电信网络系统仍是“七国八制”。欧美的都引进来了,但不兼容的问题越发突出了。外国人断言,中国人根本不可能研制出万门程控交换机,中国将永远受制于人。
04机的横空出世,改变了中国通信的命运。从那以后电信基本就是国产设备当家,还催生了华为、中兴、大唐等中国品牌。最重要的是04机给出了一个中国标准,“七国八制”想一想就有多可怕。还有什么经济安全性可言?
(二)龙芯流片。大家知道,龙芯是中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部件,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它是一种标准。它的架构完全不同于两大巨头,从源头上保证了独立性。只要龙芯产业做起来,外围设备无疑会围绕龙芯来做,中国标准也就会随着龙芯散布到世界各地。核心部件的标准,事实决定着产品的标准。看看龙芯的低廉价格,想想全世界个人电脑的需求量,中国标准对现行标准的冲击是非常恐怖的。
(三)EVD标准成为国家标准。EVD被信息产业部确定为国家电子行业推荐性标准以来,40多家碟机生产商、碟片内容供应商、芯片商、渠道商成立了EVD产业联盟,体现了中国产业的空前团结,更体现了国家的决心。DVD的悲剧决不能重演了,没有核心技术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自己的标准更没有发言权。
(四)3G中国标准TD-SCDMA。TD-SCDMA是3G国际标准之一,也是中国标准,中国企业将为此少付不少专利费。TD设备已经开始招标,3G中国标准正式进入产业化阶段。中国的无线通信企业是暴利企业高垄断行业,但中国无线通信企业总收入的15%到20%都付了专利费。标准就是金钱,你用了别人的标准就得给钱,因为那些标准是由几个寡头垄断着。当然这不能成为暴利的理由,通讯费用竟然是美国的十倍太离谱了。
(五)无线电局域网的中国WAPI标准。作为一项国家标准,WAPI已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发改委在《无线局域网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中作出了明确规定。
企业界则成立了由22个成员组成的WAPI产业联盟,既有联想、华为和北大方正电子等电信设备制造商,又有中国四个最大的电信运营商。国家实施WAPI标准战略,以应对外商借WTO之威挟专利打压中国企业及其产品,确为强国之策,也为中国企业打造了一道“护身符”。无论国际标准是什么样子,在中国境内就必须用中国标准。
(六)IPv6中国标准。
第三代移动通信协议(3GPP)已经明确要求使用IPv6新一代互联网标准。IPv6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其管理权在中国。我国拥有国家、域名和地址的所有权,可在我国设立域名解析根服务器,能为我国解决地址资源和信息安全战略问题。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掌握了包含IPv6核心路由器的技术,成为世界上第6个全面掌握新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的国家,可以独立建设自己的互联网,不必依赖外国。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商将第一次采用中国标准生产路由器和根服务器等核心设备。如果美国仍然不合作,中国只有用自己的标准建设下一代互联网了。
(七)国家标准委颁布实施AVS音视频编码国家标准。
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是关系到数字电视、光盘、无线宽带多媒体通讯、互联网宽带流媒体等数字音视频产业的共性基础标准。AVS使得我国数字音视频领域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把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门槛——专利使用费降了下来。
AVS标准把上百家参与共同开发的国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利益绑在了一起,采用“专利池”一揽子收费管理体制。AVS专利使用费只有1元人民币,而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国际标准MPEG-2专利使用费是2.5美元,相当于人民币19元多,两者相差了整整19倍。在技术指标上,最关键的编码效率中国标准AVS还比国际标准MPEG-2提高了两倍多。而且AVS可以与MPEG-2交互授权,能节省不少费用。
