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拯救被高房价疯狂掠夺的流动人口
谁来拯救被高房价疯狂掠夺的流动人口
房地产具有不动产的属性,按这个属性来划分人群的话,就可以划分出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普通的人都是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必须居住在取得收入最近的地方,又因具有中国特色的户口制度,就形成了“流动人口”这个中国特色的称谓。
房地产需求取决于岗位需求
流动人口都是小城市流向大城市,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农村流向城市。大批的流动人口流向哪里,哪里的房价就高速上涨。以全国来看,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特别是流动人才集中的地方,房价就是一定是最高的。
显然,房价的上涨是由流动人口推动的,房价的高速上涨是由流动人才集中推动的。如果一个地区无法提供更多的人才岗位,不管地产商如果宣传造势,都无法炒作房产价格。相反,只要一个地区可以提供够多的人才岗位,可以吸引到流动人口来到这里打工赚钱,这里的房子不用炒作,也能快速上涨。因此,房地产的需求变化,取决于就业岗位的需求变化。
原住民拥有炒房的第一桶金
接收流动人口就业的地区,房价高速上涨,使原住民普遍受益,并成为炒房投资的生力军。对于原住民来说,不管是廉租房、房改房或单位自建房,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无论大小,一户家庭都有一套房子。随着旧城改造和其它城市建设,原住民的住房水平得到全面改善。许多人还因拆迁、区域置换等等方式,由一套房子换得了好几套房子。
在房价高速上涨的过程中和持续的旧城改造、城市扩张,,他们的资产价值已急剧膨胀,绝大部分已改善了居住环境,一小部分等着已经板上钉钉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不小的一部分已经成了拥有几套房子的炒房客。
不管房价如何下跌,他们都是稳赚不赔的,改善了居住环境就是铁的事实。他们是高房价的受益群体,也是现有房地产政策的既得利益群体。
流动人口受到了疯狂的掠夺
以青壮劳动力流动就业为主的流动人口孤身来到就业地区,可以分为两个群体,一种是农民工群体,另一种是非农民工群体。
由于农民工群体总体收入实在是太低了,除绝少数包工头一类的人有能力参与到房地产的买卖博弈当中来以外,大部分人都是一穷二白,无法从他们身上掠夺到什么油水。不过,现在在农村开展地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和小城填的房地产开发,正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掏空他们的口袋。
流动就业的非农民群体,主要是大学毕业生,小城市、中西部企事业单位下岗再就业人员,或异地寻找就业机会的农民工以外的就业群体。他们与家庭分离,没有条件像原住民一样,通过置换改善居住,况且流出地的房价涨速远低于就业地的房价涨速。房价上涨飞快,收入增长缓慢。他们出卖一辈子的劳动力也无法购买一套就业地附近的房产,只能以租房的形式居住工作地附近,根据所取得的收入在房价格可以承受的地区买房。
合理的房价已是梦想
人总是居住在取得收入最近的地区,用单位时间内的劳动力价格衡量房地产价格应当是最可信、最权威的标准。人的一生,最多只能出卖三十五年的劳动时间。出卖三十五年劳动力取得的收入总和,除去最基本的生存消费以外,就是房地产价格的最高上限。
因经济体制的国产业投资重点不同,经济发展资源极不平衡,造成了我国地区发展的极度不平衡,形成了各地区的劳动力价格水平巨大落差。劳动力流动到有岗位需求的地方,以租房的形式居住在可以取得较高收入的地方,再根据所取得的收入在房价格可以承受的地区买房,就是目前高房价所迫使的生存选择。
这种被逼迫的、房产角度的异地就业,造成了一种房地产繁荣的假象。合理的房产价格,应当是让在附近出卖劳动力的普通人能够买得起。这已是我们的一种乌托邦式的梦想。
新的房地产政策呼唤公平
异地就业的非农民工流动人口已经高程度地城市化、本地化,原籍地也没有足够的岗位吸引他们回流。他们主要倾向于购房居住,拼了老命渴望融入城市,定居在工作地附近。他们的工资收入又远远达不到承受目前的高房价,连支付首付款也压力巨大,又不是经济适用房与廉租住房的保障范围。
可以认为,现在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政策,都是城市户口,特别是发达地区城市户口的私下分赃,是对流动人口的疯狂掠夺,本质上是私分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是剥削外地人的劳动剩余价值补贴本地居民,再通过权钱交易转移到贵人阶层和权贵阶层。这违背了基本的“公平与正义”的底线!
不用赘述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做出了多少贡献,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需要公平的政策关怀。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