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几人欢喜几人痛?
今天,又是一年九月九。三十四年前的九月九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
那一日,苍天低首,群山肃立,江河呜咽,大地悲鸣,全国十亿人民泪飞化作倾盆雨。人们发自内心地为中国失去一代最杰出伟人,为劳动人民失去一位英明的领路人而悲痛。从那年起,每年的九月九日都凝结了中国老百姓心底无尽的悲痛和思念。
每年的九月九日,打开中华网网上纪念馆以及其它网络媒体,可以看到,数以万计的民众自发的以各种方式纪念毛主席逝世三十四周年。纪念馆里鲜花如潮,祭文如山。人们深刻地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歌颂毛主席伟大而辉煌的一生。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官方媒体对毛主席逝世纪念日不仅没有任何活动报道,反而却笙管歌簧,鼓乐喧天,喜气洋洋的庆祝即将到来的教师节。
显然,同样一个九月九,在老百姓和官方的心里其含义和色彩却是不同的。在老百姓的心里,九月九日,是沉痛而凝重的。在官方却是喜庆的、欢快的。
呜呼!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的诗句:“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不过,我想在这里将鲁迅的诗句改写为,“百姓或余悲,官方却已歌”最合适不过。
在民间,假如一个人的邻居家置办丧事,那个人却搭台唱戏,鼓乐喧天,鞭炮齐鸣,人们给于的评论一定是,不是这个人和邻居家有深仇大恨,就是这个人不谙事理,不通人性。不管怎样解释,这个人的做法都会被认为是不道德的。
作为新中国缔造者的一代领袖,毛主席决不是民间一般人物。那些把九月十日定为教师节,以及在教师节前夕,为庆祝教师节而欢天喜地的君子们,其德性,也决不能等同于民间那个不谙事理的小人。然而,他们的德性却并不比那个小人高多少。
九月九日,民间对毛主席的怀念和官方庆祝教师节的活动形成了对比鲜明的矛盾,它充分反映和暴露出民间与官方的隔阂,是“和谐”社会中一道极不和谐的音符。
毛主席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如今的当政者自称是中国第四代,自然而然,应该理解为,他们的江山是从毛主席手里继承而来,他们更应对毛主席怀有崇敬和感激之心,在毛主席逝世纪念日,他们比普通老百姓对毛主席更加虔诚和怀念才对,他们的所作所为为何竟不如普通的百姓呢?
从近年来全国频频发生的群体事件来看,这种不和谐音符仅仅是官民对立的一个方面。它表明,现在的官民并不是一条心,官方有着官方自身的利益,老百姓有着老百姓的诉求。这种利益诉求的不同,导致了对九月九这一特殊而敏感的日子的态度不同。
反毛、反党小丑袁腾飞何以能堂而皇之的登上中央电视台?人品地下的三姓家奴李税何以能成为党代会的座上宾?近年越演越烈的某些小丑们对毛主席的公开恶毒攻击,不就是从给毛主席评功过发展演变而来的吗?不就是从官方的淡毛、非毛开始的吗?
某些人比不上毛主席,就极力回避毛主席,逐步淡化毛主席,他们自以为很聪明,不过最终却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事实证明,植根于民间的感情才是人间最真、最美、最质朴的感情。植根于民间的的领袖才更得人心,其生命力才会更长久。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悲痛和凝重将会取代喜庆和欢快,成为九月九的基调和主色彩。
2010-9-9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