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以及抑止措施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通货膨胀的形成机制以及抑止措施

田忠国

前两天我写篇短文,题目叫“中国经济:没有危机就没有希望”,我之所以这样说的原因,就在于中国人有种一头撞到南墙上的毛病,不到火烧眉毛不感觉到疼,缺少足够的远见给与经济发展过程不可测因素的预见和预防。缺少经济发展过程不可测因素的预见和预防根本性原因,在于经济学者并未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发展规律,提升出经济发展机制,或者叫中国的经济发展原理。

一、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际经济运行的情况看,我们常常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两难处境,这说明:一)、这是两种不同经济发展机制相对立的结果,也就是说,社会主义资本运作机制是以创造实体经济为目标,而市场资本机制则是以创造资本利润为目标,而且两个目标是尖锐对立的,或者各自朝相反的方向运行。二)、社会主义的资本机制是什么样的呢?我个人以为,它不以利润为最高追求目标,只以社会所需的实体物质产品为投资的最高目标,而市场资本机制正相反,只以追求最高利润为目标,不以社会所需的物质产品为责任。而市场资本如果获得最高利润,就必须朝向两个方向同时发展,一个是扩大生产,更新产品,另一个是制造物质产品的短缺,通过这种市场机制抬高利润空间。但是,由于中国的企业缺乏创新能力,通过创新提升利润空间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此,资本机制的唯一选择只能是平行的一方面扩大再生产,一方面制造物质短缺提升利润空间。三)、由此可知,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不是追逐的物质产品结构最优,也就是说消费需求供给最优,而是追逐的利润最优。四)、至此,我们发现,所谓市场最优原则的美丽神话,不过是误导政府决策,朝利润最优目标移花接木的把戏。我以为,这就是过去“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根本性原因。

二、在市场资本机制下,由于我国的低收入政策,决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就走外向型的道路,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本逐利的本质性原因所致,另一方面,由于低收入政策原因,导致国内消费能力不是随着经济增长而增强,相反,由于物价上涨等综合性因素,还导致了经济发展每增而消费能力递减的结果。随着消费能力的递减,迫使更多的企业把目光锁定到国外市场,并且,为争夺市场而上演了一场自杀似的恶性竞争。在这种恶性竞争中,国外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国内市场日亦萎缩。或许,这就是中国企业大批倒闭的真正原因。

缘于此种认识,2005年末,我曾写文章呼吁政府尽快调整收入政策,有效抑止国内消费能力萎缩,避免因国内消费能力萎缩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双向压力下导致的经济危机,但投寄出去个个都石沉大海。文章不仅没有引起一点重视,相反,在媒体上,我们却常常看到房市、车市强劲增长的“喜报”,但殊不知,这个“喜报”的背后,隐藏着经济和社会双重的重大危机,因为,房市、车市的强劲增长,却是普通大众消费能力萎缩的表现。其实,2005年写那篇文章之初,最令我担忧的是中国经济陷入国内市场萎缩和国外市进入零利润或负利润,并且难有回天之力。现在看,这个担忧正逐渐变成现实。

三、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毛泽东不懂经济,不会治国,那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前三十年如何?据官方统计数据证实,中国前二十年经济增长速度达到10%以上,而后十年,也就是文革期间,经济增长也达到8%以上,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增长仅有3%左、右,这就有力的证明,前三十年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良好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在长达三十年的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就说明,高增长不是高通膨胀的真正原因。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增长机制。前三十年的经济增长机制是:社会需求是资本机制运行的唯一目标;后三十的资本机制则转向追逐利润。利润的生成机制,一方面需要双向发展,既扩大生产的同时制造物质产品的短缺,助推通胀的形成,因为,在没有创新能力的前提下,如果没有通胀和物质产品的短缺,保持资本的利润空间是根本不可能的,而国内消费能力萎缩和外向型经济的恶性竞争,加快了资本利润空间的锐减速度。

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机制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最佳的经济机制不能以资本利润为唯一目标(那样只会制造亿万富翁),而应该把满足社会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因为,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当然,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巨大的。另外,在前三十年的经济发展,不仅没有发生通胀,降低收入,相反,还在物价下降中,民众在不提高收入的前提下,实现收入的相对提高。

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似乎看到了抑止通货膨胀的希望:

一)、调整收入政策,提升消费能力,逐渐激活国内消费市场。

二)、建立企业高管薪酬民主评议制,由职工、管理层和政府三方参加的民主薪酬评议机制。

三)、有效打击腐败。

四)、抑制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国家出台法律,禁绝恶性竞争。

五)、以制度机制,政策调控,调整资本逐利机制向满足社会需求机制上转变。

六)、提高社会创新能力,通过产品创新,提升资本利润空间。

我以为,如果加大调整力度,扭转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朝内需型,也既以国内消费能力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经过两到三年的经济阵痛,中国经济将会步入良性发展的状态,但如果不采取果断的扭转措施,两、三年后、中国也只能陷入暴力潮的巨痛之中。

 2008年8月4日 星期一

标签:机制   利润   经济   经济发展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