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胡锦涛的6.25党校讲话
评胡锦涛的6.25党校讲话
搏博者
(马克思主义评论网 www.reviewing.cn)
胡锦涛的6.25党校讲话,可以看作是为17大定调的讲话。这个讲话涉及到如下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举什么旗,即改革开放要继续举“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而不能举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的旗帜;第二,要用科学发展观来充实“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
第一,关于举什么旗帜。
一般来说,每当召开党的重要会议,思想舆论界就开始活跃起来,争相扩大影响力。而这种思潮斗争也确实能多多少少反映到党的决策上来。在17大召开之前,思想舆论斗争同样异彩纷呈。在新自由主义遭到网民、非主流经济学、新左派、老左派、民族主义者、国家主义者等等的联合批判,在这种批判得到中央高层的某些公开支持以后,中国资改派的某些人物纷纷改换旗帜,从新自由主义转向社会民主主义。而因为社会民主主义作为新自由主义瓦解社会主义的手段,已经有苏联解体作为前者之鉴,所以高层即便仅仅从稳定出发,也不会支持社会民主主义的旗帜;加之,老左派穷追不舍的打击和揭露——顺便指出,在这个斗争中,新左派是没有发挥什么作用的,因为就其主张来说,新左派和社会民主主义实质上是一样的,差别在于新左派属于中间派的左翼,反对新自由主义,而社会民主主义属于中间派的右翼,可以被新自由主义利用。在反对社会民主主义的斗争中,新左派基本上是观望的;这和他们反对新自由主义的积极性形成鲜明的对照。新左派一直怀疑马克思主义左派的战斗能力,而对社会民主主义的分析和评价上,却暴露了新左派的软肋,他们不知道用什么尺度来批判社会民主主义,因为要批判社会民主主义,他们就必须检讨自己的理论主张——,所以,社会民主主义也很快龟缩。这样,资改派就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歪曲上。实际上,他们一贯是通过歪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贯彻自己的主张的。只是在17大之前,他们想摆脱这个“紧箍咒”。遇到阻碍之后,就带着资改派的全部理论行囊,回到对这个“紧箍咒”的内部“解构”之中。这样,社改派和资改派的理论斗争,将围绕着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解释权而展开。左派且不可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简单地斥责为“修正主义”,从而把阵地全部让给资改派,而自己专门从事“左派”内部的斗争。这是列宁所批判过的左派幼稚性的表现。
胡锦涛的6.25党校讲话,明确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就否定了新自由主义,也否定了社会民主主义。胡锦涛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就是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发展而来的。这就否定了资改派使特色社会主义脱离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企图。
第二,以科学发展观来充实“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从胡锦涛的论述来看,科学发展观具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的经济体制。胡锦涛重审,“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2、科学发展观运作机制,是国家和市场调节的结合。
科学发展,不是全部交由市场调节,而是“统筹兼顾”,是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其中,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性。和“解放生产力”这种强调手段、不顾目的的理论提法不同,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虽然有些马克思主义者非常合理地认为“以人为本”有人道主义之闲,但是,也应该考虑到如下两点。第一,马克思曾批判过改良主义,但列宁认为革命胜利前,改良主义阻碍革命,而革命胜利后,改良主义却成了助手;所以不能一概否定改良主义。一切要根据具体条件来判断。第二,以人为本的提法虽然有理论缺点,但是它和“以资为本”、“以物为本”相比,还是有区别、有进步意义的。例如,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强调社会建设。而社会建设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社会建设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注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些政策主张,群众是欢迎的,应该加以支持。
当然,胡锦涛讲话中的理论纲领要变为现实,其困难程度是相当大的;因为这些纲领要变为现实,必然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例如,在国有企业已经被瓜分的情况下,不对“瓜分集团”重新实行国有化,那么所谓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仅仅是一种理论要求——,而如果不通过各种渠道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打击既得利益集团是不可能的。如果简单靠上层打击既得利益集团,那么既得利益集团也不会坐以待毙,而会积极组织反抗。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颜色革命”也不是耸人听闻的。因而,当务之急,是建立民主渠道,以便能使人民群众在反对“新自由主义瓜分集团”的斗争中发挥作用,从而为推行科学发展观护航。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