(八)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终端产品。为什么铁道部弃用国产机车会引起如此大的反响?因为铁路机车是高附加值终端产品。目前我国造船发展得不错,但以单位重量价格计算,民用船舶仅为1。而轿车为9,彩电为50,计算机为300,喷气客机为800,航空发动机为1400。所以中国要上大专机专项,船舶工业现在重点建造巨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船舶,汽车也要造中高档轿车。彩电也要搞平板电视,计算机也得搞龙芯……
(九)电热水器防电墙标准。中国白色家电在这个分支行业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中国人终于可以掌握标准了!这个标准有专利在内,想使用就必须交钱。中国家电已经为别人的标准买了太多太多次单了,也该扬眉吐气一次了!(这也是笔者专门提到这个小标准的动机)。
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中国现在争的标准很多都是下一代标准。没办法,现有标准基本就是发达国家把持的,我们只能局部微调。但下一代标准我们绝对不会后退,中国企业吃标准的亏已经太多太多了,再也不能当冤大头了。
六、中国标准既可以是对现有标准的颠覆,也可以是现有标准的补充。大飞机的中国标准就要颠覆欧美的适航证标准,才能与波音空客进行平等的谈判。适航证谈判就是一个妥协的过程,以团结求团结则团结亡,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
不打破一个旧世界,就无法建立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一个后来者,如果你只想适应这个旧标准,到最后可能落得一个鸡飞蛋打的厄运,因为旧标准的游戏规则是由别人制订的。而反过来,只要有一个建立新标准的决心并为之付出艰辛努力,就会有本钱和旧标准平等谈判,就能当旧标准最好的改良主义者,就会达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谈不拢我方可以推翻这个旧标准,就是我方的底线。只有作最坏的打算,才能赢得最好的结果。
当然中国标准也可以是现有标准的补充。如中国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就是对现行输变电技术标准的补充。
特高压电网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8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目前世界上特高压是个空白地带,特高压电网没有大规模商用运行的经验,更没有特高压输变电标准。国家电网公司还为此专门组织成立了特高压交流输电标准化技术工作委员会。
国家电网公司明确表示“特高压交流设备除开关采用中外合作的方式研制生产外,其他设备均立足国内生产制造,并限定为内资控股企业。”立足中国装备中国技术,打造中国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的决策无比正确。
目前两条试验性特高压输电线路运行良好。以后的特高压电网商用运行,就是用中国标准,中国企业将得到巨大的商机。由于我们先行一步,中国的特高压标准很有可能成为国际标准。
七、大飞机专项不光是造中国飞机,更是造中国标准。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光是闷头造飞机肯定是不行的,不掌握标准就没有话语权。只做大飞机不做标准,就得求波音空客发适航证,就得被别人卡脖子。我们既造飞机又造标准也是无奈之举,但只有造就中国标准才能造就中国大飞机的光明前程。
现在的航空市场有一个"两难"的悖论:新来者想使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份额,获得订单,就必须提供高可靠性的产品,而高可靠性又只能由大量销售运行可靠的产品来证明。英国剑桥大学嘉丁管理学院教授彼得•诺兰将其称之为"22号陷阱"。要打破这个悖论,除了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之外,关键是要提出更合理的标准。
我们在造大飞机的同时,一定要建立中国自己的标准,否则又是受制于人。大飞机飞国内航线的,一定要用有别于欧美的中国适航标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市场,要逐渐建立中国标准。前苏联的飞机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欧美利用适航证硬将前苏联卡死了,大飞机应引以为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飞机一定要着眼于世界航空市场。为大飞机配套的各行业,也会借助大飞机的翅膀,把中国标准传播到世界各地。只要中国标准被世界接受,跨国公司的技术壁垒也就被打破了。如果仅仅着眼于国内市场,大飞机只怕永远是配角,说不定哪天又会被扼杀。大飞机要充分利用运十成果,要有一些中国特色的东西,逐步打造中国标准。
