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请问高尚全、吴敬琏教授:新自由主义思潮真的没有干扰过中国改革吗?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请问高尚全、吴敬琏教授:新自由主义思潮真的没有干扰过中国改革吗?


[ 韩强 ] 发表时间: 2006-03-24 19:52:50 [ 发短信 ] [ 回复 ] [ 树状 ]


请问高尚全、吴敬琏教授,难道反思改革就是反改革吗?新自由主义思潮真的没有干扰过中国改革吗?还是让我们看一看事实吧:
张五常自己讲了一件事:“弗里德曼一向主张放开价格管制,1988年我们向中国的领导人极力推荐这一点,结果一团糟。1991年,科斯拿诺贝尔奖,那次是诺贝尔奖90周年庆典,请我代表科斯发表演讲。我碰见弗里德曼,我跟他坐下来喝咖啡。我说,弗里德曼,我们建议中国取消价格管制,错了!他说,怎么会错啊? 我说,那些国企解除价格管制,价格就会上升,但生产并不一定就会跟着上升,这就麻烦了。工人的工资不够买生活必需品,因为物价涨了,但生产没有增加。假如是企业的产权清晰,价格一上升,它的生产也会马上跟着增加,大家都获得好处嘛。但国企就不行了,因为国企是不管赚不赚钱的嘛,哪管你价格升不升?所以应该将国企产权明晰与放开价格管制一起进行。弗里德曼同意了。”(《张五常中山大学讲演》《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4月27日)中国内地的人都记得那次由于要涨物价而引起的抢购风潮,现在大家都清楚了,这是新自由主义者在背后出的主意。
我们再看:教育市场化的积极倡导者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在1955年的《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提出的,他所谓的“教育市场化道路”,在美国并没有认真实行过,结果却被一些人搬到了中国。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中国教育改革也正式开始了教育市场化的尝试。但是,在中国教育整体规模迅速膨胀壮大的同时,中国教育改革却越来越偏离既定的轨道,教育的本来面目和传统内涵被各种力量严重扭曲,学者们曾经设想的“教育产业化”在中国出现了“南橘北枳”的现象。
  我们试图溯本清源。通过对中国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的种种表现,我们看到,“教育产业化”在这些领域被泛化和异化,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利益主体普遍误读和扭曲了“教育产业化”,这一切的现实原因是教育财政体系失衡和规范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系统缺位。但在这背后,中国教育改革的“经济主义路线”,则是造成教育价值失衡、教育行为失范、教育品质恶化的根本原因。《教育产业化:天使与魔鬼之辩》2004年11月8日(《商务周刊》杂志》)
高尚全教授却说:“千万不能因为批判新自由主义而否定改革,千万不要上当,否则会有灾难性的后果。”那么我们请问;新自由主义宣扬的“教育市场化”是不是干扰了中国改革?
这里,我们提醒高尚全教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反思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是为了深入进行改革,改革是为了创造公平、和谐的社会,是要保障全体人民的利益。

标签:教育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