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将陕西省工会推向市场作改革试点
建议将陕西省工会推向市场作改革试点
经过诸多民间个体的见闻及局部调研,发现部分国家正规企事业基层单位工会的表现,主要表现在五一、十一发点油米或其他什么农副产品或购物卡什么的,冬天搞个运动会,春天搞个春游什么的。基本丧失了工会是工人娘家的本质属性,维护工人权益更无从谈起。
而高级工会,诸如陕西省工会这样的高级别的行政化部门,在赵东民事件中的表现,已经说明工会不但不是工人的娘家,已经基本成为工人的对立面。尤其是他们对民营企业的无力表现,以及对国有企业私有化的无动于衷,基本已经丧失了继续存在的必要。倒似乎成为维稳部门的分支机构,而他们教条地维稳,却致使社会越发不稳,已经危害到了国家的安全稳定,建议将工会如军工企业转民企一样,如国有企业民营化一样,将他们推向竞争的市场,让他们与赵东民这些想成立民间工会的同志一起竞争,也许这样才能搞好工会的工作。不要让我们基层民众感觉,只有收会费的时候才知道还有工会。
即然市场化改革的主旋律是催动私有化发展,那就将工会的组织权利下放给普通工人,而不要再由官方指定了。官方指定的只能对官方负责,陕西工会就是为了官方要求的稳定而控告了在他们看来是不稳定因素的赵东民。他们这种帮政府倒忙的举措,已经说明这样的工会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事实上工会领导们也会感觉到,要么自己是政治斗争中失意者,要么是自己技不如人,分派到这样的清水衙门,但虽然清水,它的人脉和民间个体的普遍的机构关系,又可以让部分寻租者在节日发点福利,外出组织旅游等小项目上,有点小油水,所以他们的领导们多年来盼望就是这出点灾,就可以组织捐款捐物,那搞个庆典,自己可以露点脸面,要不就是盼望无一、十一、元旦什么的节日到来,这样可以推动市场与职工的亲近,发点福利,发点购物卡,这些还是好的公会,有些工会基本有进无出,收完会费,就隐身在自己的自足世界里了。这就是普通民众对工会的感觉。
本来看到中央将王兆国这样的能力很强的领导放到全国总工会领导位置,觉得中央是在加强工会职能,但从地方上的表现,不知道是地方故意对抗中央,还是习惯使然,却逆潮流而动。赵东民事件就说明陕西工会是违背总工会号召,而民间的赵东民恰恰是响应总工会主席王兆国的号召。如今积极的被不积极的告为扰乱了秩序,当然是扰乱了不积极的秩序,在省工会内部是可以达成一致地对赵东民控诉的,但未曾见赵东民一方的证人出庭。这和全国总工会是背道而驰的,是与广大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的地位沦落是不相称的,因此即使不改制全国总工会,也建议将陕西省作为工会改革的试点,改出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会,改革最主要的就是引进民间工会的竞争机制。让自费的公会与国家财政拨款吃会费的工会去竞争。
只要发挥官办与民办竞争的态势,那么官办工会与民办工会就会像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样去竞争了,为了进行完全的市场化,建议将工会也推向市场!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