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袁腾飞走红看社会的“娱乐化”
很久没有上论坛了,即使上网,也仅仅浏览一下新闻,可是前天上网却被一条“反毛语录”吸引,然后点击“袁腾飞”,搜索出无数相关信息。
再看看“挺袁”网友的言辞,基本都认为袁腾飞是在做“学术”。本人赶紧看“袁腾飞”的学术视频,越看越像听郭德纲的相声,周立波的贯口。
回想想当年《论语》、《三国》都被“××讲坛”娱乐化地讲解,结果是观众“娱乐”地“学习”了一番,讲者,迅速地红遍大江南北。
再看袁腾飞讲历史,竟然把“人渣”、“什么东西”,这样带有人身攻击的言辞都“娱乐”成“学术”了,真令庞雅夫感到时代进步得太快!可偏偏就是这种“娱乐”学术化,或说“学术”娱乐化,让袁腾飞成为“最牛老师”,蹿红神州大地成了绝对的现实。
纵观当今,娱乐化何止仅仅存在于学术领域,其他领域俯首皆是。
先看看“官场娱乐化”。民谣称官场是“喝喝小酒,看看小报;开开小会,念念小稿;坐坐小车,收收小礼……”
一次偶遇一位副处级好友,他向我介绍他的处长说:“这是我们老板——×处。”看看,够娱乐的吧。我很难想象,这样的“官场”,还有没有“革命同志”,还有没有“革命工作”,还有没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有没有“批评与自我批评”。
再看看“精神娱乐化”。现在人们的精神状态怎样?我看就是个“沉迷”,沉迷在“快乐农场”。公务员没事了,种菜、偷菜。下岗工人郁闷了,种菜、偷菜。你闲暇了,种菜、偷菜。我无聊了,种菜、偷菜。大家是种的认真,偷得开心。全国上下一片“神偷”,一段时间“你偷了吗?”几乎成了见面的问候语。偷菜成了人们的精神寄托,一日不“偷”闹得慌。偷菜,犹如“精神鸦片”,让许多人在“开心后”又“百无聊赖”。
以上“娱乐化”,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些很严肃的“政治领域”也开始“娱乐化”。如果你问某人“什么是社会主义”?他会幽默地告诉你:“我说不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但我知道落后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你问他什么是“真正的好干部”,他还会幽默地告诉你:“我说不清什么是好干部,但我知道落后不是好干部,贫穷不是好干部。”
你再问他:我在吃喝玩乐,你在为“天下之忧”而苦恼,算不算落后?我开奔驰,你骑车上班算不算落后?我抽高价烟,你抽5块钱的烟,算不算落后?他会“娱乐”地反问你:你说呢?
如果你问:什么是廉租房?著名经济学家会告诉你:“没有卫生间的房就是廉租房。”你问什么是好人?也有人会娱乐地告诉你:不管黑人白人、高人矮人,挣来钞票就是大大的好人。
重庆打黑,够严肃的吧。可纵观新闻报道,谁真正分析了文强犯罪的原因,他的犯罪给社会带来了怎样“深重”的灾难?以后如何制止甚至堵住这样的犯罪渠道?可是媒体更多报道的是文强收了多少钱,玩了几个女人,睡了多少明星。几乎都娱乐到小说的程度了。
娱乐化,也许能给社会带来“和谐”。可是关键是“和谐”也开始娱乐化。记得春晚有个小品叫什么“一句话的事儿”,郭冬临和牛莉主演。只要和谐,尽管可以撒谎地说:“他上厕所了”。就连李阿姨,上当受骗后,也会欣慰地说:只要你们和谐,我上当就上当吧。看看吧,用假话换和谐,已经把“和谐”娱乐到什么程度了。
学术娱乐化,官场娱乐化、精神娱乐化、政治娱乐化、和谐娱乐化。当社会沉浸在一片“娱乐”的氛围里,只能是自欺欺人的“愚乐”,只能是“不知亡国恨”,“犹唱后庭花”的局面。即使乐和,也是假象。一个社会,一个民族必将在过渡“娱乐”中麻木不仁,走向无聊。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