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鲜明的对比雄辩的事实——从文物保护领域看两个时代

2025-02-24 文摘 评论 阅读

鲜明的对比 雄辩的事实

  

—— 从文物保护领域看两个时代

按,以下文章选自 1999年2月24日 《人民日报》  

从《人民日报》电子版下载  

原作者方骥,原题目《追回每一件文物》  

转载者略为改动(包括改错别字)几个字,用红色表示  

  

新中国,毛泽东时代,曾成功地遏制了国宝的外流!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贯重视保护祖国文物,早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抢救山西赵城广胜寺金代藏经免遭日寇劫掠,八路军几名战士曾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48年初,毛泽东同志经晋绥解放区去河北平山西柏坡途中,在五台山塔院寺停留时,曾严肃批评了当地干部、群众在土地改革中不注意保护文物的行为,制止了对五台山寺院文物的继续破坏;1949年建国后,河北省遵化县人民法院依法于1951年3月逮捕、审讯后,枪决了最后一名聚众盗掘清东陵景陵(康熙陵)、定陵(咸丰陵)、惠陵(同治陵)及其他陪葬园寝的主犯王绍义,此前其他6名盗陵不法干部和村长已先后被处决。与此同时,人民政府对各大城市的古玩业进行了全行业改造,制定了有关法规和管理办法;特别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在当时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国家不惜重金,由郑振铎、王冶秋、徐鸿宝等先生出面组织,香港爱国热心人士支持协助,从香港抢救回来一大批行将流散国外的珍贵文物。纵观建国以来的几十年,除了“文革”个别特殊年头之外,我们的文物保护工作一直是做得比较好的。   

进入“改开”年代,情况又如何呢?

请看1996年11月笔者和几位朋友挥泪写给有关领导请求查处的《1995年和八五期间十大中国文物疑案》的部分内容吧:   

……   

一、光亮如新的“越王者旨于赐剑”如何流落香港?   

距今2400年前的著名越王勾践之子者旨于赐的佩剑,1995年10月在香港市场出现,该剑是迄今所有出土古剑中最完整、锋利如新的一件。   

二、稀世奇珍的楚王审(熊审)铜器群如何流落境外?   

1995年2月,春秋时代著名楚庄王之子楚共王审铭文的大批铜器群在香港市场出现,并很快流散到世界各地。   

三、举世罕见的秦庄公铜器群及金棺饰如何流落异国?   

1995年标有秦庄公铭文的青铜器继续在香港市场出现,其中刻有长篇铭文的一对秦公壶已流入美国,上百片金棺饰片已流入法国。   

四、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晋国铜器和玉器群如何在香港继续出现?   

八五期间,继晋成侯、厉侯、釐侯等铭文铜器群、玉器群在香港市场出现并转口英、美、日后,标有晋楚成濮之战史实的晋文公重臣狐偃(《史记》、《论语》作咎犯、子犯)铭文的铜器群又陆续在香港市场出现,其中各有一套编钟流入台湾、日本。   

……  

  

标签:香港   文物   出现   市场

条留言  

给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