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在乌有之乡参加《恰同学少年》剧组与北京大学生交流会杂记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接到通知,我还以为是个范围比较小的交流活动,等我赶到了才发觉坐了满满一屋子的学生,学生来自北京各个高校,有北大清华的,有人大的,农大的,有北航、北京科技大学、北外、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等等。活动是从共同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开始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学子们激情昂扬的朗读的确催人振奋。和电视台的节目完全不同,这是个同龄人的交流‘大会’,不是什么‘粉丝’大会,不是访谈会,没有什么主持人提问、把关,交流气氛极其活跃,学生们争先恐后抢着发言;和主流媒体包括网络媒体的交流完全不同的是,这个交流会完全是心灵的交流,是看了电视剧后感想的交流,同学们更多地是谈这部电视剧给自己带来的震撼和反思,带来的对现实的思考。几个到来的剧组成员更多的成了旁听者,成了感谢和倾诉的对象,以至于组织者周老师不得不打断一下,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剧组成员的到来,进行问答式的交流。

  在会上有好几个同学都说他们看了不止一遍,有个同学说她都看了三遍了。北航的同学说,他们看了《恰》剧后专门在他们办的报纸上出了一个《恰》剧专版,还组织同学观看,刻录DVD发放给同学。北京科技大学学生组织的社团,也决定要把《恰》剧做为他们的指导方向。大多数同学都反思了自己的现实,认为青年毛泽东才应该成为他们的人生方向;好几个同学都谈到了‘刘俊卿’这个角色,共同的感觉是现在的学生中有太多的‘刘俊卿’,应该引起社会的警惕和反思,有个同学还提出我们现在要去‘刘俊卿’化。学生们还谈到了改造现实的问题,为此还引起了小小的争论。
  因为要发言的人太多太多,快结束的时候,有个学生站起来大声地说,我一定要发言,因为我代表着很多同学的期望。原来这是一位‘恰同学少年读书会’的同学,这个读书会就是因为《恰》剧的播出,通过百度的恰同学少年吧相互认识而组织起来的,他们已经开展了三次活动。这位同学非常感谢《恰》剧的创作人员,正因为《恰》剧的播出才把这么多有理想有追求但平时却互不相识同学聚集到了一起,他还说,这样的人虽然现在还很少,但将来能够主导中国进步的必定是这样的一批人。听到这里,我忍不住使劲儿地鼓起掌来,随后,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恰》剧的播出,不仅触动、影响和改变了很多大学生(很多同学们的发言中都提到了这一点)对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且大学生们还非常想知道该剧对几位青年演员们有什么影响。出乎我的意料,《恰》还实实在在地改变了几位年轻演员,扮演‘蔡和森’的徐亮就提到,播出后,有家广告商找到谷智鑫(毛泽东扮演者)希望能给他们做广告,但小谷却拒绝了。按说做广告也不违法,著名演员接广告的大有人在,不是什么大事,但小谷能坚持自己的原则,拒绝金钱的诱惑,实在难能可贵。不止是小谷一个人如此,徐亮就提到,以前他和普通的其他演艺圈青年没什么区别,就想多多挣钱,管他是什么剧本,来吧,都来找我来吧。但自从出演了‘蔡和森’后,他变了,他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有了更高的标准,对演什么戏也有了新的准则。前几天,剧中的‘陶斯咏’给他打电话,说有个什么什么戏找到他,问他想不想演;徐亮说你觉得呢?‘斯咏’说我觉得你不会去,而且我也不想去。徐亮说我不会去的。据徐亮透露,该剧之后他们几个人推掉了好几个剧组的邀请,仅从金钱上来衡量也是不小的损失。而做为演员来说,尝试各种角色是一种普遍的愿望,谁都不希望固定在某一类专门的角色里,但这些年轻人却敢于拒绝,把社会效果放在个人利益之上,令人敬佩。

  时间过得真快,两个多小时的交流活动真是一晃就过去了。最后,交流会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激情昂扬的集体朗读中结束。

  在会上,看到这么多年轻学子畅谈感想,我这个中年人也非常想说两句。但时间太短,我想说的却太多太多,不好意思占用年轻人好不容易得到的机会,所以还是没有发言。《恰》剧引发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让很多人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想到了网上一篇纪念毛泽东的文章:因为我们需要一个不同的世界。是的,今天的世界尽管和毛泽东青年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我们面临的社会问题却没什么变化,青年人发现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只能在碌碌无为中度过,人生变得毫无意义(不然,怎么有那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自杀?),他们当然不会像被生活折磨的小心谨慎的中年人那样,他们当然不甘心当然要左右挣扎力图冲破这些束缚,于是青年毛泽东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绝然不同的,非同凡响的,充满激情的人生道路,这样的人生道路契合了年轻人的心灵,因此得到了他们热烈的响应。改革这么多年,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有许多。但惟有这部《恰》剧才引发的青年人对人生对理想这么多的思考和改变。我以为,《恰》剧播出的社会效果说明,能够指引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只有毛泽东思想,除了毛泽东思想,再没有什么其它的理论或学说能引起这么积极向上的社会影响了。
  非常希望中央能够对本剧的反响引起足够的重视,由此认真反思改革的道路,反思我们应该怎样引导青年人,怎样给为青年人创造一个充满希望、充满光明的未来。

标签:同学   他们   少年   学生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