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红木时评:不宜用“选校花”来诠释五四精神

2025-02-23 文摘 评论 阅读

不宜用“选校花”来诠释五四精神

红木

(2007年5月4日)

  一场被冠以“中国首次校花大赛”的选美,居然被诠释为传扬所谓“新五四精神”。据《联合早报》4月30日消息,“这场选美主办机构说,要评选女生的创新能力、领导力、合作能力和个人才艺等。今年适值五四运动88周年,而胜出的校花,将被誉为是具备‘新五四精神’的佼佼者。”

  选美,在现如今这个越来越娱乐化的国度里早已经不是什么稀奇事情,但是令笔者惊讶的是,这场选美不知附庸哪门子风雅,竟然要和五四运动这个二十世纪中国最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挂上钩,要让一个个搔首弄姿的“校花”来代表五四精神,岂非咄咄怪事?

  究竟什么是五四精神?常年致力于研究五四运动的著名党史学家彭明先生介绍,五四精神“就是勇于追求民主、科学的精神”。追求民主与科学,向往德先生与赛先生,是上世纪初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发出的最嘹亮声音。

所谓民主,针对的就是辛亥革命后苟延残喘的封建皇权思潮,不实现民主,现代化就无从谈起。1911年的辛亥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坚决打倒压迫在中国人头上数千年之久的皇帝,坚决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封建皇权思想受到冲击和唾弃。“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封建皇帝是上天的代表,人民群众只是皇帝的奴仆和子民,封建皇权思想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和残酷的思想牢笼。任何怀疑、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行为,被视为‘非法无圣’、‘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辛亥革命坚决地打倒皇帝,并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打和批判,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运动的高涨。(任仲平,2001)”五四运动为辛亥革命补思想启蒙运动之课,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竖起民主旗,砍掉君主旗,毫无疑问是一次历史意义极为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几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都深刻地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现代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观。民主,作为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先烈为之浴血奋战的伟大理想、作为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任务之一、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试问,是“校花”们在T台上穿很少的衣服、走走猫步就能追求、就能实现的吗?

  科学,是针对当时腐朽的、封建的、愚昧的社会思潮而提出来的。清王朝统治下的中国,毫无忧患意识,沉醉于所谓“康乾盛世”。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中央之国”外的世界历史正发生着深刻变化,产业革命推动着资本主义这一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大踏步地前进,中国从此跌入了万劫不复之境地,承受了上百年的屈辱和伤痛。在落后的封建思想统治下,举国上下到处弥漫着轻视科学之风,以至于清朝皇帝不知道英吉利、法兰西在哪儿、清朝重臣把洋枪火炮视为奇技淫巧、清朝军官认为军舰是水牛拉来的,“落后就要挨打”,这样的政权怎么不会衰亡,这样的民族怎么会不遭受侵略?近年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突出位置。试问,一个越来越“娱乐至死”的国度怎么可能引导青年走上“学科学、爱科学、崇尚科学”之路?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已经离我们将近百年之遥了,一个世纪前中国就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远远的被甩在后边,新世纪的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始终高扬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才能最终实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雄心壮志。除此之外,用选美玷污五四精神、以“校花”取代强国梦想,无疑只是一个笑话吧。

标签:民主   精神   五四   思想   中国

条留言  

给我留言