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忘恩负义的三十年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忘恩负义的三十年;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是忘恩负义三十年的中国;中国的三十年改革开放史,是中国的三十年忘恩负义史。“后生者只是一味地捞取和享用好处,至于曾为好处所付出的代价连想也没去想。搀和在这种忘恩负义之中的还有愚矗、无知以及理论家、知识分子通常所具有的蔑视。”毛泽东,这个新中国的缔造者,这个中华人民共和国之父,忽而就被贬到了九天之下。没人去想新中国是怎么成立的,共产党是怎么掌权的。就像一座高楼大厦,人们只看到了顶部的辉煌,深埋在泥土之下的地基却无人问津。相反,还要投去极度的蔑视的目光。没人去想革命、运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等等这样的词语究竟意味着什么,在他们的眼里,在他们的想像里,这大概是某种红的左的东西,极红的极左的东西。更没人去想假如没有革命、没有运动、没有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没有毛泽东这三个字以及这三个字所代表的这个人,十多亿人的生存生活状态以及当今世界中的中国与当今世界的样子。稍稍有一点良心的人就不会忘记历史,当初毛泽东这个一介书生,谁看得起眼?若不是蒋介石逼急了,十几万的共产党只剩下了几万,谁会想到他?毛泽东是在关键时刻,“肩住黑暗的闸门”,让人们从下面顺利安全通过。连邓小平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毛泽东16岁时走出韶山,此后直到逝世他就一直献身于他的革命理想,以及这种理想的不可抗拒的伟大的力量。56岁时,毛泽东终于破坏掉一个旧世界,同时开始了建设新世界的努力。还在毛泽东远未有多大名气之前,他的同时代的人就认识到了他的伟大,种种遗留下来的材料毫无疑义地证实了这一点。鲁迅曾读过毛泽东的诗词,认为有股“山大王”的气概。他们虽然未曾谋面,但是两颗伟人的心,却通过诗词连接在了一起。事实上,毛泽东自己也一直以“山大王”自居,他在上井冈山之前的演讲中就表示要做革命的“山大王”。毛泽东对鲁迅充满了尊敬和敬仰之情,多次表明:“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鲁迅没说没来得及说“我跟毛泽东的心是相通的”。但读鲁迅的文章,却感受到了这一点。同为伟人,同样声名煊赫,拥者万众,但心却孤独,一样的孤独。没有朋友,没有亲人,他们都在“反抗绝望”,在绝望中反抗!  

鲁迅晚年的《野草》是一部孤独之书,《颓败线的颤动》是其中最震撼人心的一篇。文中的“老女人”的遭遇象征着精神界战士与他所生活着的世界---现实人间---的真实的关系:自己带着极大的屈辱,竭诚奉献了一切,却被为之牺牲的年轻一代以至整个社会无情地抛弃和放逐。这是何等的悲哀啊!毛泽东晚年的孤独没人能想像得出,他是依靠人民大众在与腐败分子、官僚主义作最后的彻底的不妥协的抗争。毛泽东拒穿防弹服,他坚信人民大众不会杀害他。而杀害他的就是那些腐败分子、官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三十年,毛泽东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防止权力群体的腐败和特权。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年, 是权力群体权势大解放的三十年,民众权利被收缩,“以前所有的监督和约束都消除了,官僚群体获得了任何历史时期都难以比拟的自由伸张。伴随着这种权力的扩张,经济腐败和政治腐败也达到了惊人的程度。” 他们在用前三十年的成果铸造后三十年的“辉煌”。譬如一大户人家,祖孙几代。祖上有过荣光,后一直遭受屈辱,爷爷这辈终于站起来了,但不忘艰苦奋斗,并不把所有的钱财积蓄分给大家,人人平等。爷爷去世了,儿子说的算,于是瓜分财产,大家哄抢,谁有力量谁抢的多,弱小的只有哭的饿死的份了。但弱小的声音也弱小,没人去听也懒得去听或装听不见。充斥在灿烂阳光下的是一片欢呼声叫好声咒骂爷爷这老头子这老不死的愤怒声!  

人类的历史的变化就是一条河,有它的起源,有它的主航道,也有先后汇入的大大小小的支流。它们使这条河越来越宽,越来越深,它们在积蓄着力量。大浪淘沙,留下的是真金。不能为暂时的表象欢乐,要想到彻底毁灭后的悲哀!仲大军说:“经过30年的改革,人们开始理解毛泽东,开始理解为什么当年毛泽东要那样做。人们看到了失去毛泽东之后的权力蜕变是一件多么现实的事情!直到今天人们才开始认识到,毛泽东时期的共产党是一个历史上任何政党都无法比拟的执政党,它敢于以文化大革命这种形式来制约权力的蜕变和干部的变质。历史哪一个政权敢于这样做?只有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  

宋朝诗人王令有《春晚》一诗:“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是的,不信“东”风唤不回!  

   

标签:毛泽东   三十   没有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