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价持续上涨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自2007年4月份,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幅度首次突破3.0%这一国际警戒线以来,该指数一直在高位运行。1-11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6%。居高不下的物价引起政府对爆发全面通货膨胀的担忧,央行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多次上调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息,企图收缩银根,降低货币流动性以平抑物价,但CPI却在8,9,10月份连续三个月突破6%,随后更是在11月份达到了6.9%,创去年月度新高,也是11年以来新高。
为什么CPI持续高位运行?为什么从紧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明显呢?笔者认为,此次的物价上涨是有多重因素造成的,只有深入分析物价上升的各方面原因,才能找到合适的抑制物价上涨的解决办法。
一 物价上升原因的分析
(一)食品和猪肉、禽蛋类价格的飙升是此次物价上涨的首因
2007年元月以来,由于受国际农产品涨价的影响以及生猪生产周期波动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影响,食品和猪肉价格出现了较大的上涨。从统计资料来看,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7.3%。,生猪生产价格同比上涨18%,家禽生产价格上涨12.7%,禽蛋生产价格上涨11.8%。从而推动食品类价格在随后持续上扬,据国家统计局2007年11月份的公,“1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6%,油脂价格上涨35.0%,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38.8%,猪肉上涨56.0%,鲜蛋价格上涨10.0%,水产品价格上涨6.8%,鲜菜价格上涨28.6%,鲜果价格上涨12.9%,调味品价格上涨4.0%。”
(二) 商品房价格不断攀升,推动物价持续上涨
据国家发改委公告说,去年11月,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0.5%,涨幅比上月高1.0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2%,涨幅比上月高1.6个百分点;二手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3%,涨幅比上月高0.6个百分点。以北京为例,如下图:
资料 2007年12月07日13:45 法制晚
商品房价格自5月份以来,以平均每月每平方增长近1000元的价格不断攀升,从每平方元元迅速上升到10月份的每平方元,仅在11月份才出现了一定的回落。
在我国,房价虽不直接计入CPI,但房价持续上涨将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材料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所以房价的上涨也刺激了物价的进一步上升。
(三)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和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给我国带来较大的价格上涨压力。
去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从年初每桶58.32美元上升到年末的98.65美元(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当日收盘价计算),上涨了69.1%。为过去10年中涨幅最大。我国作为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国内原油早在1993年起就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去年“1-10月,中国原油消费量达2.89亿吨,同比增长7.8%,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达到46.22%”。国际油价的上涨使国内炼油业处于亏损状态,因此企业生产积极性不高,以致去年全国出现大面积的油荒现象。为此国家发改委在去年10月31日发出通知,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油价的升高也使农机、运输等行业的价格水涨船高。
此外,去年国际铁矿石的价格持续增长,据中国钢铁协会的资料称, “1~9月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79.72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27.06%。”在巨大的成本压力下,国内钢铁企业纷纷涨价。去年3月份6.5mm普线钢平均价格每吨3257元(2007.3.30),而到了年末12月21日,则上涨到每吨4516元,上涨了38.7%,20mm螺纹钢则由每吨3150元上涨到4545元,上涨幅度44.3%。作为基建用材的钢铁价格的上涨,必然推动相关行业价格的上涨。
(四) 长期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使得农产品供给面趋紧
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去年1-11月份,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1235亿元、亿元和亿元。从资料可以看到,对三个产业的投资比例严重失调,其中对于第一产业的投资仅1235亿元,仅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1.228%,若平均到每个农民身上(以2006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村人口数字万人计算),则仅有167.48元。而2000年,美国对农业的投入就达到了900.51亿美元,平均 “单位农业专户PSE值达到了美元”。 由于投入的不足,导致第一产业的有效供给趋紧,粮棉油肉价格的暴涨也就在情理之中。
总之,此次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由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和行业间固定资产投资不平衡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所导致。所以仅仅依靠货币政策的调节是不够的。
二 抑制物价的有效办法
(一) 政府应该首先加大对第一产业的投入比例 ,农业在三大产业中处于弱势地位,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很多地方种粮食基本还是靠天吃饭,加之农业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不够,因此劳动效率低下。此外,政府应该增加粮食和禽蛋类的进口,加大生猪饲养力度,对生猪饲养户进行补贴,以增加农户和养殖场的养殖热情。最后政府还要加大牲畜重大疫情的防治工作,对发生疫情的养殖户要有政府予以补贴。只有将农户的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激发他们的种植和养殖热情,才能保证市场的充足供给,这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才可能保持稳定。
(二) 建立多渠道进口原油机制,尽快建立我国的能源储备库,降低受国际油价短期波动的风险。政府要加大对风能,太阳能、核能的利用。对炼油企业政府可以拿出一定的财政予以补贴。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去年的税收收入为.73亿元。以去年国家的财政状况来看,国家完全有能力对国内炼油企业进行补贴,从而抵消油价上涨带来的损失。
(三) 加强房地产宏观调控力度,坚决把日益增长的房价降下来。
总之,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体增加供给,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平抑物价。如果一味的紧缩银根,相反会增加反通货膨胀的成本,不仅会使失业率大幅增加,而且会使我国高速增长的经济脚步放慢。根据奥肯法则:“用提高失业率的办法使惯性通货膨胀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就会使年GDP减少4%” 。这样很可能会使一些社会问题变得激化,从而影响我们的社会稳定和谐。
资料
【1】中国新闻网 2007年12.24 2007.08.08
【2】国家统计局综合司 2007.04.20 2007.12.11 2007-12-14
【4】国家发改委 《1—11月全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2007.12.28
【5】《国际商》 2007.11.01
【6】中国钢铁协会3月末国内钢材市场情况07-04-04 12月下旬国内钢材市场情况07-12-27
【7】徐更生 美国农业政策[M ]1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1
【10】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2008.01.01.
【11】《经济学》美 保罗﹒萨缪尔森 [M] 481页1998年第一版
e-mail:[email protected]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