八、大飞机要建立中国标准,必须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这里的农村与城市,指的是准入机制。欧美是波音空客的大本营,进入是最严格的,所以欧美国家是城市,要争取进入。早期欧美不会给我们发适航证,不让进。大飞机在做大做强前也不能进,这块市场是不容许失败的,一次倒下可能永远也爬不起来,搞不好还会危及原有市场。所以我们也不急于进入。
非洲、南亚、东南亚、中亚、拉丁美洲等第三世界国家是“农村”,是我们的主要出口市场。虽然也信欧美的适航证,但从来也不拒绝价廉物美的大飞机。毕竟本国生产不了,不会象欧美那样强烈的排斥外来者。相反货比三家,既多一种选择,又可以多压一压价,何乐而不为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大飞机一定要以更加实惠的价格,更加周到的服务,更高的可靠性,赢得第三世界,打造中国标准的声誉。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失败之后大飞机只能飞国内航线,国际航班变成了国内航班,干线飞机变成了支线飞机,大飞机的未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
中国是农村也是城市。中国是城市,因为中国是除欧美之外最大的外国飞机用户,大飞机不出国门就将与波音空客刺刀见红,波音空客当然不会放过任何在中国本土绞杀中国飞机的机会。他们明白绞杀的不仅仅是中国飞机,更是中国人的自尊心。这次成功了,中国人就会永远甘心于做八亿条裤子换一架飞机,因为这个民族已失去了自主创新的信心和意志。
但中国更是一个农村。我们国家的人均收入还很低,大多数人还没坐过飞机。需要大量价廉物美的老百姓坐得起的大飞机,才能让国人享受现代科技成果。中国大飞机,归根到底是为中国人服务的。不仅要为中国人创造价值,更要为中国人提供享受。如果哪一天大飞机成为民工兄弟的出行工具,中国就真正的进入了航空时代,中国就真正崛起了!
从另一方面看,民工兄弟能坐大飞机,也是中国工业中国航空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大飞机是一种产品一种标准,和谐理念又何尝不是一种标准?我们的和谐理念不是被很多国家接受了吗?
九、大飞机需要国家支持,更需要国人支持。国家支持是不用说的,排除那么多干扰那么大压力造大飞机,造出来后国有航空公司肯定得带头购买。优先采购本国产品是WTO的通行做法,航空公司不要象个受惯了气的小媳妇,凡事还没做总先看别人的脸色。有什么好怕的,有国家做靠山呢!航空公司也不必担心客源,国家规定公职人员需乘机时必须首选国产大飞机,特殊情况必须事前请求事后告陈述理由。大飞机刚产业化时的客源就有了。客机制造公司更不用担心市场,专机包机再加货运市场容量就在几百架以上,没必要担心。
国人支持,是指民营航空公司和国人支持。民营航空公司优先采购本国飞机,中国人坐本国飞机,我相信大家这点爱国心是有的。大型运输机2012~2013年就可以升空,大型客机计划2016~2017年升空,到2020年产业化。那时大型运输机已经飞行七八年了,平台已经成熟了,各种设备是不是可靠早就验证出来了。大型客机又经过三四年飞行验证,有什么可怕的?退一万步说,在波音空客飞机上遇难,难道就比在国产大飞机上遇难光荣一些?崇洋媚外也不能到这地步吧?
航空总是一个有风险的行业,世界上任何行业都有风险。从概率上说,飞机是最安全的。不要自己吓自己,大飞机还没上天就老想着安全不安全,波音是不是就那么安全可靠呢?1969年波音747试飞过程中,使用了87台发动机,其中完全废了60台。但波音在没有彻底解决发动机超重过热的问题前,就把不合格的飞机卖给了航空公司。发动机自然是故障不断,造成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大增。后来泛美航空公司宣称起诉波音,迫使波音每架飞机降价500万美元私了。波音公司这么大的飞行隐患,向航空公司、旅客告知了没有?咱们自己的大飞机,不可能带着这么严重的隐患上天吧?
相信我们的设计师工程师工人技师,就是相信我们自己,这就是大飞机专项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不相信中国人的聪明智慧,不相信中国制造的质量,不相信中国人的信心和意志,就安心做那八亿条裤子得了,何必造什么大飞机……这不正是波音空客的愿望吗?
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大飞机!大飞机搞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