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茅于轼敬也不敬?
对茅于轼敬也不敬?易中天挺身而出,不惜断言:“ 茅 先生是学术界公认的正直而善良的好人,如果谁对 茅 先生有所不敬,我认为他不是人。”
敬还是不敬?这是个问题。网友们的意见莫衷一是。在这样的情形下,一般还是要先听其言,看他实际上为谁说话;观其行,看他实际上为谁做事。
一段时期以来,网上流传着经济学家茅于轼关于经济方面的雷人语录,语不惊人死不休。择其雷死人不偿命者,摘录如下:
● 工人几十年没涨工资,维持在1000元左右是很低,但是市场决定的,没什么好抱怨。
● 市场化是提高效率的最好方法,中国应该收费上路,只有实行收费,才能解决堵车,以达到社会的“择优分配”。
● 经济适用房是席卷全国的最大的腐败。
● 经济适用房既没有效益又没有公平,我反对。
● 政府有责任让每个人拥有住房条件,但是没有满足每个人占有房产的欲望的义务。怎么办?我主张廉租房,廉租房应该是没有厕所的,只有公共厕所,这样的房子有钱人才不喜欢。
● 廉租房的建筑标准低,既是对穷人的歧视,又是对穷人的帮助和优惠。
● 房价是被买房者自己抬高的。
● 房价炒高的根本原因不是开发商心黑,而是部分老百姓太有钱。
● 春运铁路不涨价的社会成本增加。不涨价是不是最佳方案是大可研究的问题。
● 我说学费要提高,因为大部分上大学的人不是穷人。穷人上大学用贷款、各种帮助的方法解决,而不是降低大学的入学费。
● 改革在中国造就了约占总人口5%左右的富人,他们是中国的中坚力量,而另外的95%中的很大部分,则因为信仰毛泽东思想,具有很大的破坏性。
● 18亿亩耕地红线没有必要。
● 有一个很错误的观点,就是保护耕地,这个口号还没有人挑战,我要挑战这个口号,保护耕地是一个错误的口号。我国不应再保护耕地。
● 我们有足够的钱从国际市场买粮食。现在中国非常有钱了,我们进口粮食有足够的钱。我们不怕价格高,我们那么多钱。
● 如果全世界对中国禁运粮食,一定是我们自己做了犯天下大忌的事。
● 不要拿我交的税款去建航空母舰。
● 领土不完整,少了一块,关我什么事!
● 高利贷不是剥削,而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 “这个世界谁劳动最多?应该是工人和农民。如果说劳动创造了财富,那么他们应该是世界最富有的人,但现实不是这样”。茅于轼说,他想了很多年以后,最后才悟出真相——不是劳动创造财富,而是交换创造了财富。
● 既然粮食危机、土地危机、能源危机、水危机统统都不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都说危机确实存在呢?原因有二:首先因为各方面的专家未必都懂经济学,真正懂经济学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所吓唬住。
有人在网上评论,一个人说一句雷人语录不算本事,如茅于轼这样雷人语录不断,方显功力。茅于轼的功力在于不学成才。他在《八十自述》中自谦说:“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的基础很差。许多经典著作我都没看过,比如《国富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资本论》都没有认真读过,更不用说洛克,康德,罗素,佛洛依德,韦伯,帕拉图,培根,黑格尔的著作。”他坦承自己经济学的基础书籍没读过,而且连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等,统统没读过。作为访问学者,他去了哈佛一年,听了三四门课,但他在博客中也承认没学到任何东西,唯一的收获是有了税收的概念。他明确表示,他完全是凭自己的脑袋想出了自己的理论。说来简直比“厉股份”、“吴市场”、张五常还天才。
天才的功力着实了得,搅起的动静也着实了得。这个号称真正懂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不断就经济问题和公共事务发言,“为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他自己的话),为地产商摇旗、为洋人说话(他和他的天则经济研究所拿的是美国福特基金会的津贴),在网上招来无数板砖;最近就政治问题和历史人物评价发飚,拾人牙慧,污言秽语,对已故一代伟人极尽辱骂、诽谤之能事,恨不能鞭尸三百,却也博来一片“声援”的声浪,当然也不乏“汉奸不除,国无宁日”的“公诉”与举报。
如果按照易中天那个判断是不是“人”的标准,即从网上的不敬言论来说,“不是人”的人恐怕也不在少数。北大醉侠孔庆东第一个就得开除“人籍”,因为他对这位“学术界公认的正直而善良的好人”非但有所不敬,简直是大不敬! 茅 先生为老不尊在前,孔和尚怒不可遏在后,一气之下,顾不得“做人要厚道”,在“第一视频”用了他的老祖宗孔夫子一句骂人的话:“老而不死是为贼”。
这让人想起一则民国轶事:康有为七十大寿的时候,章太炎恶作剧似的做了副对联送去:“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嵌进了康有为的名字。“必有”什么?《中庸》里有句话:“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是为”什么?就是《论语》那句:“老而不死是为贼”。生日后不到一个月,康南海就病死了,据说是被章太炎这副对联气死的。早年的康有为确实“有为”,公车上书,变法维新,青史留名,决不是一般的什么人可比的。只是老来逆历史潮流而动,参与复辟,竟换来个“妖孽”和“贼”的名声。可叹!
再说对茅于轼敬也不敬?我倾向于有人早在网上评论过的话:一个学术团体要得到公众的尊重,它得有可尊重之处;一个老人要得到尊重,也一定是有可尊重之处。一个老人,利用自己的身份,用胡说八道力图影响公共事务的决策,他必定遭到公众的唾弃。一个学术团体,助纣为虐,下场只会更坏。
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