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誓作雄鹰慰先贤——悼念魏巍老并追思孙永仁老师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誓作雄鹰慰先贤

——悼念魏巍老并追思孙永仁老师

曹思益

8月25日获知魏巍老去世,心情很是悲痛。这个消息并不突然,一个多月前我听一位老师说“魏老快不行了”, 因此早有心理准备。这不同于年初孙永仁老师去世,孙老师走得太过突然,没有任何先兆,我很长时间都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我有幸与孙老师面谈多次,其慈祥的笑容记忆犹新,其工作的劲头宛如壮年,旗帜网的事业如日中天,他怎么一下子就走了呢?我与魏老素未谋面,甚至没有直接联系过,但读他的文章已有多年。《谁是最可爱的人》自不待说,他主编的《中流》以及他在《中流》杂志上的文章更是让我认识了他、走近了他。近年来又读了魏老一些总结历史问题、揭示社会性质、提出当前任务的重要文章,我从中受益匪浅,也对魏老凭添无限敬意,更感受到了他在社会主义革命事业中的崇高地位和重大作用。如今,孙师才去,魏老又走,怎不教人悲痛万分?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曾说过:“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魏老和孙师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们的死自然比泰山还重。保尔有句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他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魏老和孙师把他们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献给了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他们没有虚度年华,更不是碌碌无为,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离去时是不会为此而悔恨和羞愧的。
魏老和孙师走的时候是否还有别的遗憾,是否会有类似“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的感觉呢?这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我想应该会有的,毕竟他们所倾力改造的社会现实远未改善,他们所为之奋战的社会主义革命远未成功。而对于社会主义革命事业来说,对于全国众多热爱和拥戴魏老、孙师的人来说,其逝世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损失。 “七一”前夕,郑天翔老看望魏老时就曾写下这样的勉慰诗:“战云压城战士稀,为何众星早离去?你身寄托人民望,咬紧牙关硬坚持。”还附言说:“老友祝你战胜病魔。”这很好地表达了正义人民的心声。

记得孙永仁老师去世时,韩德强老师《悼孙永仁师》诗中有言:“君去安息告先人,博击长空有雏鹰。”还记得时迈老师建议我写一篇“誓作博击长空的雏鹰”的悼念文章,我也曾激动地应承下来。但这几个月来,我越来越为“战云压城战士稀”、众星可能离去而忧虑,也为“雏鹰”之稚嫩而羞愧、担心,我甚至很不合适地跟一些以“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勉励我们的老前辈坦承:最近几年如果有什么大的变动,年轻人恐难担当历史重任,革命意志坚定而又斗争经验丰富的中老年将是近年运动的主力,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而如今,魏老、孙师等“众星离去”,怎不教人沉痛万分?

但魏老给郑老的和诗显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云压城战士稀,喜看新星已崛起。大地思潮终涌动,中华山花烂漫时。”应该说这不只是主观愿望,也确是事实。君不见,很多老前辈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奋战在社会主义革命的第一线;君不见,众多中青年已经崛起,很多大学生正在成长,毛泽东主义日益深入人心。拿我自己来说,经历过一些磨砺之后也自我感觉正在逐渐成熟,我决心也有信心作博击长空的雏鹰,并不断成长成熟,成为为人民利益而战的雄鹰之一。年轻的朋友们,“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责无旁贷!让我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实践毛泽东主义,接过魏老、孙师等老前辈的枪,像他们一样无私无畏、坚定灵活地去战斗,让烂漫的山花开遍神州大地,把鲜艳的红旗插遍全球。这应是对先贤最好的告慰。

附:笔者2007年曾为一位老前辈的好诗而动容,忍不住和诗一首。特附于此,以向老前辈致敬,表年轻人决心。

原诗:《致友人》

问吾致仕欲何求,但恨年华不倒流。
征路踌躇曾满志,余生岂可负霜头。
老来未爽擎拳诺,谢职还珍趣味投。
说到仍操心力事,只因宿愿尚难休。

和诗:《致前贤》

问吾克己欲何求,粪土功名拒入流。
忍顾前贤睁怒目,未愁年少染白头。
感同身受劳工苦,理若灯明荧火投。
短短人生漫漫路,不酬壮志不言休。

标签:老师   他们   老前辈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