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纪行
2009年12月3日,我因为陕西变电工程公司延安至榆林线路安塞项目部所属四川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和农民工代表老任一起到安塞讨账,路过延安,遂下决心,到杨家岭和枣园革命圣地看看,以了很久以来渴望拜谒之心愿。
从西安乘坐大巴一路高速抵达延安,已经半夜。在新华社电台广场附近找一个宾馆住下。次日晨起,向窗外一看,就见东面山上的宝塔了。过去看宝塔山,以为宝塔山在延河西岸,到当地才知道宝塔山在东岸。延安呢,处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沟里,延河自北向南流过,贯穿市区,水流很小,几乎断流了。下楼吃早餐,决心找点黄土高原的风味,转几个巷子,都是羊杂汤,来一碗,觉很咸很辣。我想,作为南方人吃惯了大米和红烧肉的毛泽东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毅力,在这个到处滚着羊屎蛋,冒着羊膻气的地方,生活了13年。
在新华社电台广场,我看到山坡上几排窑洞,说是当年新华社电台旧址。当年,毛主席、党中央就是靠这个地方窑洞里简陋的设备向全中国和全世界发布公告和消息、社论。总之,宣传机器也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重要法宝。难怪,卢氏县一个对此颇有研究的公务员对我说过,共产党历来重视宣传,在中央机构里,宣传部长一般排在组织部部长之前。我笑说,没有咋注意过,但毛主席就是靠一文一武两手打天下,这是真的。毛主席辛辣、诙谐、幽默的评论文章,不仅把蒋介石嘲弄的颜面尽失,就在西柏坡蒋介石下令让傅作义突袭,实施“斩首”行动,也被毛泽东识破之后,在傅作义大军将到之际,毛泽东就利用报纸、广播揭露了傅作义的突袭行动,并调林彪东北军入关,傅作义灰溜溜撤回了部队。据说,当时,毛主席身边只有一个警卫连,念的是诸葛亮“空城计”的经。
问当地老乡杨家岭在何方,老乡指到,称公交到杨家岭下车,往里拐一里多路就到。
下车地在延安大学附近,到杨家岭,先进中央大礼堂。一座建在杨家岭沟口的灰色青砖楼,好像教堂。进去看,里面悬挂着毛主席和朱老总画像,布置的是七大召开的会场。我上去站在毛主席当年作报告的报告席上,让老任拍照,可惜,这个农民工不会拍照,说是拍好了,回头翻看,什么也没有。
从会堂出来,过小桥,就到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广场上有一面红旗,是一、二、四方面军的军旗和毛泽东画像,教老任好大一会,他才给我拍成上面这张照片。
从办公厅上坡,一个小土梁下,有一座窑洞小院,就是毛泽东旧居。这里是毛泽东1935年初到延安的住所。很简陋的,桌子很破旧,里面的躺椅也是帆布绷成的,一坐就窝下去。里间是毛泽东的卧室,木床好像是两个并在一起的。毛泽东在这里住了几年后,情况好转后,就搬到距离这里十几里地的枣园了。
出了毛泽东的大门,对面是总理的住所,靠右手是朱德的办公和住所。看来,朱和周真是毛泽东的左右臂膀。
杨家岭上,我还看到附近有不少住户,看到一个约七八十岁的老太太,我问她见过毛主席没有,老太太耳聋,听不见,我只好作罢。
下一站就是去枣园,王家坪说是军委办公厅,没有去,直奔枣园。
枣园是通往延安西北的一条山沟里,那里有一个乡政府。冬天里,参观人数很少,没有人收门票。
枣园的中央领导人都住在座北朝南的小山坡上,有至少四五排窑洞。毛主席在最高层,高屋建瓴,似乎象征着他君临天下的地位。朱和周的办公和住所比毛主席办公地低了半格。不知道是有意这样安排,还是当年占用地主房产原本就是这样。但办公厅这样安排,显然是动了心思的。其他如刘少奇、任弼时等,但在第三层。这样,基本就是主要领导人的地位安排。发现了这一点后,我暗自惊叹。
在枣园,红军已经站稳脚跟,毛主席和其他主要领导人的生活待遇已经大为改善。我看到毛主席的沙发已经变成金丝绒了,并且,有单独的会议室。院子很大,院子里还有一棵老槐树,不甚高大。
再下面的广场,就是中央各个部门的办公场所。广场古树葱茏,因为是革命圣地,这里的古树没有在五八年大炼钢铁中被毁坏。
毛主席和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八年抗日战争,粉碎了蒋介石指挥胡宗南突袭延安的行动,取得了伟大胜利。延安作为红色革命圣地,彪炳中国革命历史。

梦回延安----图为作者2009年12月3日摄于杨家岭
李长新 河南省卢氏县城西关建材市场伏牛路103号 邮编:472200
梦回延安----图为作者2009年12月3日摄于杨家岭
李长新 河南省卢氏县城西关建材市场伏牛路103号 邮编:472200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